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公立

    近年来,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上,供应链金融被寄以厚望。但受限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风险识别难、评估效率低等诸多因素影响,尽管各类市场主体在供应链金融的“风口”上一拥而上,市场上模式优、规模大、效益好、能真正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金融机构仍不多见。

    微众银行自2018年12月开始不断创新尝试,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客户,依托大数据和金融科技上的优势,逐步打造出“以小微企业自身数字化信用评估为主,辅以贸易关系和交易数据的增信,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不依赖抵质押”为特点的贷款服务模式。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痛点

    风险控制难题。由于各个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具体到某一个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也不同,很多上下游企业多为小微企业,甚至没有会计报表,导致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依据。实际操作中,银行为有效控制风险,对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风险考察仍然集中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上,致使供应链上的很多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支持。同时,以虚假贸易、自保自融等形式出现的供应链骗贷案件屡见不鲜。因此,信息穿透难、风险识别控制难成为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头等问题。

    效率和成本问题。在传统模式中,通过线下对核心企业的评估涉及多维度信息收集与分析,特别是上下游企业数量较多的项目,对上下游企业身份验证、主体真实性识别等均需要进行逐一核查。在贸易背景审核的操作环节,对交易单据真实性核验、中登登记、押品盘点等均需耗费较多人力与时效。在贷后预警方面,对于应收账款对账、货值盯市、动产处置等环节,均需进行高频监控。供应链金融产业链条长、跨域业务多、异地授信交叉、尽调困难、应收账款小额高频等都是影响效率和增加实施成本的问题。而流程复杂、业务手续烦琐、审批流程长、所需资料复杂、时效性差等使得急需资金的轻资产型小微企业融资尤其困难,大大增加了其运营成本和操作成本。

    此外,在供应链金融实际业务中,还存在企业信用不能跨级传递和授信资金使用难监管等问题。因此,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项目大部分只能对一级供应商或者经销商进行融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无法触达二级以下供应商或经销商,而资金需求真正大的往往是二级以下企业。

    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三大创新

    坚持市场导向,支持产业政策,着力降低成本,实现定位创新。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和技术先进、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企业,积极探索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努力降低其融资成本。

    立足行业痛点,借助微业贷体系优势,打造差异化优势,实现思路创新。微众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主要痛点,特别是传统银行面临的借款主体信用风险、全线上化基础设施和B端精准营销三大共性、难点问题,借助微业贷业务成功的体系优势,实现四大突破——业务线上化、无抵押信贷、服务客户下沉、信贷投放下沉,从而构建有别于传统银行的差異化竞争优势。

    探索降低对核心企业关系、信用和过程管理依赖程度的数据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模式创新。微众银行针对行业客户需求和同业对手特点,结合自身优劣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目前已有核心企业模式基础上,逐步摸索出另一条路径,即数据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发挥数据和技术能力优势,降低对核心客户的关系、信用和过程管理依赖程度。该模式的内涵体现在风控、运营及营销方面。

    风控方面。在向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对白名单内核心企业采取“主动授信、限额管理、动态监测”风险管理策略,同时加强多元化数据增信、B端客户营销触达方式应用,减少对核心企业关系、信用依赖程度及过程管理配合要求,将服务的供应链上下游客户适当下沉,并在最终信贷投放上充分体现小额、分散的风控原则。

    运营及营销方面。微众银行通过与腾讯等广告商合作研发了独有的广告投放模式。这套国内首创的基于企业互联网生态的数字化、智能化营销体系,在迅速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获客成本,提高了获客效率。在微业贷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微众银行迅速将其复制成为供应链金融营销模式。

    相较于传统模式,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解决小微企业“痛点”。

    流程智能化。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从企业注册到完成融资都是线上化操作,无需开户,无需线下提供任何纸质资料,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融资。而且不受地区限制,全国范围内皆可办理业务。

    客户更下沉。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依托特有的风控模型,降低了融资客户门槛,并且支持多级流转,触达更加下沉的客户,且流转不限金额。

    客户体验更好。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简单,随借随用,申请融资后最快5分钟即可到账,充分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大数据模型有效实施风险精准管控

    通过各类外部数据源有效控制业务风险。为提升数据有效性,微众银行打通了与众多核心企业之间的数据通路,如采购信息等。同时,连接了众多的权威外部数据源,引入了个人及企业征信信息、工商信息、法院执行信息以及公积金和税务信息等。通过众多公信力数据信息,微众银行运营大数据风控平台建立了数十个风控模式,执行众多动态风控策略,持续优化、完善评分模型,建立起了一套以数据驱动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小微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可自动完成客户数据评分及授信评估等工作。

    通过物流、信息流等数据信息加强风险监控。微众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除大量应用各类有效外部数据信息之外,还尝试应用物流、信息流等数据,进一步增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监控能力。例如,微业贷经销商贷款业务通过与核心企业管理系统对接,当经销商客户申请借款时,款项使用受托支付方式入账到核心企业,通过系统得到实时反馈,此时经销商可向核心企业申请订货、提货,微众银行可通过系统及时获知相关发货信息,并将经销商的还款信息共享给核心企业。另外,核心企业对经销商的管理评价信息也会定期传送至微众银行。由此,物流、信息流等数据形成闭环管理,在使银行、核心企业、经销商三方合作关系紧密的基础上,加深微众银行对行业、核心企业尤其是经销商的了解,有效提升银行的风控能力。

    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微众银行建立了一整套数据安全管控措施,以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数据安全。

    在数据授权与使用方面。微众银行获取客户数据均建立在用户信息授权的基础上,并通过严格控制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应用原则来管控数据泄露风险。在数据使用过程中,通过减少客户信息接触范围、数据脱敏等多种措施充分保护客户信息,规避客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

    在数据治理方面。微众银行制定了非常严谨的数据治理体系,针对全行数据实行统一分级管理,根据是否属于明细数据及数据的隐私、敏感程度进行数据等级划分,参照不同数据等级配套相应的数据存储、数据使用等管理要求,明确内部使用和外部合作的数据授权与使用原则,实施严格的数据授权管理。

    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微眾银行通过严格的网络隔离策略、数据防泄露技术手段及物理操作环境控制,降低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的数据泄露风险。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解决小微企业的“短小频急”融资需求。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满足了一大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下沉、小额、分散、短期、高频、急用的融资需求,客户下沉至85%以上的普惠小微企业,笔均融资金额小至24万元,遍布全国27个省市、数十个行业,平均融资期限短至36天,户均提款笔数达6次。

    重点支持民营实体制造业和民生消费绿色行业。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行业覆盖了诸如食品饮料、家电等20多个行业,其中核心企业客户中不乏蒙牛、格力等知名民生快消品牌、制造业龙头。在现代农业领域,微众银行和正大集团达成合作,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为正大农牧食品板块中畜禽水饲行业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与此同时,微众银行还与正大、新希望等饲料品牌,中化化肥、中农化肥等化肥品牌,蒙牛、光明等乳业品牌达成合作,服务范围深入中西部地区的供应链小微企业。在清洁能源、绿色产业板块,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与爱玛、绿源等国内知名的电动车品牌,以及超威、天能等绿色电池品牌达成合作,为其大量的下游经销商提供贷款服务,支持绿色出行及生态发展。

    运用金融科技驱动小微金融服务发展,微众银行为新时期创立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也映射出金融行业发展数字技术对于创新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意义。未来,微众银行将搭建更广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助力供应链条中的小微企业发展,践行数字普惠金融之路。

    (作者系微众银行企业金融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