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贡献

    刘昊+宁玉兰

    [摘要]群众路线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相信人民群众是智慧之源、力量之源。他强调,群众是革命的主体,是铜墙铁壁。他一贯提倡群众路线,并长期真心实意地坚持群众路线。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对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坚持;群众路线

    20世纪上半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临着更加深重的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一直在探索不断壮大进步力量的途径。建党初期,我们党审时度势,基于当时自身的使命和力量以及外部环境,就明确地认识到:要实现自己既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深入最广大的工农群众之中,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毛泽东作为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不仅从感性上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伟大,主张设法联合最广大的农民工人群众,而且从理性认识的高度加以概括并提出群众路线。毛泽东在其职业革命家生涯中,始终注重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全部活动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把执政为民与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结合,切实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从而实现自身的壮大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毛泽东深谙此理,在“政为谁执”的问题上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群众路线的核心。

    一、在斗争实践中提炼出群众路线

    由学生发动的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对北洋军阀当局形成巨大的压力,是因为工人群众能踊跃参与并显示出了巨大力量。那时候,工人群众尽管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很低,一旦被发动起来参加阶级斗争,竟然有锐不可当的威力;如果占全国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能被发动起来,那任何与之对立的势力都将被赶出历史舞台。鉴于此,毛泽东明确断定:实行中国社会改造的“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在进行阶级斗争的实践中见识并验证了被发动起来的农民群众那种改天换地的威力,以至于形成了对群众的理性认识,且写出了不朽篇章。1927年2月,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以不容置疑的事例由衷地赞扬农民群众:“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因此,他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不断探索、坚持群众路线,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关研究者认为,“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首倡者和实践者”。

    研究表明,毛泽东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29年12月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在该决议中,他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由此可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农村发动农民闹革命,实现武装割据,在艰苦的土地革命斗争环境中,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磨炼,已经对自己在各方面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总结;这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己经初步形成了。

    随着实践的深入,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也更丰富且趋于成熟。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发表题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要求全党同志着重注意两个问题,即,“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群众生活的问题”,“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这些话,是从生活方面和工作方法的角度阐述其群众路线思想,既表现了群众路线的人性化,也揭示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37年,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由于执行片面抗战方针,仅仅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力量去抵御日寇,以致不到一年时间便使半壁江山遭到日寇铁蹄的蹂躏。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贯彻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放手发动沦陷区的群众,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发动广泛而持久的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奇袭阳明堡等一系列令国人刮目相看的战绩。为了坚持长期的艰苦抗战,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告诫全党:“战争的伟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可见,要救亡图存不仅要有牺牲精神,而且要有能动员一切力量投入战争的有效途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尽管数量和装备不如国民党军队,但坚持走群众路线,终于在敌后战场上给日寇以应有的打击,给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以大力支持。

    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理解,并将其概括为成熟的理论贡献,以教育广大的党员干部。1943年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集中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对党在民主革命中密切联系群众经验的高度概括。

    此后,群众工作观念和群众路线在党内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我党铸造历史的辉煌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保障。

    二、真心实意地坚守群众路线

    在极端艰苦的抗战岁月,毛泽东真心实意坚守群众路线,并在党的“七大”上从性质、宗旨的角度将群众路线凝练为成熟的理论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领导中共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继续坚持群众路线,使人民军队更加壮大,领导人民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经短短三年便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保卫战,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其使命,尽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残暴的日寇。当时,对于搞好和党外人士的团结,一些共产党员态度欠端正,工作欠方法,使某些地方的工作局面难以打开。对此,1942年2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毛泽东针对不懂得、不愿意和非党人士合作的不良现象,大声疾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总是谆谆告诫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中央总是叫我们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就这样,毛泽东不仅自己坚持群众路线,而且善于引导其他党员干部执行群众路线,为团结党外人士以壮大抗日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发表演说,针对很多同志工作做不好的情况,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在地方工作中,在军队工作中,无论是官僚主义倾向或军阀主义倾向,其毛病的性质都是一样,就是脱离群众”。这说明,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最重要条件。1945年,毛泽东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以阐述我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角度为切入点,对群众路线进行解读,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共产党这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产阶级政党赖以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将其归入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载入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并将群众路线确定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史实表明,在辽沈战役之前,毛泽东为杰出统帅的共产党的军队一直比自己的敌人武器装备差毋庸说,而且总数量也少甚至少得多。然而,在毛泽东率领下,我党的军队总是如滚雪球般壮大,不断从胜利走上胜利!为何能如此?奥秘之一就是毛泽东能真心实意地坚守群众路线,并在党内一再提倡、切实推行。在论及能是否联系群众与力量强弱、胜败的辩证关系时候,毛泽东直言不讳地说:“还是照这个规律:力量小的,同人民联系的,强;力量大的,反人民的,弱”。“强大的失败,因为它脱离人民;弱小的胜利,因为它同人民联系在一起,为人民工作”。此话总结长期对内对外战争的经验,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并且历史也已证明,毛泽东之所以能从胜利走上胜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毛泽东能真心实意地坚持群众路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孙尚斌,崔彩文,高东.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首倡者和实践者[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7]孔国保.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反思[J].理论与改革,2007(2).

    [8]辽沈战役的意义[EB/OL]. 百度知道.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