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曾永河

    摘要: 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类全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认可。本文将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初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究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433

    引言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求知务实态度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涉及很多复杂、抽象的内容,而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及智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导致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质量不佳,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尝试了多种方法,但始终没有改善。自从“分层教学”这一理念提出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基于此,本文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借助教育新理念展开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新课改并非单纯的教材更换,而是集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方法、评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改革,更加注重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式课堂,强调知识传授与应用,运用趣味性、过程性教学新方法取代讲授式课堂1。分层教学法于新课改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便于教师兼顾不同层级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教学易丧失学习信心,而分层教育可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展开教学,学生在适宜难度下更易建立学习自信。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分层教学便于学生正确面对数学教学,在教师正确的“教”下引导学生产生“学”的主动性,真正做到“教学统一”。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教育,可有效规避传统讲授课堂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彰显初中数学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达到数学教学目标。

    (二)调动积极性

    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分层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可通过解决数学难题获取成就感,继而增强数学自信,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教师自我提升

    分层教学并非简单的将学生分层,更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目标、过程、巩固等环节的分层,并根据学生不同学情进行教学调整,由此不难看出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教学原则

    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总体情况而言,大多采用班级授课的模式,但是它在提升教学效率、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班级授课制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化制定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当前,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1]。

    (一)学生发展情况相近原则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而言,遵循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全面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学生学习情况正确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这样才能更好地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课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如,提升教学效率,推动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

    (二)灵活性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发展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兴趣进行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因此,分层教学一定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及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灵活调整学生的层次。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断鼓励学生朝着更深的层次进步。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优秀品格,还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评价自己,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2]。

    三、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要想分层教学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先要对学习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立场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在对学生划分层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综合考虑,并最终合理地分层。

    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中学习成绩优异、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划分到A层,将学习自觉性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到B层,把学习成绩差、反应慢、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分到C层。这里,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的,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调整,这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推动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层设置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存在差异,教师应于备课期间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设定不同教学目标,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例如:A层次学生的设定基础目标,主要为基础理论的灵活应用,以夯实基础为核心,提高A层次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并适当增添课外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B层次学生为中层目标,需于教学期间多鼓励、多辅导,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偏重于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增添扩展训练目标,引导B层次学生逐渐提升至C层次;C层次学生设定高层目标,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应注重培养C层次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实现数学深层次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以七年级上册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时,对于A层次基础较差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其展开生活联系,结合生活中两条直线现象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概念,并可正确区分不同位置关系,对于B层次学生应注重其实际应用能力,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针对“平行”关系进一步分析讨论,而A层次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概念基础进行“平行”直线关系的性质掌握,并结合其性质特征自主分析平行条件,为下一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程学习夯实基础。

    (三)对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为了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传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所以教师便要结合分层教学的特点对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态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模式。例如,对于一些学习态度良好但是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教师便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学生最后的成绩。而对于一些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便可以有选择性地提升评价的标准,从而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概述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一般来说,教学评价 包括试卷考核、教师评语等内容。教学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考核学生的数学知识掌 握与应用能力,判断该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质量。因此在分层教学模式 中,也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分析。例如,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传 统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堂互动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成绩提高幅度等指标纳入体 系中,以更综合和全面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此外,教师在对数学试卷的分析 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因为试卷最能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 握情况。所以,教师要充分借助这一优势,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切实提升学生的数 学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教师对试卷进行分层考察,这样不仅能 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而且有利于教师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作 为教学的切入点,满足其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5]。成绩 固然重要,但是数学教师的责任不仅限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引导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长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

    (五)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获得的课后作业内容有所区别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所设置的课后作业必须要做到能够与对应层次的 学生能力相匹配,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顺利地完成所对应的作业,显著提升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与效率。 以概率相关知识点学习为例。教师为第三层次的学生设置课后作业是: “在如下的几个事件中,哪些事件属于必然发生事件?哪些事件属于不可能 发生的事件?事件 1:太阳在晚上出现;事件 2:烤箱里面的温度是 1000 摄 氏度。”为第二层学生设置的课后作业是:“纸箱中有 10 个苹果,2 个橙子, 如果只有一次从纸箱中取出物体的机会,并且不可以看到,则橙子被拿出的 概率比较高还是苹果的概率比較高?”为第一层学生设置的课后作业是:要 求其自行设计一个与随机概率相关的应用题,并给出具体的解题答案。通过 此形式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六)教学目标层次化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每个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事情。然而,怎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的问题。然而,分层教学法的出现完全适合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论,这一方法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并能不盲目地背诵公式以及概念。并且每个学生的智力以及记忆力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教材是主体,设置一定的难度和坡度,在课程开始时侧重于二元方程的基本定义与解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然后教师编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尝试解答,这样就可以由学生自身的努力加上教师的适当辅导,来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为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出一些拓展题,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再次进行知识点的讲解[3]。通过这种方式,优等生和相对较差的学生都可以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这样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主动向学习好的学生去学习。

    结论

    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班级中不同学生存在不同差异的问题,教师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环境的优化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对分层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菊美.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6.

    [2]覃忠广.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科教导刊,2019(2):130-131.

    [3]王明明.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构建研究[J].中华辞赋,2019(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