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二元结构”下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李世伟

    摘 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西藏的经济结构仍处在“非典型二元结构”的过渡期,相较于其他省份,西藏的县域经济仍相对薄弱。分析了西藏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非典型二元结构”下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非典型二元结构;西藏;县域经济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46-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 ? ? 文献标志码:A

    “非典型二元结构”是孙勇教授1991年在刘易斯“二元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西藏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经济区别于传统的“二元结构”,西藏的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很低,第一产业为现代经济部门提供的支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代经济部门与传统经济部门相互孤立、“绝缘”[1]。“二元”是指西藏的传统产业为一元,而后续建设的其他部门为“一元”,具体表现为传统经济部门生产率虽未显著提高,但却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部分工业部门资本积累与效益较差。经过近30年的实践检验可知,该理论是科学的,符合西藏客观实际。

    1? “非典型二元结构”下西藏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西藏拥有74个县(区)级行政单位,其中农牧县占比超过60%。无论从常住人口还是GDP总量来看,县域经济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西藏人均GDP由1978年的315元增加到2019年的48 902元,增长了155倍;2019年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951元,是1978年的74倍。但是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无论从财政收入、生产总值还是人均收入来看,西藏县域经济的排名都很落后。根据有关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的评估来看,拉萨名列前茅,阿里地区则垫底,竞争力排名前10的县集中在拉萨、林芝、山南与那曲。从各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来看,财政收入普遍不高,而且公共预算支出基本上是公共预算收入的10倍。同邻近的青海省相比,西藏县域经济存在不小差距。

    2? “非典型二元结构”下西藏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差

    2019年西藏的GDP为1 600亿元,创历史新高。然而,从人口、财政收入、GDP可以看出,西藏县域经济的规模小、质量较差、发展水平较低,在国内缺乏竞争力。西藏总人口超过300万,GDP为1 600亿元,甚至与很多地级市存在差距。人口规模小,经济总量较少,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西藏县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差,多数县缺乏规模以上的产业,民营经济发育较差,对农牧民的带动和周围地区的辐射效果都不理想。

    2.2? 产业结构失衡,竞争力弱

    西藏就业人口转移速度远落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2]。在西藏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最少,其次是第二产业。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与畜牧业仍在西藏一定数量县(区)的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重工业主要集中在采矿及矿产品加工,轻工业则集中在藏药、食品与饮料加工。建筑业占比偏高,现代工业尤其是科技行业则严重不足,第二产业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竞争力差,工业以粗放的原材料加工为主,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的比例失衡,主要产值仍是来自于传统的文娱科教等行业,新兴的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的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都较差。产业结构失衡,“总供给”模式的“输血”效应明显。

    2.3?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西藏面积为122.84万km2,地广人稀,但西藏的人口呈高度集中态势,大量人口集中在“一江两河”流域,该流域包括拉萨、山南与日喀则等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该区域占西藏面积的5%,但是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40%,是全西藏人口、城镇最为集中的区域。就第三产业收入来说,拉萨的收入比日喀则、昌都、那曲的总和还要多,阿里地区第三产业收入不到拉萨的10%。此外,不平衡还体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农村的3倍,大量人口、资源集中在城镇地区[3]。

    3? “非典型二元结构”下制约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3.1? 自然环境的制约

    西藏是世界“第三级”,平均海拔超过4 000 m,多数地区紫外线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土地贫瘠,生态承载力较弱。在这样的地区发展经济,自然环境是极大的考验,给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的生存带来了一定困难。长期无节制开发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相悖。

    3.2? 基础设施差,经济水平低

    基础设施的好坏往往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西藏的路网密度、发电量、网络通达度在国内较落后。西藏县域经济的发育程度低,发展水平欠佳,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国家财政[4]。

    3.3? 社会环境封闭,人才缺乏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受区位、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西藏农牧区尤为严重。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影响,生活在西藏农牧区的人们思想观念普遍较为保守、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西藏的教育水平虽然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高素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仍旧缺乏。

    4? 对策建议

    4.1? 3大产业协调发展

    加大对农牧业的倾斜程度,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推广新技术,普及科学养殖放牧知识。选择合适的工业化道路,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延长产业链,培育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发展以旅游业、电子信息业为主的绿色产业。

    4.2? 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依赖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相较于其他地区,西藏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农牧业、民族风情等资源,根据各县不同的资源禀赋,可以发展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清洁能源(地热、太阳能、风能)、特色文旅产业、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等。例如“一江两河”流域可发展特色种植业,日喀则可以发展特色手工业。

    4.3? 培养、引进素质过硬的人才

    人才是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舒尔茨认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的技能。在推行现有教育制度的前提下,西藏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社保体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引进外部人才,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完善配套设施引进人才并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益平.一部現代藏学力著——《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评介[J].中国藏学,1993(2):144-147.

    [2]李惟一.西藏“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3]徐爱燕.西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7.

    [4]吴锋锋.西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D].兰州:兰州大学,2010.

    (编辑:郭?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