山旱地种植矮化密植苹果注意事项

    张十月

    

    

    

    由于山旱地缺肥少水条件所限,如何在山旱地种好矮化密植苹果是苹果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根据矮化密植苹果生产特点及静宁、庄浪等山旱地苹果矮化密植经验,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1 选择抗性砧木,促进树体生长

    在长期的苹果栽培过程中,人们培育了许多具有矮化效应的砧木。砧木种类不同,根系形态差别很大,树体吸收能力也不一样,对干旱的抵抗和适应能力各异。一般主根扎得深、根群发达的矮化砧木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用其嫁接繁殖的苹果,可保持树体旺盛生长,提高产能。根据生产观察,在众多的矮化砧木中,SH6和青砧系列的品种抗旱性较强,在山旱地栽培时可优先选择。

    2 适度密植栽培,合理利用资源

    传统苹果栽培中,由于山旱地肥水条件所限,树冠较小,一般比川塬区栽得稀,在矮化密植栽培时,由于单位面积栽植株数多,对肥水消耗量大,树势容易衰弱。为了保持树体旺盛生长,要合理控制栽培密度,要按照“增粮不如减口”的原则,将密度控制在山旱地能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每亩56~111株),防止栽植过密,导致土壤营养和水分过渡消耗,影响持续发展。

    3 提高建园质量,打好“高优”基础

    高标准建园,加强中华鼢鼠防治,确保园貌整齐,为高产优质生产打好基础。园貌整齐是苹果高效生产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在山旱地苹果生产中应注意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后期管护等因素的影响,要防止树体死亡,而造成缺苗断垄现象,需多次补植。园内树体“爷爷孙子辈”参差不齐,影响生产效益的提升,因而在生产中一定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园貌整齐。

    3.1 应用壮苗建园

    壮苗树体贮藏养分多,根系发达,栽植后能提高成活率,有利于恢复生长,促进早成花早结果。生产中应注意选择壮苗建园,要避免栽植弱苗、病苗、小苗。

    3.2 规范化栽植

    栽前苗木用清水浸泡补水,根系用加有生根粉的泥浆蘸根,栽植时掌握深度,自根砧入土深度与苗圃等深,中间砧入土2/3左右,栽时要注意舒展根系,埋土后要踏实,并浇足定植水,以利根土密接,提高成活率。

    3.3 加强栽后管护

    矮化密植生产中以定植3年生大苗为主,大苗树体蒸发量大,影响成活,最好在栽植后,对苗木进行打光干,套塑料袋,以抑制树体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另山地中华鼢鼠较多,对幼龄苹果树危害大,对其防治应高度重视。近年来,人们采用建园时根系套铁丝网进行保护(图1),生长季采用田间弓箭射杀等方法控制其危害,确保苗齐苗全、园貌整齐。

    4 选用适宜树形,标准规范栽培

    矮化密植苹果在我国多次反复发展,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栽培技术不配套,特别是在树形的培养方面问题突出。以往主要是套用大冠稀植栽培的疏散分层形树形,导致树冠过大,栽植密的情况下易出现郁闭,影响成花结果,最后以失败告终。近年来,随着树体紧凑、级次较少、占空间小的纺锤形树形的引入和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生产难题,有效地促进了矮化密植苹果在我国的发展。

    纺锤形树形按照中干上留枝多少不同、枝轴开张角度大小的差异、占领空间的区别分为改良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和高纺锤形。一般改良纺锤形中干上留枝较少,枝轴开张角度较小,树冠较大,适宜低密度(56株/亩)栽培(图2);自由纺锤形中干上留枝较多,枝轴开张角度较大,树冠较改良纺锤形大,适宜中密度(66~83株/亩)栽培(图3);高纺锤形中干上留枝多,枝轴开张角度大,树冠较小,适宜高密度(111株/亩)栽培(图4)。生产中应根据种植密度不同,选用相适应的树形,严格按标准树形整形和管理,这是矮化密植苹果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5 加强水分管理,弥补生产短板

    苹果为高产作物,生产中需水量大。在矮化密植栽培中,需年降水或供水能力相当于540毫米的降水量才能保证生长结果的顺利进行。水分欠缺,会严重影响树体生长、结果,因而生产中有“有收无收在于水”的说法,而山旱地普遍没有澆灌条件,多以雨养为主,水分供给不足是生产中的主要短板。由于山旱地果园水分供给主要依赖天然降水,一方面水分供给量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季节性降雨特征明显,水分供给不均,水分供给与树体需水节奏不合拍现象突出,因而水分管理是山旱地矮化苹果生产中的重中之重。甘肃中东部近年来在生产中推广普及黑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图5),很好地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秋雨年用,均衡了水分的供给,改善了山旱地水分供给和利用状况,对山旱地矮化苹果生产效益的提升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6 不断培肥土壤,增强发展后劲

    山旱地由于长期雨水冲刷,积聚的养分少,土壤贫瘠,加之山旱地离村庄较远,农家肥施用不便,因此土壤养分含量低。种植矮化苹果后,极易发生树体衰弱现象,影响生长、结果。肥料对产量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收多收少在于肥”是很精辟的总结。山旱地矮化苹果生产中要采取综合措施,培肥地力,提高生产能力。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措施有:

    6.1 增施商品有机肥

    在农家肥不足的情况下,加大商品有机肥的施用是培肥土壤的主要途径。进入结果期的山旱地矮化苹果园,每年商品有机肥的施用量要保证在500千克以上。

    6.2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生产中普及落叶还田、枝干粉碎还田、落果还田、作物秸秆覆盖的措施,有条件的果园进行生草栽培,多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

    7 着力促进转型,确保适期结果

    在苹果整个生命周期中,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品种不同,两个阶段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一般萌芽率高、成枝力弱的品种,营养生长期短,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而萌芽率高、成枝力强的品种,成花较难,进入结果期迟,营养生长期较长。目前生产中的主栽品种红富士属于后者,生产中要抓好转型管理,在幼树期要采用拉枝、环切(割)、扭梢等夏季管理措施,以缓和树体长势,促进成花结果,实现以果控冠的目标,这是矮化苹果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要切实防止适龄不果、树冠过大、果园郁闭,导致种植失败。

    8 合理控制负载,防止树势衰弱

    苹果生产能力高,在肥水条件好、热量充沛的地方,已有亩产超过17 000千克的典型果园。不同地区,由于年积温和降雨量的差异,苹果生产能力是有区别的。在年积温低、降水少的地方过量结果,会过度消耗树体营养,导致树势衰弱,生产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立地条件、降水情况,以及肥水供给能力,确定亩产量,如在甘肃静宁年积温2800 ℃、年降水量450毫米的山旱地矮化苹果生产中通常将亩产量控制在3000千克左右,可保持树体生长健壮,连年持续稳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