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层小洋房

    

    【关键词】初中;自我认识;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63-03

    【作者简介】聂丹,安徽省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合肥,230601)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快速发展。在面对互相矛盾的自我信息时,他们会不知所措,因此,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我眼中的自己”以及“同伴眼中的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

    1.我的个性造句。

    教师:同学们,你通常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你?

    学生1:我喜欢别人叫我包子。

    学生2:我喜欢别人称呼我的全名。

    教师:如果要用一个特征词来形容自己,你会选择哪个词?

    学生1:爱笑。

    学生2:拖延。

    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请同学们进行“个性造句”,将刚才两个问题的答案合成一句话写在便利贴上,如包子是一个爱笑的人。

    2.限时接龙挑战。

    教师:请全班同学以接龙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倾听。

    学生活动。

    教师:刚才有哪位同学对自己的描述和你平时认识的他/她有出入?

    学生1:A说她是个学渣。我认为她学习很有方法,并不是学渣。

    学生2:B说他是个内向的人,这不符合我对他的了解。

    教师:有时候,“我眼中的自己”和同伴对我的印象并不一致,甚至会有冲突。那么,到底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們一起走进“我的二层小洋房”探探究竟。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看到“我眼中的自己”及“同伴眼中的自己”之间存在差异,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

    1.衣帽间里的“自画像”。

    PPT展示《我的二层小洋房》任务单(见图1)。

    教师: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小洋房的衣帽间,里面有一面大大的镜子。在镜子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自己?请在任务单上用铅笔给自己绘制一幅个人形象图,可以是肖像,也可以是动物、植物等任何东西,能代表自己即可。然后在个人形象图的左边写上你的不完美,在形象图的右边写上你的闪光点。时间为6分钟。

    学生绘画并分享作品。

    学生1:我平常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图的右下角是一个蟑螂,我的缺点是比较懒,我的房间脏乱,有时候像狗窝一样。左边的小人头上有个小灯泡,因为我有时候会产生奇妙的想法。

    学生2:我有点调皮,所以画了孙悟空代表自己。在大多数时间里,我还是非常开朗的,体育方面也不错。我的脾气就像孙悟空一样,容易冲动,做事情有些不计后果,比较马虎。

    教师:通过绘制自己的形象,大家对“我眼中的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考。大家想知道“同伴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到一楼看看客人们怎么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绘制个人形象图,对“我眼中的自己”进行思考。

    2.客厅中的“大世界”。

    PPT展示活动规则:在房顶的位置写上你喜欢的别人对你的“称呼”。将任务单沿横线(房顶和二楼以及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横线)对折,放在桌面上(一楼客厅部分朝上)。6人一组围圈坐,将任务单按顺时针传递给左边的同学。拿到任务单后,请在2个对话框中分别写上对任务单主人的“点赞”和“建议”,并在括号内签名。当自己的任务单传回来时,请仔细阅读对话框中的内容。时间8分钟。

    教师:请大家思考,同伴写的语句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到欣喜,哪些内容是你暂时无法接受的,哪些内容是你不认可的。

    学生1:C说我是一个温暖的人,我很高兴。我一直认为自己比较内向,不太会跟同学交往,平时跟她说话也不多。

    教师请C予以回应。

    学生C:有一段时间,我的腿受伤了。她一直帮我交作业、倒热水,让我觉得很温暖。

    学生2:有同学给我的建议是如果能遵守课堂纪律会更好。刚看到的时候,我有点生气,无法接受。但转念一想,我确实有这个问题。所以,很感谢他给我提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帮助学生看到“同伴眼中的自己”,从而对自己形成更丰富的认识。

    3.卧室里的“新形象”。

    教师:请回到二楼的“卧室”,再对自己进行整理。你的闪光点是否需要扩充?你的不太完美是否需要调整?在原先的自画像上,你想做哪些改变?

    学生活动并分享作品。

    学生1:刚才我画的是躺在床上吃零食、喝可乐的自己,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现在,我又补充了一张书桌,还有一些书。其实,很多时候我还是用功学习的。

    学生2:刚才我画了一只左眼代表我自己,因为我的右眼附近有道疤痕。有同学夸我的两只眼睛都很好看,现在我又画上了右眼,希望能够展现自己更美好的一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有关自我认识的整理,形成更加合理的自我认知,从而也找到更明确的行动方向。

    三、结束

    教师:每个人都拥有一幢自己的“二层小洋房”。一楼是客厅,这里有一个显露在外的、公开的我。二楼是卧室,这是一个私密空间,里面有隐私的我。实际上,在这幢房子里还有一间没有灯的地下室,里面住着一个潜在的我。认识自我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不断地加深对自我的理解和认识。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找到最理想的自己!

    设计意图:诠释“二层小洋房”的寓意,帮助学生意识到自我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学反思】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很多初中生的自我认识存在不足,容易出现两极化倾向,即过分自大或过分自卑。

    本节课以“二层小洋房”为隐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梳理“我眼中的自己”以及“同伴眼中的自己”,并进行积极整合,从自我和他人两个角度形成对自己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本课最大的挑战是“客厅中的‘大世界”环节中的同伴互相评价。为了营造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在任务单的设计上,笔者以“我很欣赏你的……”以及“如果你可以……,你会变得更好”的句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表达赞美、友善地提出建议。在梳理“我眼中的自己”与“同伴眼中的自己”的差异时,鼓励学生对“无法接受”和“并不认可”的点进行适当回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地下室”的隐喻也让学生对课题“二层小洋房”的设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点评】

    本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题新颖具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本课的课题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同时,遵循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本课以自我意识为切入点,而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它的形成途径包含了与他人的比较(个性造句)、自我心理分析(衣帽间里的自画像)以及他人的评价(客厅中的“大世界”)。本课在设计时很好地体现了这三条途径,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最终引导学生尽力拓宽生活范围,扩展交往空间,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学会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生体验真实,参与面广。

    本课采用任务单的方式,保证人人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尊重。尤其是内向、自卑的学生,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点评嘉宾:杜青,合肥市杜青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