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级广播人才匮乏的破解之道

    叶鲲+刘波+岳新春

    【摘要】县级广播人才培养形势严峻,解决人才危机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走出人才困境,不仅需要创新体制机制,还要加快媒体融合转型步伐,积极探索广播和多领域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办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努力为县级广播打造一支全媒体型、专家型人才队伍。

    【关键词】改革体制机制 县级广播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的优势。”面对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舆论传播格局变化,媒体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团队的业务能力,才能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形势下,媒体人社会角色更丰富,肩上的担子更重,媒体人的思路要更开阔、能力要更强、水平要更高。

    县级广播因为处于基层,具有接地气、亲和力强的优势,直接面对当地百姓,能准确地体会和掌握群众的需求,更能及时发现和搜集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但是,在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人才成为制约县级广播发展的一大难题,人员不足、队伍老化、人才流失等问题十分严重。如何加强县级广播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广播媒体队伍,这就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大胆进行创新,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通过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极探索广播和多领域合作,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适应人才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为广播人才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改革体制机制 让人才留得住

    地处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下辖6个县(市)区,80年代这些县(市)区电台人才实力雄厚,无论是队伍结构还是专业能力水平都具有优势。进入90年代,大批广播人流入电视行业,造成广播人才流失现象。从业人员由起初二十几人逐步减少到几个人,个别县级电台停播。广播的边缘化导致人员只出不进,编制不断压缩,许多县级广播只有三五个人支撑,其中还包括兼职,即便招聘进一两个人,由于同工不同酬,不能多劳多得,最终还是跳槽。就拿白山地区广播节目创优来说,十多年前县级广播创优积极性非常高,参评稿件数量与电视持平,如今一落千丈,参评稿件数量仅是电视的十分之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县级广播事业的发展,由于人才匮乏,许多县级广播节目没有原创力、内容陈旧,从而导致受众大量流失。

    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是体制方面的弊端。长期以来,编制一直成为困扰县级广播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顽症。用人单位没有自主权,在职称评聘和干部任用等方面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一道道门槛严重制约了广播人才的聚集;其次,制度建设滞后,奖罚不明。广播与电视相比同工不同酬,导致广播从业人员没有积极性,不安心本职工作。

    如何破解县级广播人才匮乏这个难题?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事业单位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用人体制机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管理方式,施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对优秀人才不拘一格、大胆任用。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还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用薪酬养人、用待遇留人、用机制吸引人、激励人,让优秀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县级广播直接面对的是当地百姓,只要拥有了人才,加上好的传播平台,节目内容及呈现形式就能够贴近和满足受众需求,节目就会产生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从而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争取政策扶持 多领域合作

    县级广播普遍存在人员年龄偏大、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的问题。例如:东北地区某县级电台10年前有6名新闻采编人员,如今只有两人,平均年龄50岁以上,有的县级广播和电视合并后,只保留一名广播编辑,没有专职广播记者,社教和文艺节目也只有一个编辑,有的甚至连一个专职编辑都没有,而是由其他编辑兼职或轮流兼任,这种现象已成为一些县级广播的普遍问题。县级广播大多依赖财政供养,尤其是经济贫困地区的县级广播根本没有自我生存能力,导致了人才队伍恶性循环,陷入人才困境。节目资源主要依赖于电视、报纸和网络,内容东拼西凑,形式陈旧死板,不能发挥广播的优势和特点,收听率很低。破解县级广播人才“瓶颈”难题,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索。

    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比如在资金、用人体制机制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二是广播与多领域合作,不但能实现互利共赢,而且还可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需要资金,更需要人才支撑,可以探索“广播+院校+金融+企业”等多领域合作,通过合作弥补资金和人才短板,从而创建广播发展新生态,也为广播人才队伍注入新活力。目前,就全国县级广播媒体发展状况看,南方好于北方,发达地区好于落后地区,分析其原因有经济、人口、地域、交通等方面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受到人才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媒体融合投入等方面的束缚。纵观全国一些好的地区县级电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广播的公信力、黏合力、凝聚力、影响力都在日益提升。比如:四川江油电台人员队伍齐整,改革以节目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媒体融合实现播出方式改变,最终走出了困境。广播节目从“少而枯燥”到“多而精彩”,节目内容从拼贴报纸杂志到直接与听众互动交流,收听率从百分之几到超过80%,广告创收从2011年2万元到2016年350万元,成为四川省县级电台创收翘楚和办台标杆。

    三、拓宽用人渠道 严把人才标准

    从目前来看,不少县级广播媒体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人才队伍建设没有长远规划,人才视野不开阔,不能打破区域界限,人才引进范围狭窄,这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首先,应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扩大人才招聘范围,确保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标准。当前媒体融合为县级广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传统广播应抓住与新媒体融合的机遇,尽快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应全媒体发展的专业型优秀人才。其次,县级广播要放宽人才视野,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应尽可能到一些广播发展的先进地区招聘人才,把那些有新思维、新理念、敢创新、能做事的人才引进来。第三,用机制留人,鼓励优秀人才大胆创新,对有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同时在政治上关心,不拘一格提拔任用;在生活上关心,帮助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第四,创造宽容的政策环境,对优秀人才在创新中出现的差错要给予包容,以信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第五,不搞一刀切,人才没有新老之分,应一视同仁,县级广播老同志虽多,但不等于没有创新力,一些老同志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之参与创新。最后,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优胜劣汰,使县级广播队伍切实承担起引导舆论、凝心聚力、服务人民的责任。

    四、走出去请进来 形式灵活多样

    当前,县级广播媒体的有些从业人员虽然在观念、工作方式、业务素质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但这部分人并非无潜力可挖,只要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业务素质就能得到提升。

    第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培训方法。对县级广播媒体来说,可以根据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制定中短期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分批次地让这些人到外地进行学习考察。这种培训既灵活又有针对性,对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和交流,同时还可以把专家请进来,通过现场讲课、交流等形式进行点对点的实践指导,这种培训不仅范围大,而且受益人多。第二,单位组织和自我学习相结合。进入互联网时代,学习新知识、懂得新技术是广播人驾驭新媒体的基本条件,要把学习纳入工作日程,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规划,做到有组织、有步骤、有目标地定期组织员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

    除此之外,还要不定期地搞一些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测试,确保学习不走过场、不走形式,达到真学真用的效果,从而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讲学习、人人比学习的浓厚氛围。

    县级广播在人才方面也可走联合之路,通过广播联盟聚集人才,制作生产高质量的节目,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多赢局面。

    总之,培养广播人才的思路、途径和办法很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施策,因人施策。通过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和手段,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把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为县级广播媒体人才队伍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注释

    ①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3月21日。

    (作者单位:吉林白山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