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精益生产

    邹秀成

    [摘 要] 如今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以生产制造为主营项目的民营企业当中,推进精益生产、深耕企业内部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以“民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精益生产”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具体的推进策略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管理 精益生产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受制于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根据企业自身深化管理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组建内部项目团队,不断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改革,实现精益生产。但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很多问题与不足,由此可见,实现精益生产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民营企业精益生产难以落地的原因

    不少民营企业的开创者凭借最初的胆识和远见,在市场中快速抓住机遇并立足,才最终做大的。一旦企业规模扩张,内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民营企业的精益生产存在问题,很难落地,主要在于这样几点:

    (一)管理层的认知较为落后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各种小作坊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其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多管理者仍然考量如何将企业发展得更快、规模更大,对于如何加强管理、实现生产的精益求精,难免无暇顾及。毕竟精益求精意味着更多成本的投入和更多时间的消耗,意味着短期内效益的折损,精益化生产并不是以眼前利益为重的管理者所能考量到的。可以说,中小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效益的关注,始终高于对管理成本的投入,因此,中小企业很难花时间、花精力探究精益生产的重要性,管理者尚且如此,具体到各种一线工作人员更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二)项目组定位不清晰

    很多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管理、确保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会成立各类项目组,而是否能够推进精益生产,往往需要项目组来予以考量和执行。对于这些项目组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清晰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对项目所使用的资产数量进行对应,进而出现资产应用浪费或者不足的情况,这自然会影响到精益生产的实现。

    (三)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欠缺

    企业项目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丰富的推进经验、专业的素养,那么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发展现状,很容易缺乏头绪,找不到问题的关键点,就有可能不知道企业究竟该从什么角度推进精益生产、怎样才能确保精益生产的实现。因此,最为常见的一类情况就是立项多、落地少,有头绪、有结局的更少,短期的推进很难收获长期的效果,久而久之从业者也会倍感失望,最后会让曾经用心制作的计划不了了之,继续使用原始的计划、方案和管理模式。

    (四)企业文化的缺失

    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民营企业能否拥有自己的文化,能否自上而下地培养和改善自身的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倘若企业没有文化,那么就没有相对良好的土壤,后续推进精益生产就会存在重重困难,甚至没有文化的民营企业一开始就不会意识到精益生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决定和影响了企业内部各項制度和规定的生成,此部分的缺失也会间接影响到内部管理的效果。

    二、民营企业推进精益生产的策略

    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推进精益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进,具体包括这样几种思路:

    (一)触及问题核心,推动管理者意识的增强

    精益生产自有其体系和管理策略,所包含的内容既有经济基础、也有上层建筑,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民营企业在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从基层做起、从底部开始建筑,往往不会收获理想的效果,当然这并非是策略性的错误,而是因为民营企业具有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好的决策萌发于基层,只是得不到管理层的支持、无法短期内让管理层看到效益和闪光点,被迫停滞,所以越是好的项目、策略和系统,越要获取高层的支持,这是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使然,需要引导相关人员正确意识和触及问题的核心所在。

    另一方面,推进民营企业的精益生产必须从管理层着手,要注重培养和改善管理层的生产理念和意识,民营企业政策的落地、方案的调整和战略的实施,都需要管理层的认可,只有从思想上进行了改善,精益生产的执行才不会受到阻碍,才有可能收获理想的效果。而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最有可能改变其意识和思想的方式,就是同类型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因此需要通过案例参考、同行交流及互相协作、共享资源等方式,让优秀的经验得到传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改变和影响民营企业管理者的观念。

    (二)突破项目管理思维和定位的瓶颈

    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项目管理,通过设置项目组的方式让生产得以推进、让精益生产得以实现,这不失为一个良策。只是很多民营企业本身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很大程度也会影响精益生产和表现在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突破:

    首先,生产企业如果仍然执行孤岛作业模式,那么其就应该考量企业是否可以按照生产流程来进行有序的流动,流程当中是否有冗杂的环节,是否可以进行剔除,是否可以更替或者重新进行调整。

    其次,流程中所涉及的岗位各有其职责,需要对其展开进一步分析,看是否需要改变,是否可以使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对其进行更迭,提高生产的准确性,降低人力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益。

    (三)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精益生产的实现,需要专业人员为之保驾护航,换言之,民营企业内部需要加大人资培训力度,注意对专业化人才的汲取,要注重在人才选择方面投入成本,让优秀的人才来护航企业的精益生产过程,进而收获理想的效果。

    首先,增加研发力量的投入。生产工艺的更新和生产技术的投入,是精益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着力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研发力量上下功夫,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研发部门,推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其次,注重对传统工作人员专业性的培养。尤其是活跃于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为了使其永葆先进性,必须对其加强培训,促使其掌握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术能够与时俱进,随时能够与大时代、市场环境及政策相衔接。

    最后,注重广泛吸纳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益生产往往需要拥有现代思维、具有高度统筹意识的管理层来进行引导,所以企业在前行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补给新鲜力量,尤其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发掘。

    (四)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对民营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并不是落实在纸张、或者粘贴在墙上的大字报和口号,而是应该成为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一种工作信仰、执行理念,用以约束个人的工作习惯,确保每一个人在企业当中,都能以最为理想的状态,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1.价值观的确立

    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拥有明确的方向和战略规划,而企业价值观就是方向和战略规划的基础。而作为企业价值观的重要外在表现,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会在竞争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形象建设,尤其是在視觉识别方面。

    2.凸显“以人为本”

    很多民营企业以管理层为中心,对员工的关心相对较少,而在以人才为核心开启竞争的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等于坚持“以人才为本”,有益于企业内部生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将人才资源最终转化为效益。而管理者要懂得尊重人才、善待每一个员工,只有企业内部拥有犹如“家”一般的文化和氛围,每一位员工才会懂得在企业当中竭尽所能、创造价值。

    3.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

    很多民营企业成立之初是家族企业,与其说是企业文化,不如说是“家族文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就需要做出必要的改变和创新。有必要在家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企业文化,使其朝着现代化、市场化的方向前行。

    4.民营企业也要懂得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和企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长效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的精益生产之路漫长,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其可能会与其他的管理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彼此之间既存在关联性,也存在组合的可能性。于此,在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懂得从全局出发、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找出精益生产无法落地和持续的原因,然后再以精益生产的手法进行深耕,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凭借这样的方法与原则,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实际,一定能快速、正确地制订计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进利.浅析晋江民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思想误区和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7(06):256.

    [2]王子兵.民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精益生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90-91.

    [3]孙丹洁,高开云,刘毅,等.我国民营制造企业导入精益生产思想的典型分析——大明模式之物料拉引系统[J].中国商贸,2013(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