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词共现网络的对农广播热点话题分析

    赵雪++马娟娟

    

    

    

    【摘要】本文采用词共现网络的方法,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栏目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三农中国》的主热点话题领域为“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次热点话题领域为“扶贫攻坚”“对农政策”。分析发现,该节目基本满足了农民受众的农业经济信息需求及对农政策信息需求,但是对农民信息需求度较高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农民子女教育等问题关注不够,缺乏针对农民工受众群体的信息资讯传播。

    【关键词】词共现网络 对农广播 话题领域 热点话题 农民信息需求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是我国首套全国性对农公益广播频率,它贴近“三农”,服务“三农”,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目前中国乡村之声的受众群体以“务农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基层工作者”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6~50岁。①《三农中国》是中国乡村之声唯一的一档新闻资讯与专题类日播节目。那么,当前《三农中国》所传播的话题是否契合农村受众的信息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农村受众的信息需求?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词共现网络(又称共词网络)属于复杂网络的范畴,是话题发现的有效工具。词共现网络广泛应用于基于关键词的信息检索、热点话题发现、文本分类聚类、领域文本分析、社团挖掘等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也可应用于海量文本的话题抽取。 ②在词共现网络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词,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个词在同一篇文本中两两出现,存在一定的关系。

    笔者对近五年来(2012年至今)有关对农广播话题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从对农广播受众定位的角度展开的对农广播话题和内容的研究;二是从制作的角度展开的对农广播内容的研究;三是从新媒体语境的角度展开的对农广播出路的研究。上述研究大都建立在对农广播实践的基础上,作者多为对农广播的从业者。而采用实证、调研的方法,面向对农广播、农村受众信息需求的研究,成果较少。

    笔者以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节目为例,采用词共现网络的方法,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Bibexcel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统计出《三农中国》新闻稿中的高频关键词,并通过对这些高频关键词在同一篇新闻稿件中两两出现次数的统计,得出词共现网络。我们通过类团划分,人工归纳出该节目的几大热点话题领域,并将分析结果与社会学对务农农民、农民工信息需求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以此讨论《三农中国》的热点话题是否与务农农民、农民工信息需求相契合。

    一、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语料为中国乡村之声官方网站(2016年7月28日至2017年6月30日)《三农中国》的新闻稿件。自2016年7月起,中国乡村之声官方网站每日更新当日《三农中国》的重要新闻稿件,每条新闻都附有关键词。

    我们主要使用的软件包括文献计量分析软件Bibexcel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Bibexcel软件是由瑞典于默奥大学(Umea University)社会学系教授欧莱·皮尔逊(Olle Persson)设计开发的一款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可用于文献数据和文本数据处理。我们借助Bibexcel软件统计出高频关键词、高频关键词共现词频,得到词共现矩阵。

    Ucinet软件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社会网络权威学者林顿·弗里曼(Linton Freeman)开发的一款社会网络分析集成软件,内嵌社会网络可视化工具软件Netdraw。我们借助Ucinet软件,将通过Bibexcel软件得到的词共现矩阵转化为词共现网络,并对词共现网络进行类团划分。

    二、统计结果与数据

    笔者利用网页数据采集工具,获取中国乡村之声官方网站《三农中国》的新闻稿件。去除无关键词的篇目后,我们共获得1445篇新闻稿,4656个关键词。

    借助Bibexcel软件, 笔者统计出文本中的高频关键词,为保证最后形成的词共现网络清晰直观,我们设定词频大于及等于6的词为高频关键词,最终得到114个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这些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一年来《三农中国》的热点话题。

    借助Bibexcel软件,我们生成了单向词共现矩阵。经Excel软件处理后,我们得到了一个114×114的无向词共现矩阵(如表2所示)。在这个词共现矩阵中,行与列分别代表114个高频关键词,行与列对角线上的数字为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新闻中的词频。例如:第1行第5列中的数字2,即关键词“产量”与“大蒜”同时出现在一篇新闻中的词频总数为2次。

    我们借助Ucinet软件中内嵌的社会网络画图工具Netdraw,将词共现矩阵转换为词共现网络图。为了使视图更清晰,在不影响话题划分的前提下,我们去除了几个意义过于宽泛的关键词节点,如“三农”“农业”“农村”等,同时还去除了几个较为孤立的节点,如“中秋节”“快递员”等。我们根据点的度数中心度(Degree)调整节点的大小,根据连线的强度(Tie Strength)調整连线的粗细度,并借助Netdraw软件的类团划分功能,对关系较紧密的节点进行划分,将整个网络图划分为6个类团,分别以不同颜色标识。我们根据话题类别进行人工微调,得到最终的词共现网络图(见图1)。

    在《三农中国》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中,共有106个节点、728条连线。

    三、对《三农中国》热点话题的分析

    下面根据《三农中国》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对该节目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社会学对务农农民、农民工信息需求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三农中国》是否符合务农农民、农民工的信息需求。

    (一)对词共现网络呈现结果的分析

    笔者根据《三农中国》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通过对词共现网络内部关联和词共现网络类团的分析,归纳该节目的热点话题。

    1.词共现网络内部关联的分析

    在图1中,代表关键词的节点越大,点度中心度越大,说明与其共现的关键词就越多;连线越粗,说明关键词之间共现的次数就越多,关系也越密切。通过图1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节点最大、周围连线最多且最粗的两个关键词是“价格”和“农产品”。这说明它们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它们共现的关键词最多,共现的次数也最多。节点较大、周围连线较多且较粗的几个关键词是“市场”“玉米”“供给侧”“扶贫”“脱贫”“政策”等。这些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反映出《三农中国》的热点话题为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扶贫攻坚以及对农政策等。

    2.词共现网络类团的分析

    如图1所示,我们将整个网络图划分为6个类团。为揭示这6个类团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了下面的缩略图(如图2)。在图2中,圆点表示类团,圆点的大小表示类团中关键词的个数,圆点越大,表明类团中包含的关键词就越多。粗细不同的连线代表不同类团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粗,表明类团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图2:6个类团的抽象缩略图

    笔者采用人工的方式,将这6个类团归纳为以下6个话题领域。话题领域指的是由一些相似或相关的话题组成的话题场。

    ——话题领域1: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气象信息,包括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等话题。

    ——话题领域2:农产品市场信息,包括农产品供需、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等话题。

    ——话题领域3:扶贫攻坚,包括精准扶贫、农村基礎设施建设、脱贫致富手段等话题。

    ——话题领域4:对农政策,包括农业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土地流转政策、粮食安全等话题。

    ——话题领域5: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话题。

    ——话题领域6:农村教育和人才信息,包括乡村教师、留守儿童、乡村人才、农民工就业等话题。

    结合图1与图2,我们发现:

    第一,话题领域1和话题领域2是《三农中国》关注的两大主热点话题领域,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话题领域1中,热点话题为蔬菜、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信息以及农业气象信息。在话题领域2中,热点话题为农产品供需、农业电子商务。

    第二,话题领域3和话题领域4是《三农中国》关注的两大次热点话题领域。在话题领域3中,热点话题为精准扶贫;在话题领域4中,热点话题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此外,话题领域3与话题领域5、话题领域6这两个话题领域之间的联系均较紧密。乡村旅游脱贫、教育脱贫是跨话题领域的两大热点话题。

    第三,话题领域5是《三农中国》关注的新话题领域,虽位于边缘地带,涉及的关键词不多,但它与话题领域1、话题领域2、话题领域3这三大话题领域之间的联系均较紧密。在话题领域5中,热点话题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第四,话题领域6位于整个网络的边缘地带,涉及的关键词很少,无显著热点话题。该话题领域仅与话题领域3有较紧密的联系,与话题领域4有微弱的联系。这说明《三农中国》较少关注农村教育与人才话题。值得注意的是,与“农民工”一词相关的高频关键词仅有“就业”“春节”“过年”等少量关键词,而且共现频率很低,这说明《三农中国》较少关注农民工话题。

    由此可知,《三农中国》的热点话题聚焦于农业经济信息和对农政策信息。

    (二)《三农中国》的热点话题与务农农民、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对比

    社会学近五年来(2012年至今)对务农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显示,务农农民排在前几位的信息需求包括:农业经济信息(包括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农业市场信息、脱贫致富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对农政策信息、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信息、子女教育信息等。

    社会学者根据农民工的流动程度,将其分为基本融入城市型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务工但仍具有流动性的农民工、间歇性进城务工农民工。相关调查显示,基本融入城市型农民工在就业地落户、获取社会保障、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享受公共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较多,常年在城市务工但仍具有流动性的农民工对就业信息需求较多,间歇性进城务工农民工对就业信息和维权服务信息需求较多。

    我们将《三农中国》的热点话题与社会学者对务农农民和农民工信息需求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因《三农中国》的定位不涉及农业技术,故本文对务农农民的农业技术信息需求不予讨论),如表3所示。

    表3:《三农中国》的热点话题与务农农民、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对比

    由此可见,《三农中国》基本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经济信息和对农政策信息的需求。同时,笔者也发现《三农中国》对农民关心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信息和子女教育等信息关注不够;对与农民工相关的话题关注甚少。在《三农中国》中,与农民工相关的热点话题仅有农民工就业、农民工春节返乡等。这样的话题设计,很难满足农民工的信息需求。上述问题可能与该节目的受众定位不够清晰有关。③

    (三)对《三农中国》话题设置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三农中国》应进一步明确以务农农民、农民工为主的受众定位,并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适当调整节目的话题设置,以求最大化、最优化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首先,可增加有关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话题。例如:当国家或地方出台农村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的新政策后,节目组可以邀请专家走进直播间,深入解读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新政策惠及的人群、缴纳办法、办理流程等,还可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这些新政策,使节目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可增加有关农民子女教育的话题,包括农村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建设、乡村教师师资培养、农村家庭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有关农民子弟的高校招生信息与助学贷款政策等话题。虽然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并越来越渴望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可考虑从农村家长的需求出发,增加此类话题,帮助农村家长了解和掌握有关子女教育的信息。例如:节目组可以为处于不同教育阶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农民子弟提供相关的教育资讯。又如每年高考前后,节目组还可邀请专家介绍高考志愿填报、高校招生优惠政策以及助学贷款等信息。

    最后,可增设专门面向农民工群体的栏目板块。在增设的板块中,可以设置农民工就业、农民工维权、农民工就业地落户政策、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话题;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电话连线、现场采访等方式,与农民工听众展开互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充分满足农民工的信息需求。

    注释

    ①③林慧思:《传播学视阈下对农广播面临的受众问题——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为例》,《中国广播》,2015年第8期。

    ②张海龙、淦文燕、陈刚:《基于词共现网络的海量文本分析与热点话题发现》,《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5年第10期。

    (作者赵雪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 ;马娟娟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