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现状与对策研究

    汪婧+尹向东

    摘要: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十分活跃,主要表现出四个特点:动机比较单纯;稳定性较高;注重公益活动;参与热情高涨。但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也存在组织分散、传播不良信息、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转变思维和方式,健全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和引导机制,建立正式社团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O2O模式,加强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推动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青年自组织; 现状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以及自媒体的日益发达,网络青年自组织有了更为便捷的平台和载体。目前,网络青年自组织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指既没有到当地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拥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在学校有关部门登记备案的,以网络为载体和平台,自发成立、自主组织、自主管理、自我运作的高校青年非正式群体组织。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心活动、个性突出、动手能力强,但文化基础薄弱、理论水平偏低、思想意识相对单纯,这使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总结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特点、问题和影响,提出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推动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概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在我国6.49亿网民中,10-29岁的青年人占网民总数的54.3%,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占21.4%,学生网民占23.8%,人均上网时间达到每周26.1小时。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网络依赖比例越大,其中大专学历的网民网络依赖程度高达60.2%,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网络依赖程度为63.9%。[1]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社会生活的第二平台。智能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发展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为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基础。

    根据本调查数据显示,在852个有效调研样本中,目标人群中100%的人参与了不同类型的一个或多个网络青年自组织,以1-2个为主,占比72.3%,参与自组织数目为5个以上的比例占18.8%。总体看来,“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数据呈现按年级递增趋势,年级越高,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数目越多,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数目与网龄、上网时间、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密切相关。”[2]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的网络青年自组织以100人以下的规模为主,占45.5%,同时约有27.7%的高职学生并不清楚所在自组织的人数规模。参与活动的人数主要是10-50人的规模,比例占36.6%。由于调研样本中大一学生占主体,因此有74.3%的学生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时间仅在一年以内。据调查,100%的高职学生都采用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认为网络青年自组织活动正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态方式。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类型以各类即时通讯群为主,其中微信群和QQ群最受高职院校学生的欢迎,参与程度极高,论坛、博客、其他类型的自组织参与程度偏低。其中,有42.3%的高职学生参与了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中有56.4%的自组织没有正式成文的规章或成员守则,63.4%的自组织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73.3%的自组织对成员是否参与活动没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47.5%的自组织活动是由负责人征求或按照组织成员意见安排活动,26.7%的自组织活动是由组织成员自由建议自行组织的。总体看来,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主要采取扁平化、自主式、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跟正式组织相比没有较难进入的门槛、强制性的纪律约束和复杂的上层意愿。

    调查结果还显示,高职院校有63.4%的学生认为参加网络青年自组织使自己结交了更多的朋友,61.4%的学生认为参加网络青年自组织更好地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59.4%的学生认为网络青年自组织吸引自己的是“组织氛围轻松自由”,49.5%的学生认为“组织活动更符合自己的志趣”。对于网络青年自组织在社会参与中将发挥的作用问题,57.4%的学生认为自组织有助于弘扬和深化青年时尚文化,41.6%的学生认为自组织有助于推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有序发展,39.6%的学生认为自组织能够在扶贫、环保、教育、维权、慈善、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政府和市场无法取得的成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可见,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能够满足学生各种兴趣和爱好的需求,有助于高职学生增强心理归属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二、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特点和问题

    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既具有一般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特点,如稳定性与流动性并存、真实性与隐蔽性并存、虚拟性与现实性并存、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多样性与个性化并存等[3]。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但动手能力很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参与活动热情,思想活跃但相对比较单纯,民主观念强烈但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因此,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一)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特点

    1.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参与动机比较单纯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非常活跃,兴趣爱好类的自组织占主体,比例为71.3%,班级社团类占44.6%,学习求知类占20.8%,兼职类和公益服务类分别占25.7%和20.8%。70.3%的高职学生参加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目的是“多结识志趣相投的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方便和加强同学、朋友之间的联系”占46.5%,“获得各种专业知识或对学习有用的信息”占38.6%,“交友娱乐”占37.6%。52.3%的自组织管理者担任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聚合一些在兴趣、爱好、追求方面志趣相投的人,以便大家更好地发展”。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中,学习型自组织的占比并不高,兴趣爱好类占比最重,兼职和公益服务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与高职学生更注重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的特点密切相关。

    2.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隐蔽性,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的网络青年自组织数量较少,参与时间较短,规模相对较小,因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中,学生与所参加的组织其他成员熟识度高,其中全部熟识的比例占10.9%,部分熟识比例占83.2%。93.2%的组织负责人认为所在的网络青年自组织成员相对稳定;88.1%的学生认可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满意度较高。可见,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主要是熟人团体,因此组织成员相对稳定,成员参与自组织开展的活动积极性也较高,对于自组织本身的管理和服务比较满意。这一特点不仅对于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还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青年自组织注重公益活动,参与热情高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类型虽然以兴趣爱好类为主体,但参与公益服务类的比例占20.8%,与参与学习求知类的比例相同。高职院校学生对网络青年自组织活动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能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活动的学生人数占81.2%。可见,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具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他们的行动不仅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多样化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搭建网络青年自组织平台,加强服务和引导,进一步发挥他们在社会参与中的积极作用。

    (二)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的网络青年自组织中有43.6%的自组织有正式的规章或成员守则,但仍然有56.4%的自组织没有正式成文的规章或成员守则,因此,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相对而言不够规范,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有88.1%的学生认可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但是也有77.2%的学生认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有必要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其中30.7%的学生认为高效网络青年自组织需要学校引导以及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与此同时,虽然有13.9%的学生认为高校不应干预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但仍有62.4%的学生认为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发展需要高校建立起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平台来加强联系、提供服务和开展活动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到这一点,不断提高服务和引导水平,帮助各类网络青年自组织进一步提高组织水平。

    2.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有存在传播不良信息、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参与热情高但认识水平偏低、思想相对单纯的问题,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中存在传播不良信息、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问题。例如,笔者所在院校内某知名微博经常对校园里发生的大小事件进行报道,大多是正面积极的,但也不乏消极负面的信息,有一些不良信息,如对某些毕业生的不良行为拍照上传并附加评论,导致一度疯传,既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笔者的微信朋友圈中也有很多授课班级的学生,其中不少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将一些任课教师和同学的上学状况拍照上传,发表评论。虽然此类行为并没有构成较大的犯罪,但实际上已经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因此,在高职院校引导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工作中,法律意识的宣传和普及极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并付诸实施。

    (一)加强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关注,转变传统思维和组织方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常试图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甚至个人网站去影响学生,但由于是被动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较少,无法对网络青年自组织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讨论和活动,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在融入网络青年自组织群体过程中,有两方面必须转变。首先,必须具有跨界思维,即“打破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从多角度、多视野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做好理论与实践间的跨界融合、学习资源的跨界融合、部门之间的跨界组合、教育主体间的跨界汇合和精神文化的跨界联合”。[4] 其次,要转变传统的组织方式,必须进行话语变革。一要尊重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话语权,加强平等对话意识;二要熟悉网络语言和网络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三要关注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现实生活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主动服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四要健全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信息监管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实效性。

    (二)健全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和引导机制

    一是着重加强学生管理者在网络青年自组织中的核心骨干作用。例如,辅导员、学生会、社团和班干部可以通过创建各类微信群或QQ群,加强各类群的建设和活动策划,使之成为高职院校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组织核心。二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网络青年自组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关注网络热词和网络大事件,设立相关主题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及时观察学生思想动向;或以课程教学需要建立“课程学习群”,或以朋辈的姿态积极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或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关注”,推送有价值的文章,对热点事件进行客观分析与评论等,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的认知和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良性发展。三是不断提高校党委、团委和各学院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和引导水平。高校党委、团委和各学院需要正确认识网络青年自组织,对其不能采取打压、回避等方式,应该在尊重大学生自主思想的基础上,遵循引导和沟通理念,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平台,加强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沟通和互动,不断提高服务和引导水平,满足大学生成长中的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三大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建立正式社团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O2O(线上与线下)模式

    O2O(Online To Offline)[5]模式本指一种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前台的商业模式。网络青年自组织与正式社团都有一个共同的参与主体和受众,即大学生群体。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建立正式社团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O2O模式,一方面可以建立以正式社团为核心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如开设微信公众号、社团论坛,组建微博协会,建社团或协会微信群和QQ群,在线推广社团活动,与自组织成员在线互动;另一方面以高职院校内现有且比较活跃的网络青年自组织为基础,引导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负责人和核心成员作为骨干成立正式社团,从而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作,加强正式社团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联系和互动。O2O模式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在于积极寻找网络青年自组织,然后将他们带到现实中来,与正式社团发生联系;二是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要丰富多彩,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社会服务的需要,且组织得力,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如果该模式运行良好,将会达成学生、正式社团、网络青年自组织、学校、社会“五方共赢”的结果。

    (四)加强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推动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健康发展

    应该注意到,网络青年自组织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是国内几大知名的门户网站和即时通讯工具,如新浪微博、百度贴吧、腾讯QQ、腾讯微信等。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其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合作,推动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与腾讯等公司加强合作,利用腾讯的技术力量将虚拟的网络青年自组织与真实的学生正式组织联系起来,通过腾讯技术平台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信息发布、活动召集等内容进行引导,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高职院校也可以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先进科技结合,完善网络管理系统,保障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 [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502/P020150203548852631921.pdf.

    [2]公娜.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 ?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辉.高校网络青年学生自组织建设研究[D].广西 ? ?师范学院,2013.

    [4]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 ? ?京师范大学,2013.

    [5]张波.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北京:机 ? ? 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