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疆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黎迪?苏杜彪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新疆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在新疆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缺口严重已经成为愈加显著的难题,除了需要擅长英语、俄语和综合商务素质的人才以外,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海关实施AEO认证形势下,无论是对企业的人才使用还是高校的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一、背景

    2015 年 3 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思路与合作重点,文件明确要求新疆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亚五国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创之地,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意义重大。新疆作为与中亚各国交流的窗口与桥梁,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正是国家赋予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定位的战略考量。新疆是“一带一路”规划中丝绸之路的经济带核心区,也是丝绸之路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更是丝绸之路向北向西的窗口。新疆乌鲁木齐从地理位置来讲,正是亚洲的中心,而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坐落在乌鲁木齐,这为培养和输送新疆地区的关务人才提供了优越的地理和人文契机。近年来,新疆持续放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从向西、向东和对内三个维度,深耕“一带一路”,拓展贸易发展新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新疆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在新疆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缺口严重已经成为愈加显著的难题,除了需要擅长英语、俄语和综合商务素质的人才以外,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海关实施AEO认证形势下,无论是对企业的人才使用还是高校的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二、新疆各类院校报关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式等以及根据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结合传统教学的各种组合模式等,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现在较为推崇的一种,它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交替为形式,是强调校企共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术技能型综合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高职院校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划发展、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点。其他新兴教学模式包括结合技能大赛、行业发展、区域对口培养等模式,也都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即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即便如此,目前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改革的问题,例如高职院校对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教育教学层次不够分明,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校企合作停留在较浅层面等,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高计划”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人才培养定位仍有模糊

    高职院校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目的是为满足对外经济与贸易迅速发展形势下,企业、行业等需要的具备一定报关业务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具有豐富实践技能的人才,其需求重点在于综合技术技能。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际培养中,由于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实习实训体系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等原因,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者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训结合不够紧密等情况,使得培养出的报关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缺乏或者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的情况。针对于目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取消,高职院校缺乏又人才培养标准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找准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定位,为高职关务人才培养把控好方向。

    (二)教学层次不够分明

    在现阶段高考改革,尤其是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学生生源质量的差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较大差异,对同一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转化均不同,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标准来培养和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实训技能掌握情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相关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即,高职院校如何设计出融入“双高计划”体系建设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开展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等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循序渐进且针对性强的教学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校关务人才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更是现阶段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关键点之一。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价多以成绩为主,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多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比例计算为主,其中平时成绩综合了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期中测验、课堂讲座等,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试卷考试成绩、实训项目设计成绩、分组项目参与综合成绩等,虽然已经尽可能科学设置加权比重,但仍属于“唯成绩论”,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这种“轻过程,重结果”的考核评价方法,不利于提高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搭便车”现场仍然严重,学生疲于应付,甚至没有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掌握上。

    (四)校企合作停留在较浅层面

    深化校企合作是“双高计划”推进的关键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在高职人才培养中都是辅助角色,多停留在邀请企业技师进行讲课和讲座、输送实习实训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等形式,由于合作的不够深入,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显著,学校使用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也多为企业淘汰下来的折旧资产,这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无法真正与企业、社会的需求接轨。

    三、“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新疆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人才培养新定位

    根据当前“一带一路”大背景和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需要,并结合新疆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当前跨境电商大发展和海关AEO互认的实情,精准新疆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定位;具体来讲,就是要深化校企融合力度,强化企业在高职报关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校企联合,形成校企共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和引导企业更多地参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置及校内外实习实训体系的建设。

    (二)“低起点、多层次”教学结构

    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改革教学目标,并从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层次分别进行差异化重构。首先在教学结构设计方面,要正确处理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采取因课制宜、循序渐进和灵活运用等各种个性化策略,合理引导各类学生主动向教学目标贴近,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良好教学环境。

    根据国务院最新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积极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尤其是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融入实习实训过程中,系统完善职业教育能力培训,构建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的教学运行模式。

    (三)构建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重构考核评价体系,也就是,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目标要求,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理论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

    为了弥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存在的缺陷,许多高职院校都引入了构建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进而提高评价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数据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有效性,但这仍然无法改变高职院校通过结果考核对人才培养质量定性的本质特点。在“双高体系”快速推进期高职院校在考核评价上面临的问题,会倒逼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探索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笔试与专业技能、英語、俄语语言表达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实训项目设计、实训技能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等。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回答辩和试卷成绩综合进行评判,给出最终评价成绩,科学、合理、与实际需求对接地进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培有所送。

    (四)校企共建专业培养标准

    在“一带一路”建设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与企业、行业对接,积极探索“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与企业一道探索“能力核心、工学结合、课证融通”的专业建设路径,尤其是与海关AEO互认企业进行校企共培合作,校企共建AEO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将AEO标准

    融入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教辅教材开发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培养社会评价高、用人单位满意、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通过以上针对新疆高职类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海关AEO政策落实情况,综合构建优化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构建符合AEO标准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上提出优化机制,为新疆培养关务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作者单位: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