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实践教学问题的思考

    王彦有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的实践。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高校办学观念,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基本属性,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改善实践教学的办学条件,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实践教学;办学条件;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各高校为此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和遇到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予以澄清和梳理,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教学的基本属性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因此,它应具备以下属性:

    (一)实践教学的教学性

    实践教学具有独特的课程结构、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实践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和培养,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了解人类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部分是理论课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实践教学是不能也不容许脱离理论教学的内容独立进行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中的特定内容具有一定的依附性,这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这种教学环节,必须体现其教学属性,它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是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属性。

    (二)实践教学的验证性

    人的知识大量地都是从书本和间接经验得来的。如何把我们的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变成我们自己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呢?那就是实践。作为高校,主要就是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这种实验、实践主要是验证性的,它是对人类直接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直接描述。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演示等手段,把学生引入作为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社会科学领域,一般是通过专业见习、实习,社会考察等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要真正深刻理解知识还是要经过实践的。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1](P.264)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实验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真知,才能构成创新的基础。创新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必须在前人大量的经验和基础之上,厚积而薄发。

    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直接接受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生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人类已经认识和肯定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部分继承下来,不可能去重复人类全部实践道路。也不可能超越实验、实践的基础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实践。现在有人主张减少验证性实验、实践,大量增加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实践,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要尽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结合高等学校学生的实际,尊重认识的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个性素质差异,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安排验证性实验、实践和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实践的比例。

    (三)实践教学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教学监控体系、评价体系等。各体系之间应形成有机的联系,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环节之间也应该是协调统一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它们在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的实践性

    顾名思义,实践性是实践教学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直接来源,任何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实践活动,参加变革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断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2](P.55)实践教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借助于各种实际和仿真环境与条件,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一系列实际过程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能力和技术方法,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理解和巩固已有知识,发现和创立新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混淆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实践教学应该明确地被定位为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性教学,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实践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素质和思想政治品德为主要目的的,而实践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决定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必然比对其他实践活动的管理要更加严格、稳定、规范和系统。实践教学要像专业教学的其他环节一样,做到有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有可以进行操作的实施计划、有充分详实的经费计划、有便于监督管理的考评措施,等等。

    (二)现有的课程安排造成实践教学被忽视

    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军训、实验、实习、见习(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等)等环节。教育部二号文件明确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由于就业压力大,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班学生纷纷外出找工作,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维持。鉴于这种情况,许多高校就把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等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放在这个学期,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指导流于形式。许多学生为了找工作,根本没有心思实习,应付了事,时间一到,找个单位开一个证明,实习就算圆满结束,规定的实习任务根本就没有完成。这种做法使真正的实践教学活动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违背了实践教学的根本原则和基本途径,既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和改善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对策

    (一)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薄弱,但这种薄弱究竟表现在那里,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改变实践教学活动被忽略、忽视的倾向。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内涵和基本途径。尊重教学规律,切切实实地加强和改善实践教学,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学校无论在待遇、评职、学习进修等方面,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加强教师的职业与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了,实践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强化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培养人才的进程中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必须并重发展,决不能厚此薄彼。现在提出要压缩理论学时,这是对教师提出的很高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对整个学科的科学合理把握,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掌握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压缩就变成了割裂,就会破坏理论教学的整体性及教学效果,也必然伤及到实践教学。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教师必须具有把握整个学科结构和发展动态的能力,掌握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坚实基础和直接动力。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P.9)我们不能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强调实践教学,不应该忽视理论教学。如果连基本的理论教学任务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还怎能奢谈实践教学。

    (四)构建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教学监控体系、评价体系等。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发展定位等要素,转变观念,确立以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指导方针。

    (五)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实验、实习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必须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校内外实验、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和校企联合是实践教学经费来源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要面向社会办学,“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4]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切实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高校的实践教学才能获得稳固、持续、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 ? 1995.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 ? ?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