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梁颖怡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塑造的重要阶段,具有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信息接收能力强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需掌握自媒体的特点,利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一、自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于2003年首次提出,是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强调普通大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和自由精神,具有私人化、草根化、自主化、现代化和电子化等特征。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自2019年以来,一些以音频、短视频、直播等为传播形式的具有自媒体属性的社交产品纷纷出现并不断创新,这些应用增加了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自媒体的表现形式按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表现形式为BBS论坛、博客、贴吧等互动缺乏即时性、传播范围狭窄、信息流动性较弱的网站;第二代的表现形式为微博,通过评论和转发等功能使互动的即时性有所增强,传播速度有所提升;第三代的表现形式则是当前普及率較高的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具有极强的自主传播和社交功能特性的新媒体产品。

    随着新媒体科技的不断变革,自媒体成为当今社会较流行的传播媒介。自媒体作为当代大学生最青睐的主流媒介之一,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信息获取资讯的宽度和广度,满足了更多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需求。然而,自媒体平台上的低俗内容、错误思潮、不良信息极易使公众对社会整体认知产生片面理解,高校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误导和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对其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规避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分析

    (一)互联网依赖性强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高,以手机为主要的网络使用设备,且对具有自媒体属性的产品使用频率最高。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00后”“90后”占21.5%,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在互联网接入设备使用情况方面,手机网民比例高达99.33%,15~19岁、20~29岁的手机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分别为84、65,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手机网民。在网民的网络基础应用方面,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具有部分自媒体属性的社交产品使用率占比分别为85.1%、42.5%。根据非正式统计,高校学生的网络普及率接近100%。自媒体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度日益增强。

    (二)信息接收的复杂性

    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和传播的自由性,导致信息权威性在消融,传统的网络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个性突出,面对海量冗杂信息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与判断,易出现对错误内容盲目跟风扩散等行为。

    (三)信息传播的自由性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这种个人门户式的传播特点表现为: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传播中心,每个用户对信息进行加工导致每一次信息传播都可能出现信息的变形。大学生群体在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在发布大量信息,自媒体平台赋予的高度个人话语权极大地解放了大学生的个性,他们可能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缺乏正确价值导向的情绪宣泄和观点表达,从而造成负面舆论影响。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

    (一)挑战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公众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渗透与融入,社会各界对新媒体的研究日益重视。自媒体作为新媒体领域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其兴起与发展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影响,高校在引导大学生时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网络环境监管不到位,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低俗内容的传播有碍高校学生的思想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二是自媒体的传播自由性、过程透明性、传播时空无限性,加上进入零门槛,一些平台的“意见领袖”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对公众传播单一化的信息,同时,青年学生也容易受到某些西方国家不同政治意图的影响。三是信息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使高校学生暴露在多元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的频繁变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断碰撞的复杂环境中,对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造成一定的干扰。

    (二)机遇

    一是自媒体平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信息获取的即时性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二是自媒体的互动性有别于传统的单方面灌输,更有利于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从而使思政工作者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引导方案。三是自媒体的使用便捷性、易接触性、空间和时间无限性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四是自媒体传播技术的多样性,使思政教育工作能融合多种形式,包括视频、图文、直播和在线互动等,使传播内容更加生动,广大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对策

    高校思政工作者可发挥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面的引导。一是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利用易班、微博、微信、抖音等,有针对性地开拓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二是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关注微博和抖音等平台的热搜和流行元素,结合最新热点,打造更贴近学生的传播内容。三是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高校学工队伍的自媒体技术运用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不传谣、不信谣,提升其对低俗和错误价值信息的辨别和抵御能力,提升其媒介素养,引导其文明用网。五是建立更科学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把控信息传播的源头,建立严格的内容发布审核机制,采取人工审核和系统自动审核相结合的形式,确保网络平台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骨干担任班级网络信息员,建立舆情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存在错误价值导向的内容和传播者,并做好价值观导向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晴川,刘亚利.三种易于混淆的新媒体理论概说[J].新闻爱好者,2016,(1):70-7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P020200428596599037028.pdf,2020-05-09.

    [3]高子茗,刘一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息接收与行为反射困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68-70.

    [4]韩彩琼.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005(005):111-112.

    [5]蔡永森.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1):94-96.

    [6]魏云,刘先锋.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006(007):34-35.

    【本文系2020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统战理论研究课题“自媒体时代高校党外青年学生统一战线宣传思想工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