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水文监测系统信息共享的瓶颈与对策思考

史一平
长江口作为世界第三大河的河口,蕴藏着丰富的淡水、泥沙、滩涂湿地及生物资源,拥有优良的航道和岸线资源,长期以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开展长江口水文监测,进一步掌握新格局下长江口的演变规律,对于推进长江口的科学治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1 长江口水文监测的重大意义
长江口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通市、苏州市。该地区仅利用长江流域1.27%、全国0.24%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流域6.29%、全国2.12%的人口,创造了全流域21.47%、全国7.64%的生产总值,提供了全流域42.89%、全国14.66%的财政收入,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水文监测是对整个长江口地区的水文要素进行统筹监测,无论是从国情监测的需要,还是从行业监测的需要来看,长江口水文监测都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文监测一方面具有不依赖于任何用户需求而满足掌握国情的需要,任何部门和任何单位均有义务予以配合;另一方面也有满足长江口水文部门、交通部门、海洋部门等涉水管理部门履行其自身职能的需要,分别由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统一规划而组织实施。
水文监测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
其一,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全国统一高程系统是以黄海的平均海平面为高程基准面,长江口潮汐资料的完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黄海平均海平面乃至全国统一高程系统的精度,涉及各项设计工程尤其是军事工程的安全。
其二,水文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长江口的水文特征,掌握长江口地区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和定量信息,是城市防汛安全和建设,长江口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长江口港口航道的建设安全和安全运行管理,长江口水环境有效治理、保护及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需要。
其三,水文监测是上海市水源地保护、中央沙圈围及青草沙水库工程、促淤圈围与吹填工程、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等各类市政工程的需要。
水文监测同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
其一,长江口海域目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着的许多重大海洋工程建设,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港口码头工程、桥梁工程、人工采砂活动等,均迫切需要水文监测所获得的资料;港口、航道、码头、跨海大桥、防波堤等海洋工程建设方案的可行与否、建设顺利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论证,而科学论证的一个关键方面是采用较长时间序列、准确可靠的资料,如工程海区准确的风向、风速、气温、水温、潮汐、海浪和海流等要素资料均为设计的重要依据。
其二,各类设计如港址的选定、岸滩防冲设施的设计、港口口门方向设计、防波堤布置设计、跨海大桥或平台桩基设计、防波堤结构的型式与强度设计和水库设计等,都离不开水文监测所收集的潮汐、潮流、气象、波浪、泥沙、温度、盐度等资料。
其三,许多项目都是百年工程,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风、浪、流和潮等要素50年、100年、200年,甚至千年一遇的重现期,而这些参数的取得都依赖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长时间序列、准确的监测资料,并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试验。例如,在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中,要获得正确的计算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参数,必须具备所在区域长时间序列的气温、水温观测资料。否则,即使设计出来,也会产生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等后果,准确、连续的观测资料是海洋和海岸工程顺利开展、安全建设和运营的必要保障。
2 长江口水文监测中存在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长江口区域主要有上海市水务局、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原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交通运输部上海海事局、中交上海航道局和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等6个直接的管理部门,共管辖50个水文监测站(含小浮标及重叠的站点)。上海市水务局在长江口共设有14个水文监测站;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共设有徐六泾等8个水文监测站;原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共设有大戢山、芦潮港、崇明等7个海洋水文监测站和1个大浮标,主要监测潮位、盐度、风速风向等;上海海事局共设有吴淞、长兴、横沙、绿华等10个水文监测站,监测项目主要是潮位;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设有北槽中、牛皮礁2个潮位监测站;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围绕深水航道设有1个平台站和7个浮标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潮位、流速流向、泥沙、水温、盐度等。另外,还有环保、气象等部门设有的一些零星监测站点。
2.1 现在水文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文监测的总体情况是,各部门按各自需求独立布局、各成系统,虽基本能够满足各自部门的职能要求,但对照国家和上海市的总体需求和各部门长期发展的需求,主要存在着布局不够完善、功能不够齐全、信息不完全共享等问题。
在布局上,目前水文監测站点的分布相对集中于沿岸、沿岛一带,站点密度越向外越小,随着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蓝色经济的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各部门都有增加水文监测站点和站点密度的需求,这就带来了如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
在功能上,目前水文监测站点的监测项目主要以潮汐为主,潮流、盐度、水质和气象等项目的监测很少,各部门为满足整体发展的要求,也都有增加监测项目的实际需求,同样存在如何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
在信息共享上,目前各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水文监测资料的共享度很低,往往产生各部门因需要而自行采取临时监测来获取资料的现象,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重复建设问题。
2.2 三方面成因
一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所涉部门中有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建立的,也有进入新世纪后才成立的,时间跨度大,各自基础的差异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理念上的不尽相同。
二是由行业分工、体制限制造成的。水务、水利、交通、航道、海洋等部门因分工的不同,各自的工作侧重点也不同。同时,因受体制、机制和制度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壁垒,造成沟通协调上的障碍。
三是由规范、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各部门由于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在规范标准、人员结构、人员培训、监测设备、监测技术、资料管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操作层面上也给信息共享带来一定的实际困难。
3 解决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个人认为需要从理念上达成共识,完善水文监测站网的布局和功能,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共享等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3.1 各部门在理念上达成共识
针对各行业、各部门需求的多样化、差别化等特点,应该在理念上予以统一,求大同存小异,建议将各部门现有的水文监测站点进行科学的整合,联点成线,联线成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长江口水文监测系统,紧紧围绕共同服务于提升长江口区域水文公共服务能力、共同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整体目标。
长江口的国防建设、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防止咸潮入侵、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都迫切要求更好地发挥海洋水文监测系统的作用,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才能在威胁来临之际做出准确的预警、科学的决策,也迫切要求各部门同心协力、互通有无,加强战略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3.2 完善水文监测站网的布局和功能
在长江口地区进行水文监测站网布局时,必须在考虑空间分布均匀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长江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特征和河道上、下游差异性大的特点,对河道控制节点进行重点布局和监控,同时既要考虑现阶段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规划内的河口重大工程的需要,科学布局。
在功能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目前大部分站点监测项目比较单一的现状,部门间结合各自需求互相沟通协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多项目甚至全要素监测,事半功倍地满足潮、流、盐、沙、浪、风等方面监测的需求。
3.3 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部门必然会有新建设水文监测站点和新增加水文监测项目的需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各部门之间实行战略合作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和相互协调,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劳动。
第一,共同建立长江口水文监测系统站点目录清单,各部门在遇有任务需要时,根据目录清单在已经设有监测站点的地方或附近,可以共享其他部门已有的监测资料,或者借助其他部门的基础设施开展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从而实现双赢、多赢,也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建立统一的资料数据库,及时将积累的历史宝贵资料进行收集、入库,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服务于公益项目的需要,避免其他部门在同一地点上的一些临时性重复劳动。同时,战略合作和信息共享不能局限于水务、水利、交通、航道、海洋等部门,要尽量扩大范围,如本市的气象部门、环保部门,条件成熟的都有必要積极予以纳入。
第三,整合各部门的规范标准、技术标准和资料标准,从实际操作层面解决信息共享的瓶颈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各部门所收集、积累的资料,所采取的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资料整编使用的规范标准和格式等均存在差异,在信息共享过程中确有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此,建议组织成立相应的行业管理协会或行业技术协会,最大限度地统一相应标准,为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总之,有必要进一步统一规划和建设长江口水文监测站网,加强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行业、各部门充分沟通协调,提升长江口区域水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