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糖尿病腹腔镜肠转流术围术期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董丽强 吴军 赵葛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肠转流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12、24、48和72小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胃动素浓度。记录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术后24h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患者加快,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围术期有效改善胃动力,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小腹腔镜下肠道手术后血清胃动素浓度下降幅度,起到保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肠道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肠道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4..01

    腹腔镜肠转流手术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手术治疗措施,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临床上,术后患者经常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胀等情况,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是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与针灸穴位相結合以实现治疗相应疾病的新型技术[1]。因此,本文旨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肠转流术的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肠转流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每组均为2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I~II级,手术时间1.5~2小时。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有经皮电刺激的禁忌症者,包括刺激局部皮肤损伤或感染者,体内有植入性电生理装置者;(2)长期使用镇静药品,吸毒者;(3)存在心、肺、肝、肾等重要系统器官功能障碍;(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有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术后进行吸氧、补液、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麻醉诱导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持续30 min后停止刺激,手术开始的同时再次给予TEAS持续30 min后停止刺激,手术结束前继续TEAS持续30 min后停止刺激。经皮穴位电刺激操作:选择穴位为足三里和内关穴,将双侧穴位处皮肤以酒精擦拭,待干后贴覆电极,连接电针刺激仪。选择刺激仪上的疏密波刺激模式,刺激频率选择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酸胀感为度(8~10 mA),每次刺激持续30分钟。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患者于术前、术后12、24、48和72小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胃动素浓度。(2)记录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有差异,采用LSD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间血清胃动素浓度的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胃动素浓度均下降,后逐渐回升。实验组术后24 h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术后24h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选择足三里穴、内关穴可促进胃肠蠕动更加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加快胃肠功能恢复。胃动素是机体内重要的胃肠激素,与消化道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也是影响胃肠动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足三里、内关穴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有效提高了胃动素水平。

    综上所述,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内关穴对改善腹腔镜肠转流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效果,有效提高胃动素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军龙,李玉兰.浅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围麻醉期的多种作用[J].中国针灸,2015.03.021.

    [2] 张 微,季春莲,许秀娟.电针联合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8.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