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福韵壶》的造型与装饰

    周军

    摘 要:《福韵壶》像一位端庄的淑女,从古代款款走来,让人魂牵梦萦。作品整体造型圆润柔和,整体诠释着一个“福”字,赋予紫泥以生命,以韵味。

    关键词:紫砂;福韵壶;造型;装饰

    1 前言

    千年的中华文化,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从古至今,无数文人用心创作,佳作迭出,紫砂艺人亦如此,他们深情、敏感,把艺术传承及创新视为自己的责任。

    2 《福韵壶》的造型与装饰

    封建社会中,不同阶层、地位的人对“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于农民来说,有自己的土地,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就是福;而平民百姓常年遭遇苛政、战争或灾荒的境地,能合家平安,生存下来就是福;商人觉得黄金万两、财源茂盛达三江是福;文人学士把十年寒窗,鲤鱼跃龙门视为最大的“福”;老年人把健康、长寿、有子孙膝下承欢看作是最大的“福”。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民俗文化的丰厚,福的内容也愈加丰富。“福”寄托着民间百姓所有的美好憧憬,作为吉祥文化的主要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人们的理想与愿望,祈福的观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各种民俗活动与神灵崇拜之中。

    在紫砂业界,光货器最见功底,笔者素爱制作光货,从《福韵壶》便可窥见其技术功底不凡。作品素面朝天,圈把、圆钮、壶嘴极显动态,饱满的壶身珠圆玉润,用以品茗绝对是上上之选。壶体的每一个弧度都圆润有余,无可挑剔,流露着轻盈的质感,将高超的光货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

    《福韵壶》像一位端庄的淑女,从古代款款走来,让人魂牵梦萦。作品整体造型圆润柔和,整体诠释着一个“福”字,赋予紫泥以生命,以韵味。壶身每一处的转折和连接都自然利落,不做多余的装饰,只有最质朴的壶体才能表述深刻的意蕴,一切在于心,不强求,不刻意。作品胜在气韵,无可挑剔的光货技艺。无论在哪里,尽管不施任何装饰,依然夺人眼球,这是它的魅力。

    一件完美的作品,首先必须讲究选料,其中包括泥色与形式的结合,实用功能与形式美的结合。在设计构思时,要考虑到所采取的工艺过程,手段,技法,其中包括成形时所用泥料的软硬程度,可见泥料的含水量要适当。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掌握坯件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干燥程度不同对作品的影响。一件合格的半成品进入窑内烧成,必须放置合理的窑位,掌握火度,气氛温差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制作的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紫砂土与火的结合产生出紫砂特有的效果。因此,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在各道工序中凝结着陶艺工作者的心血。

    对于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形、态、功用外,还必须讲究它的形神兼备与否,也就是要考虑其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在拥有实体的形态美的同时,能否拥有相适应的装饰内容。装饰内容主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气质,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这些装饰内容,包括花货类的浮雕、贴雕、光货类的线条,筋囊类的纹样,镶嵌作品的材质、位置;陶刻装饰的铭文内容,款识水准,文学内涵的隽永,书法、金石、绘画艺术功力及谋篇布局和镌刻用刀的精到等。紫砂陶上的铭文,因为形制面积所限,不可能有较长的题咏,一如绘画的题跋,大多是言简意切,经过精心构思的辞章、短句、诗词,特别讲究艺术品位和文学性。

    笔者把对紫砂泥的万千情感全部寄予这件作品,这壶泥色温润,线形流畅,壶身与壶底衔接自然流畅和谐,看起来福韵连年,不禁想起这样的句子:“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这般闲适,美满,岂不有福?

    3 结语

    悉心品位《福韵壶》,会被壶面中妙趣横生、哲味深浓的诗境画面所吸引,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祈盼,愿幸福长存,愿人人知福,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