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藏的实践与启示

    雷锦霞 吴俊华

    

    摘 要:以山西省农科院科技援藏项目为例,分析了援藏项目的特征,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支持机制、援助方向、技术援助模式、项目管理、监督评估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为提高援藏项目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西省;科技援藏;存在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52-03?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 ? ? 文献标志码:A

    科技援藏是国家赋予全国科技界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国家支援西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科技援藏采取项目援助为主,资金援助、人才援助为辅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自启动以来,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开展的科技援藏工作对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山西省科技援藏项目特征分析

    从2012年开始,山西省农科院按照山西省科技厅的相关要求,通过农业科技项目援助,对拉萨、日喀则等地区的农业技术热点、难点进行了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

    1.1? 项目遴选符合西藏实际

    表1显示,援藏项目围绕西藏科技创新规划所确定的特色农牧业、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等领域,聚焦西藏农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充分利用山西省农科院具备的技术及人才优势,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加工所、园艺所等单位与西藏相关科研单位合作,重点对青稞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干鲜果栽培技术、特色花卉组培快繁与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项目选择满足了西藏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

    1.2? 项目研发瞄准西藏农业技术瓶颈

    青稞产业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也是青藏高原的主栽作物和当地农牧民的主食品种,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易栽培等特点。目前,我国的青稞种植业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裸大麦区[2]。青稞营养丰富,含有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传统的青稞面食以青稞炒面和糌粑为主。由于藏区气压低、空气稀薄,加上青稞面黏性强,导致青稞面条很难煮熟,影响人们食用青稞食品,阻碍了青稞产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扩大山西省科技援藏的影响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西藏农牧特色产业的“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原则,推广青稞全面免煮面精深加工技术,克服了青稞黏性强、青稞面条难煮熟的缺点,这对当地青稞产业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同时,干鲜果栽培技术、特色花卉组培快繁与配套栽培技术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3? 发挥援助方技术及资源优势

    为了更好地完成科技援藏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快青稞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山西省科研院所的资源和人才,成立以项目组为主要技术力量的科技研发团队,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另外,结合实际需要,项目团队帮助西藏吉祥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检测设备,成立食品检测试验室,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企业产值和利润。

    1.4? 项目研究成果体现了技术创新

    将山西省农科院自主研发技术运用在西藏的科学试验中,实现了技术创新。例如在青稞全麦加工技术研究中,申请了4项专利。“一种青稞冲调粉的制备方法”在201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青稞全麦免煮面在2017年9月的第十七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中获得创新产品奖。生产出的免煮面除保留了青稞原有的营养风味和特性,不受水温和地域的限制,丰富了藏区及非青稞产区的青稞面食品种类,很好地解决了藏区面条不易熟的问题。干鲜果栽培技术、特色花卉组培快繁与配套栽培技术也为当地相应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

    1.5? 项目研发队伍、资金来源多元化

    项目研发队伍由山西省农科院科研人员牵头,藏区科研院所人员、加工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社农民共同参与,呈现出多元化的团队结构。援藏项目资金来源由单一的财政资金转变为山西省财政资金、当地科技资金、企业配套资金、合作社资金等。

    2? 山西省科技援藏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援藏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山西省科技援藏機制不完善,以山西省科技厅指导下的项目援助方式为主。山西省农科院研究所按照科技厅每年下达的项目指南选取研究方向,自行对接西藏科研院所、企业等,实施项目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尚未形成“产学研用”融合的深层次合作模式,援助的深度和广度受到较大限制。科技援藏缺乏系统规划和当地有效的产业政策,易造成技术援助内容重复。科技援助的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不足,与其他援助机制相比,仍需进一步完善与创新。

    2.2? 科技援藏技术深度不足

    山西省农科院科技援藏项目仅涉及高原种植业和干鲜果栽培技术等领域,重点关注青稞、特色花卉、鲜食枣种植及加工,对农作物精深加工及全产业链技术援助的深度不足。随着西藏科技发展和当地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当地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不断加大,例如青稞产业科技需求应拓展到青稞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特色家畜方面应关注家畜选育与健康养殖、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农产品加工应重点关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及拓展等。

    2.3? 西藏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了科技发展

    西藏自然地理环境和高原气候的特殊性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发展。西藏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存在空气稀薄、干燥寒冷、风沙大等问题,瘠薄耕地地力难以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少且分解缓慢,不易被农作物吸收,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高原环境、文化差异、饮食习惯、思维方式等对引进区外高素质科技人才造成了影响。低温、低压、低氧的环境也影响了科技设备正常运转,导致科技设备的先进性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科技发展[3]。

    2.4? 西藏科技人才匮乏,农牧民科学素质普遍较低

    受多种因素影响,西藏农牧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工作中存在懒散、拖拉等问题,缺乏科技创新精神,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西藏科技人才需求缺口大:一是当地缺乏系统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培训的专业人才;二是西藏的人才引进机制不全面,人才发展环境较差,人才使用效率不高。在科技援藏项目中,山西省应加大科技项目对当地科技人才和农牧民的培训力度,将合作对象拓展到科技部门、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等,通过提升人才技术水平推动西藏农牧业科技发展。

    3? 科技援藏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科技援藏沟通支持机制

    西藏要探索建立科技援藏沟通支持机制,积极与对口支援省、市的科研院所共同确定研究方向、设计研究课题、联合组织技术攻关,促进科技资源跨区域流动和集聚。

    山西省要紧密结合治边稳藏的重大战略需求,对接国家科技援藏的精神和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等要求,建立相应的沟通援助机制。针对设计随意性大、过于注重形式等问题,科研院所要建立科技援藏总体规划,将阶段性工作与长期规划结合,把科技援藏列入省科研院所的工作中,推动其持续发展。

    3.2? 科技援藏项目要结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拓展

    目前,山西省科技援藏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农作物的生产、加工方面,例如青稞科技援藏涉及两个课题,而养殖、牧草种植、生态建设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课题。与以科技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相比,科技援藏的领域小,需进一步扩大。要扩大科技援藏的覆盖面,将其拓展到高寒农牧业、有机旱作农业、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领域,加强与当地研究机构、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等新型经营体间的科技合作,促使科技援藏更直接地服务农牧民和产业发展,不断拓展科技援藏工作的空间。

    3.3? 探索创新科技援助模式

    目前,山西省科技援藏合作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项目为载体提供技术援助。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山西省科技援藏工作人员应拓宽视野,积极开辟多种援藏渠道和模式,统筹配置政策、人才、资金,将项目、基地、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协同联动的科技援藏新模式。

    3.3.1? 建立“长期合作+定期交流”援藏模式

    在与西藏科技部門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科技合作的基础上,山西省科研院所要定期交流,建立定期互访、检查、验收总结的科技援藏工作机制[4]。科研援藏单位每年派出工作组赴西藏指导工作,检查援藏项目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解决,项目完结后总结验收,及时推广成果,发挥援藏项目的最佳效果。

    3.3.2? 推动“输血型”模式向“造血型”模式转变

    长期以来,国家及各省、市援藏机构对西藏的援助以“输血型”模式为主,主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以促进西藏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西藏科技进步,科技援助应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要充分发挥山西省援藏科研队伍优势和科技人才特长,建立攻关项目,推广成熟的技术。通过项目运作,培训当地农牧民,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应用科研成果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保障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5]。

    3.3.3? 推进“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援助模式

    科技资源是开展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基础。西藏具有开展高原农业、新能源、特色养殖业研究的资源优势,山西省具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技术成果、科研设备等优势。应将两地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西藏农业发展问题,利用双方已有的科研基础设施开展研究。通过援助项目,双方可共同筹建重点实验室、综合试验站和试验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科技援藏提档加速。山西省科技人员要充分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并扩大研究范围,推广研究成果。西藏受援对象则可通过项目研究提高自身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实现受援方和援助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4? 充分提高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

    目前,农业科技援藏项目规模较小,研究深度不足,投入资金少,影响了项目援助效果。科技项目要满足西藏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和解决农民生产中面临的难题,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例如将自主研发的青稞、果菜等农作物品种引入西藏,筛选出适合在西藏生长的品种,形成配套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向农户推广研究成果,加强对农户的田间指导、技术培训等科技服务工作,便于示范推广研究成果,提高研究项目的实施效果。

    3.5? 提高西藏受援单位管理水平

    按照科研工作要求,对照先进科研机构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提高西藏受援科研机构、企业和大专院校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工作标准,规范科研行为。加大西藏科技人员、企业、农户的技术掊训力度,提高其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援助方和受援方之间搭建远程科研平台,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解决西藏受援机构科研力量薄弱等问题。

    3.6? 完善科技援藏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

    成立专门的专家评价组,定期和不定期地监查及评估科技援藏项目的运行情况。通过监测评估,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分析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建立科技援藏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从项目立项、运行、验收等方面考核项目计划管理、资金管理、组织实施、项目成效等。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充分调动科技援藏各方的积极性,实现援藏项目目标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东平,龚传胜,杨剑波.加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藏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82-85.

    [2]孟晶岩,刘森,栗红瑜,等.青稞全麦片生产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4(12):33-35.

    [3]席特,孙敏,黄玉华,等.西藏欠发达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和产出,2019(3):33-40.

    [4]洛松拉措,何里玛,拉姆央金.科技援藏模式创新和长效机制研究报告[J].西藏科技,2016(11):43-46.

    [5]李东平,龚传胜,杨剑波.加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藏工作的实践与探讨——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1):24-28.

    (编辑:郭?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