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湿地校本实践中的应用

    张莲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显得越发重要。文章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发湿地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完善户外活动的安全管理,解决了前期校本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校本课程;湿地;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 ? ? 文献标志码:B?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0-0064-03

    一、引言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1]。自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模式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2],校本课程的建设被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校本课程从学校本位出发,考虑到校情、学生、教师等各方面的因素,能够满足各校不同的教学需求。

    二、依托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即“学校本位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位于厦门岛东北角的五缘湾西片区,距离厦门市最大的湿地公园——五缘湾湿地公园仅3公里。这里是学生亲近大自然、进行环保主题教育、拓展课外知识的户外学堂。因此,我校依托地域特色,尝试开发湿地校本课程。

    三、湿地校本课程总体架构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小学科学课标》)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4点课程基本理念,湿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将秉持着小学科学课程理念来架构。同时,我们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到课程当中,学生在湿地校本课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优美的湿地诗词,尝试自己来写关于湿地的诗歌、吟唱湿地的赞歌、画出美丽的湿地、学习制作电子小报等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表1为湿地校本的课程设计表。如表1所示,从我们身边的五缘湾湿地公园的观察出发,学生将会学习到常见的湿地植物和动物,学习制作落叶贴画,认识到五缘湾湿地公园和我国以及世界上的主要湿地,欣赏湿地的四季变化,感受湿地的美,进而认识到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产生保护湿地的自然感情。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创新

    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实践得益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湿地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进入了第三年,在这三年期间,我校不断总结经验,在课程的实施环节中尝试引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将重点阐述在实践过程中,我校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开展的。

    1.创新教学方式

    (1)魔法教室

    自从第一学期,学生学习了湿地的各方面知识,实地考察了五缘湾湿地公园,对于湿地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建议老师能不能再多了解湿地。于是在第二学期的湿地校本课程中,我们增加了欣赏世界上四季湿地的内容。但是,我们无法到每个湿地去游览,传统的PPT播放无法将学生们带入到湿地的美景中。学校配备了魔法教室,即基于多投影的沉浸式虚拟环境,目前应用于教育、科学可视化、娱乐等领域[3]。魔法教室中有10台投影仪,四面八方都是屏幕,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学生在魔法教室中就像置身于湿地的美景中一样(图1),于是我们将湿地教学场所移到魔法教室中。

    (2)形色识花和花伴侣App

    湿地校本外出实践活动是湿地校本课程的特色所在,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户外通过自己的观察,主动去学习更多知识,学会学习也是课程的一大目标。湿地公园中有很多湿地植物,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心,都想知道是什么植物,于是我们借助爱心家长的力量,在外出之前通知家长下载形色识花和花伴侣App,如图2所示,这两个App通过拍照上传植物图片,即可知道植物的名称、科属、特征等百科知识。同样也有相应的微信小程序,不需要安装下载,不占用内存空间。这是学生们发挥主动性自己学习的好方式。

    (3)自带设备

    自带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是指学校允许学生带上自己的移动终端设备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新模式,学生可以带的设备有很多,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4]。通过学生自带设备,转换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湿地外出实践和夏令营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在家长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带上自己的信息技术设备,在观察过程中可以自己拍摄各种湿地动物、湿地植物的图片,使用望远镜观察湖对岸的动物。同时,我们给学生们发放记录单,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设备做观察记录的同时,也在记录单上记录,见图3和图4。

    (4)制作电子小报

    学生外出观察湿地之后,有了众多的收获,都有意愿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其他同学。于是,在湿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校便考虑到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进湿地校本中,由信息技术教师指导学生们制作电子小报。学生制作好的电子小报作品,既可以打印张贴出来供大家欣赏,也可以转发到各班微信群和朋友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汇报交流

    我校三年级全体學生参与湿地校本课程,具体实践了《小学科学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那如何将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学生呢?一方面,我们采用制作电子小报的方式;另一方面,我们也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学生勇敢地站上多功能报告厅的舞台。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学制作成PPT、视频等分享给其他学生。在多功能报告厅,我们有电子显示屏,舞台下方配备有6台小电子显示屏,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屏幕显示的内容。通过麦克风,将汇报学生的声音传到报告厅的每个角落,此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管理者,见图5。

    2.户外实践活动安全管理

    在湿地校本课程中,学生将会到五缘湾湿地公园实地考察湿地的动物、植物,监测湿地的水质。我校每一学年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生将近380人,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是我校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安全问題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学生的出行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经过多次的实践,我校通过微信小程序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

    (1)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报名

    湿地外出考察,一共8个班级参与,每个班级分成8个6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位爱心家长,一共需要64名爱心家长。每位爱心家长的信息都要做到确认无误,外出时每个教师人手一份。因此,外出考察筹备时,班主任利用微信小程序中的报名小程序(如小萝卜报名、报名接龙、报名工具等)进行“爱心家长”报名工作,等待家长们报名成功后即可导出文档,这样就可以非常便捷地收集到爱心家长的信息。

    (2)基于微信的实时联系

    在湿地考察过程中,五缘湾湿地公园占地面积大,湿地迷宫错综复杂。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每个班级、每个小组的观察安全有序地进行?在之前的管理中,我们采取的是爱心家长跟随小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管理班级,科学教师指导学生考察,段长统筹还有保卫科人员巡视这样的模式。但是,我们发现当学生们沉醉于观察湿地时,他们就会离开大部队。尽管有爱心家长跟着,但是班主任难以把握每个小组的动态,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新一轮实践中,我们开始采用微信的外出定位,成立班级爱心家长微信群,班主任加入到群中,每个小组实时共享自己的位置,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够清楚地知道其他组的位置,班主任也能够了解班级小组的动态。当班级集合时,班主任在微信群发布集合消息,爱心家长收到通知会立即集合,极大地保障了学生的外出安全。

    五、信息技术在湿地校本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校本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程当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为用而用。因此,设计在魔法教室沉浸式学习、在外出实践的时候学生自带设备、应用识花软件等信息技术,都是为了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校本课程。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2.变革班级外出安全管理方式

    传统的外出班级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不便之处,应用信息技术为班级外出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实践过程中,采用了微信小程序这样的“极简教育技术”管理班级。目前手机上的小程序应用数量超过100万,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众多的选择[5]。像“小萝卜报名”这样的报名程序可方便快捷地收集到信息,微信自带的定位系统、聊天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起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管理。

    六、总结

    湿地是“地球之肾”,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湿地校本课程中,正确选择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探究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信息技术为实践过程中的管理方式提供了新的手段,我们相信今后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叔子,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1-8.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陶婷婷.多投影沉浸式教学系统的无缝拼接技术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4]全丽,唐文和.课堂学习中学生自带设备(BYOD)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7):87-89.

    [5]黎加厚.极简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兴起[J].中国电化教育,2019(2):6-9.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