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责任与坚守

    崔亚娟 杨曦佳

    

    2018年5月14日凌晨,日本《读卖新闻》旗下子公司日本电视台(NTv)再次播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事件2历史修正主义的彻底检证》(南京事件Ⅱ~雁史修正电梭世土),并在5月20日进行重播。这次的《南京事件2》是2015年播出的《南京事件》的续集,节目讲述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城后发生的虐杀俘虏事件,该纪录片以震惊中外的“鱼雷营战俘屠杀”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日军老兵的证言和中国现场的采访,并运用最先进的CG技术,还原事件现场,对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修正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南京大屠杀,在日本一般称为“南京大虐杀”或者“南京事件”,日本对此次事件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日本的辞典和教科书的解释也进行了多次修改,这跟中国的抗议有一定的关系,从修改的言论可以发现其对事件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在媒体的解释方面,日本社会比较公认的如朝日新闻的解释:中日战争开始5个月后的1937年(昭和12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对俘虏和一般市民的杀害等。牺牲者中国方面主张“30万人”,日本方面的研究者“4万至20万人”的看法比较多。对于南京大屠杀,日本官方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在日本外务省的主页登载了以下内容“日本军队进入南京城后,对很多非战斗人员的杀害及掠夺行为等不能否定。但是,被害者的具体人数问题众说纷纭,作为政府难以认定哪个正确”。从此表述来看,日本官方承认有屠杀民众的行为存在,但是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却没有言及。在中国人人皆知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由于右翼势力的阻挠和故意篡改,很多日本民众并不知晓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 日本电视台围绕“南京大屠杀”两次的报道

    (一)《南京事件》第一部的主要创作手法和叙事结构

    2015年10月4日,“二战”70周年之际,日本电视台播出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事件——士兵们的遗言》,播出这部纪录片的是日本电视台的“NNN纪实”栏目,是该台的长寿节目之一,1970年开始,播出很多具有深度的优秀纪录片,每次40分钟。该节目播出后,在日本各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这部纪录片的播出还有一个背景,即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个事件在日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10月11日,该节目重播,日本学者和媒体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讨论再次升级。

    在《南京事件》第一部中,节目主要运用现地拍摄采访、历史影像资料、亲历者证言、CG再现等方式,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普及性介绍,主要是针对日本近年出现的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及战后日本媒体对这一事件闭口不提而展开的。节目重点揭示鱼雷营战俘屠杀事件,并采访中国提供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口述。节目中大量的史料、影像和录音来自于福岛县出身的小野贤二。在2015年节目制作时,他已从事27年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工作,小野贤二收集了从当地参加南京大屠杀的士兵们的阵中日记等资料,采访收录了以福岛县的步兵第65联合队为中心的原士兵200多人的证言,这些证言人大部分已经去世,所以这些资料更显得弥足珍贵,小野贤二自己也撰写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们》等著作.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进行研究。这期节目主要是围绕小野贤二生提供的资料而展开的。

    《南京事件——士兵们的遗言》采用层层铺陈、前后对应的叙事结构,场景选取今日之中国南京,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纪念馆外景等,并阐述关于南京大屠殺的历史裁决和各种不同的争议,引入本期节目的主题,接下来大部分段落是小野贤二提供的资料的陈述和展示,其中包括日本老兵的影像陈述等。节目最后记者来到南京,采访中国官方提供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从他们的口述中呈现的当年大屠杀的情况。为了验证这些受访者所述是否真实,记者还对其中一人进行了跟踪采访。但总体来看,第一期节目过于依赖小野贤二个人提供的资料,在中国的取证也更多基于记者的主观判断,缺乏可信性和严谨性。在CG再现方面,运用的手法不够生动,艺术感染力也不够强。

    (二)《南京事件2》制作手法的创新和对历史真相的深度追寻

    2018年5月播出的《南京事件2》是第一部作品播出后,节目组历经近四年时间,在日中两国搜集素材最终完成的。该节目运用调查采访、老兵证言以及CG还原等方式,对南京大屠杀的战俘虐杀的史实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取证,同时通过大量事实对右翼分子的否定言论和“历史修正主义”进行了驳斥,节目延续了前一部的不断深入事实内部,挖掘事件真相的风格。并且通过不同角度的证据提供来论证同一历史史实,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南京事件2》在第一部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一手资料,第一个镜头即是记者深入日本防卫省(曾经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所在地)调查取证,他们找到了曾在防卫省大楼的空地上发现的大量烧毁的纸稿,据说在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这栋楼的后部冒了三天三夜的烟。节目组获取了日军销毁的材料的部分遗迹,这些都是中日战争的秘密文件,在这些焚毁遗留下的文件中,记者找到了“攻略敌国首都南京”的一份文件,而关于这场攻城战的具体内容则几乎被焚毁了。81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节目通过对在世的老兵采访、阵中日记等一手资料进行一一分析,再次验证当时发生的历史事实。

    在日本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声音此起彼伏,《南京事件2》在前作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亲身调查,在日本和中国各地进行采访、拍摄。节目组在日本《每日新闻》大阪分社找到日军当时在南京城虐杀中国人的多张照片。这些照片上均标注“不许可”字样,也就是说这些资料都属于机密文件,一般不能对外公开的。照片中有在中国大同城内拍摄的后手被捆绑束缚押解的中国俘虏的身影、用枪剑刺杀中国俘虏的日本兵等。其中“南门前的激战之迹”的照片是在南京陷落后被拍摄的,照片上有多个中国人的尸体横七竖八躺在一起,周边血迹斑斑。这些记录日军暴行的历史史料普通日本民众是无法看到的,更无从知晓这段历史。

    《南京事件2》仍然多处使用了,小野贤二提供的影像和音频资料,并将日本老兵的证言与CG画面相结合,背景音是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日本老兵回忆屠杀中国俘虏的口述,画面是根据老兵的描述和各种历史资料的记载,用CG技术进行还原。从2015年到2018年的两期节目来看,首先在事件的还原方面,无疑第二期做了更精细的画面处理,两期节目都是围绕着“鱼雷营战俘屠杀”这一主体事件展开。“鱼雷营是旧中国海军培养水雷和鱼雷作战的海军人才、进行水鱼雷战备的机关,就是现在的金陵造船厂”这一地址直到2012年中方才予以准确定位。对于这次大屠杀,中方认为死亡人数达9000多人,仅有9人幸存。而在日本由于很多资料的焚毁,给调查取证带来了难度。在第一部片子里,战俘只是做了虚拟的人物处理,人物像纸片一样被摆放在画面中,说服力不强,而在第二部中,机关枪和战俘以及日本兵都用CG真实模拟,中国战俘在机关枪的疯狂扫射下纷纷倒下,为了防止有的战俘未被杀死,日军又进入尸体上开始用刺刀刺杀……这次的动画还原将近7分钟,对当时的“鱼雷营战俘屠杀”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模拟。同时,在第2部中也还原了12月17日在幕府山附近的扬子江畔射杀俘虏的情景,这个动画足足有4分钟,这些场景配以当年亲历的日本老兵的口述,让观众仿佛亲历当年日军屠杀俘虏的惨烈景象,其给观众带来的心理感受與第一部是完全不同的,临场感大大增强。

    节目的后半部分对于“自卫发炮说”这一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修正主义说法给予了彻底的检证及否定。近年来日本出版了多部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书籍,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说法是在扬子江畔射杀俘虏并不是屠杀,而是自卫,也就是所谓的“自卫发炮说”。为了能够找到无可辩驳的证据,节目组还原事件的原点,首先寻访了位于福岛县的原步兵第65联队旧址,找到了第一次披露“自卫发炮说”的新闻报道,接下来继续深度探访,找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报纸上连载“乡土部队战记——南京大屠杀跟两角部队无关”的报道的记者——阿部辉郎,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公开“自卫发炮说”的记者。在采访中,阿部承认自己的报道是战后采写的,而采访对象两角业作当时并不在事发现场,其所引证的两角业作的备忘录也是战后所写,并不是一手资料。而且他面对镜头亲口承认南京大屠杀是存在的,希望日本只有谦虚地反省这段历史,才能够不断前进。实际是否定了他之前采写的报道中所说的“日军不存在虐杀,而是自卫行为”的真实性。节目以此作为结尾,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二、节目对“历史修正主义”的抨击和播出后的舆情

    在日本围绕“南京大屠杀”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论,日本电视台通过精心的调查报道浮现出“事实”的系列纪录片,播出后引起巨大的反响。据日本电视台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南京事件》第一部播出后约有九成网民对节目表示支持和称赞。节目组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来电,也有很多媒体对这一节目进行了关注和报道。另外,节目在专家之间也聚集了很高的评价,还获得日本非常重要的Galaxy奖电视部门优秀奖、“放送人最高奖”等奖项。

    但另一方面,“南京大屠杀”遭到了网络右翼和历史修正主义们的攻击。部分媒体也对节目进行质疑,如产经新闻在《南京事件》播出一年后,发表报道称节目中出现的“虐杀”照片无证据,并强调所谓的射杀俘虏是因想要释放俘虏结果遭到抵抗的“自卫发炮说”,同时在其“历史战”的历史修正系列栏目中点名批评这部作品,认为“南京事件中屠杀是零或者极少数”,借着很多“虚幻派”(屠杀否定派)的历史学者的话,对节目内容进行百般挑剔,并贴上“偏向节目”的标签。艮多右翼团体也发表言论,认为该节目带有“反日倾向报道”,很多内容不符事实等。日本电视台在官网上予以澄清,并提出强烈抗议。两家媒体据此问题展开激烈地辩论。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日本媒体对此话题的高度关注。

    在“二战”结束70周年的2015年,日本国内的政治舆论在安倍政权的体制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作为公共电视台的NHK,由于其作为决策智囊团的经营委员会安插了大量的亲信,而掌握NIHK编播政策大权的会长籾井胜人在2014年上任的时候因为慰安妇问题的不负责任的发言导致了民众的不满,造成NHK支持率的大幅度下滑。而且NHK的编播政策因为籾井胜人要坚持与政府共同的立场而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在2015年纪念二战70周年之际,NHK播出了十多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但是这些纪录片要么是强调日本人受到的灾难,要么是为战争献身的士兵进行讴歌,没有一部是反思和反省战争的纪录片。这足以看出NHK在编辑政策上受到政府的牵制和压力。而在此情形之下,作为日本国内可与NHK纪录片抗衡的日本电视台《NNN档案》播出了有关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无疑是在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充分展示了日本媒体敢于正视历史的勇气和精神。

    2015年10月的第一部作品播出后,网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的创作”的谣言仍然不断。不光是右翼,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的世界记忆遗产遭到了以安倍政权为核心的日本政府的拼命反抗,围绕“南京大屠杀”的否定政治性的动作也越来越强。因此,作为声援“南京大屠杀”历史史实的各方人士也积极跟历史修正主义者展开辩论,12月份《周刊星期五》杂志刊登了一直致力于历史修正主义为背景的友谊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学者熊川元一与小野贤二的对谈,再一次对日军屠杀俘虏的事实进行了全面的揭发,其中也强调了节目播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修正主义的强烈冲击以及面向未来如何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人们加深对“侵略、加害”的认识,扩大认知的范围仍是今后媒体要面对的课题。当然《南京事件》第一部在报道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节目的主要证据来自于小野贤二这一民间人士的资料搜集,记者在南京的采访也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对南京现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民众的采访,缺少中国官方的权威证据。而日本媒体申请进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被拒绝,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节目的取证。当然,在另一方面也说明,没有中国官方的资料佐证,日本媒体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到的一手资料反倒更有说服力。

    《NNN纪实》的两期关于“南京事件”的节目,都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播出的,第一期可以说是在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的抗拒声中播出的,而这次2018年的系列2则是李克强总理刚刚完成访日之后不到一周时间播出的,其指向性很明显,虽然这次李克强总理没有在发言中对中日历史问题进行强调,但是日本从官方到民间都很清楚,“南京大屠杀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话题,日本是否能够反思历史,面向未来一直是中方所坚持的立场,也是中日友好的基本前提。作为一个民间电视台,日本电视台能够有此勇气进行自我揭发,非常值得肯定和赞叹。《南京事件2>播出后,中国的媒体纷纷对此加以报道和赞赏,人民日报对该节目进行了介绍、澎湃新闻发表文章,认为该纪录片是日本民间良知与公正的体现。日本媒体和网民也对该节目予以了关注和报道。大多数网民都认为这个节目对于日本民众了解历史真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新闻记者的良知与媒体责任的坚守

    日本电视台是读卖新闻旗下的一家民营媒体,“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位列日本五大全国新闻报纸之首,被称为“大众报”,其政治观点常被认为趋向于保守。所谓的保守,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既有价值或维持现状的政治哲学。而在日本,保守派媒体实际上是与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与革新派媒体相对而言。由于“读卖新闻”的总裁兼主编渡边恒氏一直支持自民党,因此读卖新闻的报道有一定的政治倾向,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即便讀卖新闻进行了很多自由新闻的报道,已被日本社会定位为“中道右派·新自由主义”,比起类似有保守倾向的产经新闻更具平稳性和现实性。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刻板印象,在日本人心目中读卖新闻仍然偏保守,跟另一趋向革新的朝日新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就是这样一家受保守财团垄断的电视台,能够在报道中尽量去除商业化的因素,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在对侵华战争的反省和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报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NNN纪实》是日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该栏目非常强调记者对新闻事件持之以恒的调查和坚守精神,采访的持久力是《NNN纪实》能够获取独家素材并且吸引观众收看的秘笈,而支撑这种执着采访的精神就是记者本身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对于一个新闻从业者,最重要的新闻素养是将事实呈现给观众,坚持不偏不倚的报道,维持社会正义。日本电视台在日本官方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暖昧言辞以及日本右翼的强烈抨击和诽谤下,能够坚持原则,长年跟踪南京大屠杀事件并予以认真细致的报道,这种探寻历史真相的态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日本电视台播放南京大屠杀的有关纪录片并不是这两次的《南京事件》,早在2008年,日本电视台的《NNN纪实》就曾播出过《士兵们记录的南京大屠杀》(50分钟,导演:中村明)这期节目的主要证据来源于一位叫做小野贤二的日本人,住在福岛的小野贤二精心挖掘了当地出生的原日本兵的“阵中日记”,这些日记所呈现的事实有着非常沉重的分量。小野先生表示:“当时写的东西和现代的证言不一样。”证言因本人的想法改变而变化,所以有界限。他对当时战场上写的“阵中日记”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为了得到这些日记,找到原来参战的日本士兵,小野贤二花费了20年的时间。据说是经常一年拿到一本日记的节奏。而且,小野贤二的身份并不是学者而是在制造业工作了40年的工人,他是在工作的空隙里抽出时间进行调查。在2015年、2018年的两期节目中,小野贤二搜集的资料都是作为重要证据出现的,小野贤二的执着精神给了电视媒体制作者以力量,而日本电视台多年来坚持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勇气也给了小野贤二这样的研究者以信心和鼓舞。

    担任这两次南京事件纪录片的总导演是日本电视台报道局现任局长清水洁。清水洁在日本的几个重要事件的报道中以亲自调查探求事实真相而知名,是一名深度调查报道的记者。2016年,他将拍摄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南京事件调查》([南京事件]意調查世土),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披露了很多在55分钟纪录片中无法呈现的调查内容,而且还讲述了日军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暴行,如在最后一章,他讲述了亲自到辽宁旅顺的“万忠墓”调查,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在旅顺进行的大屠杀。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我并非传达已公开的内容,而是采取亲力亲为到现场取材的‘调查报道的方法,并立足于以此写出报道或是制作电视节目的立场。离‘事实更接近一步是我最大的目标。”为了探寻事实的真相,这位电视工作者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坚持亲自调查,“一般而言,尊重原始信息的可信性成为记者共同遵循的规则,而引用个人提供的材料则不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包括在《南京事件》第一部中亲自造访中国政府提供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艾义英女士的家乡——距离南京市45公里的许巷村,听到当地村民跟艾女士同样的证词,并且还找到了她祖上的坟地,亲自确认艾女士口述的可信性。在《南京事件2》中清水洁找到20世纪60年代撰写否认南京大屠杀文章的记者,并从他口中亲自否认自己当年报道的真实性,作为一个媒体人的执着和坚守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左派、右派,有的只是真实或者不真实”,追求真实和真理是新闻记者最宝贵的品质,记者的目标就是真实,而执着探索的精神则是达到或接近真实的必由之路。

    对于选题初衷,清水洁说:“日本人在回顾战争时,往往站在被害者的立场,冲绳战役、东京大空袭、原子弹爆炸,我自己在此之前也是毫无例外地亲自参与了这样的选题,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感受到了不平衡。为什么会到了这种事态?随着时间的变化就可以无视历史了吗?日本从某一天起就变成受害国了吗?既然是战争就不应该说那样愚蠢的话。”是其内心的责任和良知让他选择南京大屠杀的题材,而他最后完成的作品再次证明选题的价值。

    日本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记录显示,日本电视台1991年在《每日放送》节目里播出过《从胶片看到的检证——南京大屠杀》。也即日本电视台关注南京大屠杀是有传统的,作为一家日本媒体,能够多年持续关注一个给他国带来巨大伤害的事件,并能够冲破重重阻力多次播出节目,这种新闻报道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而相形之下,日本其他电视媒体,包括日本的公共媒体NHK电视台,从未有过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纪录片节目。正像2015年第一部《南京事件》结尾所说:“回顾战争时,日本人时常将自己作为受害者,但是同样不能忘记,日军也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以史为鉴,今后该走怎样一条道路,正拷问着我们的良知。”作为媒体人,坚守与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媒体价值所在。而在一个国家强大议程设置下,能够从不同视角进行这样具有深度的报道,确实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畏不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