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官方话语体系下的中西方社交媒体对建立公众国家认同感的“自塑”与“他塑”行为分析

    丁慧彤

    摘要:社交媒体具有特殊的媒体属性,它所具备的快捷性、广泛性以及逐渐成熟的专业性让众多传统媒体近年来纷纷转型并且主动加入社交平台,基于社交平台所形成的舆论环境让很多议题或观点成为公众热议,因而社交媒体传播策略的探讨将有助于基于官方话语体系下的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从而更好地建立公众的国家认同感。

    关键词:官方话语体系;社交媒体;公众;国家认同感

    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大众,早已习惯使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社交平台用户也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媒体受众群之一。2019年3月爆发的“中美贸易战”成为中西方主流社交平台热议的话题,从贸易战爆发到升级再到缓和,中西方媒体都围绕这一起国家事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内容发布,相比较贸易战,中美双方主流媒体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的相关议题及内容也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本文将通过分析2019年“中美贸易战”事件的内容传播规律,探讨基于官方话语体系下的中西方社交媒体对于建立公众国家认同感的“自塑”与“他塑”行为分析。

    (一)话语体系建构

    官方话语以及学术话语是目前媒体传播最主要的两种话语实践形式,其中媒介搭建了话语传播的平台以及渠道。话语的建构是不仅存在对现实的构建,同时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反映,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权力关系以及相关意识形态,进而在主体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影响,并最终形成认知结果。因而话语的建构对于受众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对判断事件,定义事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舆论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媒体报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网络体系下,媒体报道对构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有着很大的作用。受众的理解受制于媒体报道的内容。有相关研究证明,公众对国家形象的判断与理解很容易受到媒体报道内容的影响,而本国受众对他国的印象是基于新闻报道的内容。

    凯伦·约翰逊在2005年的研究表明,新闻内容对受众舆论的形成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受众的国家认同感也会直接受到新闻内容的影响。因而,新闻报道内容对公众看待国家事件的态度,以及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构建公众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公众的国家认同感

    国家认同感与个人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国家的历史、个人的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古文茨(Guvenc)认为国家认同感是一种归属感,决定了人类特定的社会群体,可以看作推动不同社会群体分层的社会行为。(Guvenc,1985:27)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家认同感可以理解成为国家形象的上升状态,也可以被定义为特有的国家意识形态把控能力。 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基于一些客观元素,比如地理特征、语言或者服饰等,构成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的差异。

    (一)基于官方话语下的中外社交媒体报道传播规律

    Weibo? Reach是针对微博开发的专业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工具,根据Weibo Reach的数据显示,与“中美贸易战”相关的共有31个事件,以2019年5月16日华为回应被列入“实体清单”作为事件的开始,并以2019年11月21日商务部发表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的言论作为事件的结束。

    (二)中西方主流社交媒体受众分析

    在受众方面,中央电视台的受众反馈反而优于美国有线电视网,美国有线电视网的受众在表达负面情绪方面,人数比例远远超过中央电视台的受众,在表达正面情绪方面,中央电视台的受众比例相较美国有线电视網超出了一定的比例,在外国受众为主的推特(Twitter)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信力,并且受众反馈较好。

    本文围绕官方话语体系下的中西方社交媒体对于建立公众国家认同感的“自塑”与“他塑”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社交媒体日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核心渠道,中西方官方媒体都开始越来越重视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传播。

    通常情况下,通过传统媒介,国家的官方媒体进行官方话语下的内容传播时,往往会受到公众的质疑,这种质疑来自于政府对信息内容的把控与监管,但通过社交媒体的渠道进行信息传播时,受到了公众积极的反馈,这是网络时代的特殊媒介产物,也是政府通过媒体与公众沟通的良好渠道,在融媒转型发展的时代,掌握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了解受众的心理,是建立公众国家认同感的必要前提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