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的策略研究

    黄艳鸿 谢泉根 刘季商

    摘 要:文章从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配置标准与农村学校实际状况存在的差距着手,分析了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和提高农村学校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提出相关措施和策略,使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2.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2-0010-04一、引言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做好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促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的客观需要,是合理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对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策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111所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相关政策对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配置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的措施与策略。二、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的措施

    笔者通过对上述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现状调研和对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配置标准的分析得知,目前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配置标准与现阶段农村学校的现状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也了解到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差距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配置,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政策是基石

    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学校问题,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对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等,都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学校的重视,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学好、利用好这些政策。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主要面向农村,立足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金教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的实施,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重点,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积极跟进、推进、把握并且实施。 2.长效机制是保障平台

    标准化信息资源的各种政策一旦制定出台,机制就是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配置的保障。一个好的机制能使农村学校的信息资源持续、高效使用,并能及时更新换代,让信息资源的配置建设之路走得更远、更好。在农村地区应认真调研,在调查清楚各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案例或经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布局,寻找出一条符合农村学校的建设模式,也可共享成功的标准化信息资源地区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立一个起点高、可操作性强的机制。

    目前中国现存的农村学校比较多,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各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不健全。因此要先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符合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发展规划,从各个层面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3.经费投入是基础

    农村学校的主要问题就是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师资缺失。很多农村学校资金得不到保障,连基本的教学运行费用、维修费用都缺乏,信息资源的配置建设或后期使用的费用更跟不上,不仅造成了现有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开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强调对保障经费的投入。首先是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进一步加大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最后是加强经费管理,强调要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率,并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国家对经费投入这一块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但还需设立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的保障经费,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应采取基础设施国家建设,信息资源配置标准统一引入企业标准,多媒体教学资源采用共建共享相结合的模式,真正使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配置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后期使用、运行维护和培训等各环节都有经费保障。 4.教师信息素养是核心

    农村学校教師的信息素养、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是很重要的保障。配置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的过程,也是农村学校教师适应标准化信息资源、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过程。只有将资源和教师的信息素养、理念和技能同步发展,标准化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这个环节,必要的培训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常态化进行,也可引入适合农村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评价、考核机制。从对信息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入手,才能真正确保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畅通无阻。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的措施,是通过政策制定,科学的运行保障机制,经费的投入,教师素养、理念和技能等四个要素进行的,最终通过适当的评价机制,使标准化信息资源在农村学校的使用更加持久、高效。当然,在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的农村学校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督与指导,逐步整改循序渐进,然后合格验收投入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江西教育装备网中,有“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题,该专题详细列出了从2011年至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建设步伐,各类采购招标公告都见证了江西省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因此,本研究调研的兴国县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措施,还取决于当地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兴国县各农村学校信息资源的支持力度。兴国县各级政府、教育局以及电教馆、电教中心等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及《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软件配备标准》(小学),尽快完成对兴国县各农村学校的校舍完善、设备维护、信息资源的配置。三、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因此,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促进教育公平,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的配置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的分析制定、政策的出台、措施的实施,最终还是会受到实际情况或现实条件的限制,究竟什么才是导致资源配置不下去的现实原因呢?要采取什么策略来支持农村学校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带着这些疑问,课题组专访了赣州市电教馆的相关专家、教师。 1.配置历史及模式

    赣州市针对农村标准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两次:第一次是配合农远工程开展的。2006-2007年,以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此次的设备配置迄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设备过时老化、损耗严重。第二次是配合教育部全面启动实施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于2013年底和2014年初分两批配置,对赣州市所有农村学校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实施的方法是通过配一个电脑主机、外加42英寸LED电视机以及鼠标键盘,通过这样的硬件配置支持教学信息资源应用。课中可以用于多媒体展示,课外可以让教师备课做课件。软件方面应用数字资源与课程配套,采用的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字资源。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技术方案,江西省提供了三种建设模式[2]:

    模式一:42英寸LED电视机+DVD播放机+学科课程资源教学光盘。配置42英寸的LED电视机1台、DVD播放机1台、配套1至3年级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光盘。此模式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对教师没有特殊要求。

    模式二:42英寸LED电视机+ITV宽带机顶盒+互联网宽带。配置42英寸的LED电视机1台、ITV宽带机顶盒1个以及包含3年宽带上网费用的互联网宽带账号。此模式只能为互联网接入不低于4M带宽的教学点配备,通过江西电信ITV宽带机顶盒接收和点播教学资源,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使用,操作简单、方便适用。

    模式三:卫星接收设备+内置计算机的机顶盒+42英寸LED电视机。此种模式采用教育部推荐的卫星接入方案(教技司〔2012〕348号)的基本模式,利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资源。配置42英寸的LED电视机1台、内置计算机的机顶盒1个、卫星接收单元1套。此模式直接通过卫星接收教学资源,资源来源有保障,但设备维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容易受雷电等天气的影响,室外卫星天线容易引雷,设备故障率高,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懂得基本的电脑操作以及具备必要的设备维护手段,学校校舍须具备良好的防雷接地,防雷设备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结合赣州市资源建设、农村学校网络覆盖、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和需求以及每个农村学校建设资金标准的情况,赣州市采用的是模式一和模式三结合的方式,即:内置计算机的机顶盒+42英寸LED电视机+学科课程资源教学光盘。既有模式一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对教师没有特殊要求的优点,又省去了卫星接收教学资源易受雷电天气的影响,而且使用内置计算机的机顶盒,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备课,充分利用了教学信息资源。 2.配置标准与方式

    有关信息资源配置的标准都是全省统一的,这些资源不仅包含数字化资源,还包括校舍、教师配备、教学教具、音体美的器材设备等。对农村学校的数字资源全覆盖模式采取了中央财政直接买好设备送到农村学校并进行调试的“交钥匙工程”。在设备的使用方面,学校通过在年终进行教学考察“推门听课”或教案检查等来督促教师使用。

    各级地方教育局对多媒体采用“建培管用”的模式进行监督使用:“建”是指硬件建设;“培”是指对教师的使用培训;“管”是指管理问题,即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等;“用”是指使用。这些同时需要学校去配套完善。 3.存在的问题

    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调配都是市县直接到中心小学,然后由中心小学统一调配。

    中心小学下属的学校有三种模式:中心小学校本部、村完小、教学点。项目配置信息资源的时候,只是针对农村教学点,而农村教学点相对于中心小学校本部及村完小来说,在师資、信息资源应用水平,包括学生素养等方面都是最弱的。因此,当地农村中心小学会把农村教学点的设备调到别的村完小,甚至会留一两台在中心小学校本部。因为在中心小学看来,这样做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更高。有的农村学校就三五个学生,或十几、二十个学生,如果一套设备放在那里,就只能给这一部分学生使用了。而且农村学校教师往往年龄结构偏大,甚至有的还是代课教师,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也不具备操作相关设备的能力。这种配置方式虽然从设备的实际使用效益来说是合理的,但却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

    另外,由于赣州市大部分的农村学校条件非常差,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生少、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外,还不具备保管这种设备的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室基本上都非常简陋,防盗措施十分欠缺,设备存放不安全,非常容易被盗。 4.关键在落实

    配套的信息教学资源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少的问题。教师少,也就意味着一个教师可能要教很多门课,语文、数学甚至音乐、体育、美术等等,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但现实情况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多是年龄偏大,教学能力较弱。配套的信息教学资源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语文发音的时候,只要点击播放,就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发出非常标准的声母、韵母的发音,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普通话能力不足或者数量不够的问题。此外,英语、音乐、美术课程的教学同样如此。总的来说,对于标准化的信息资源,学生肯定是非常欢迎的。对教师来说,只要能体会到其便捷性、易用性,也是愿意去使用的。

    通过此次专访,笔者认为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策略的关键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标准已出台不少,即使是中央财政直接买好设备送到教学点并进行调试的“交钥匙工程”,到最后一些地区还是因为安防措施不够、学生人数少、教师的教育技术信息素养不够等现实原因,设备被中心小学统一撤回,再做统一调配。有的地方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设备在农村学校,检查一结束,它又被搬走了。因此,应结合当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缺什么补什么。四、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策略

    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以后,如何使各种信息资源高效应用?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农村学校,在中心小学给该校配置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影碟机等之后,由于不会使用一直闲置在多媒体教室。还有的农村学校,在配置了信息资源之后,只懂使用不懂维护,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问题,最后也照样闲置,没有很好地发挥标准化信息资源的功用,也没有惠及该校的所有师生。针对信息资源因安防措施不够、学生人数少、教师的教育技术信息素养不够等现实原因在农村学校“留不住”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提出农村标准化信息资源有效运用的几点策略: 1.政策支持、经费支撑、顶层设计,多部门多管齐下,统一协调

    标准化信息资源各种政策的制定出台,是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的保障。经费投入是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深入、持久、有效配置建设的基础。农村学校的很多现实问题,都可以通过经费投入来解决。另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设施运用也应该是顶层设计、多部门统一协调运转。教育系统的各种事项,都有专门对口的科室、处室来负责,但是各部门、各科室的工作很多时候都不同步。比如,电教馆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全覆盖项目,采用合适的设备进行配置就可以了。但是校舍办的工程就很庞大,包括审批程序、建校舍等,所以只能是在项目开展初期,就通过顶层设计统一协调,先对花费时间长的项目进行立项执行,再进一步实施花费时间短的项目,确保各部门的工作能够有序合理地进行。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先对不符合条件的旧校舍进行改造升级或者新建。 2.教师队伍建设及其综合现代化多媒体信息素养培训

    标准化信息资源配置之后,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关键因素就在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理念和技能。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各级教育部门应采取措施让年轻有冲劲的年轻教师下去,并想方设法留住他们,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下得去”“留得住”。

    还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加强教师综合现代化多媒体信息素养培训。坚持定期培训与自修相结合、普遍提高與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开办教职工计算机培训班,充分发挥县电教中心和各中心小学的优势,对教师一边进行理论学习的指导,一边进行上机实际操作的指导,提高教师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一方面倡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学,一方面委托电教中心或各中心小学的电教主任对各教学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FoxPro(数据库)、PowerPoint(幻灯片)、Internet检索、设备基本维护及维修等。 3.积极展示现代化多媒体信息资源的优点

    有些年龄偏大的农村学校教师对标准化信息资源的使用存在心理上的抵制,因为他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事物。借助互联网、多媒体以及将学校教师和学生带去中心小学进行示范课演示等方式,充分宣传现代化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好处,让学生喜欢、让教师接受,最终达到标准化信息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4.提高各级各类政府、学校及社会大众对农村学校的关注

    相对于中心小学和村完小,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学生很难享受到现代化教学。尽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用到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总量却存在分配性短缺,为达到集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有限的财政经费中,部分政府行政人员更愿意将财政投入到集成效益好的中心学校。而各农村地区的中心学校也确实因各种原因,忽视甚至无视农村学校的正常教学发展需求。通过随机走访调查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广大群众对农村学校的关注甚少,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有书读、有人教就可以了,至于是否用现代化设备教学,是否需要丰富的标准化信息资源,他们不了解也不太在乎。课题组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寒暑假,附近的村民经常将农具、收割的农作物等堆放在农村学校。

    正如扶贫问题需要正确引导人们的观念一样,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需要正确引导人们的观念。一定要致力于提高各级各类政府、学校及广大社会群众对农村学校的关注水平!农村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虽然在学生人数、师资、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农村学校目前确实还不能与中心小学及村完小相比,但是经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撤点并校之后,留下来的农村学校基本上都能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为他们顺利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资源建设上,应切实提高各级各类政府、学校及广大社会群众对农村学校的关注,整合政府投入与民间助学力量,充实标准化信息资源等,解决好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赣教电字[2013]2号.关于做好江西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Z].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