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尾风光拉滚的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朱贤勇

    摘要:在电视新闻类栏目的片尾,一般都会以字幕拉滚的形式来播出编辑制作人员的名字条作为结束。为了改变这一传播的拉滚模式,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尝试在片尾引入风光拉滚,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且成为了业界的现象级创新模式。但是,片尾风光拉滚的拍摄却并不简单,需要设备、内容等要素的支撑,本文就此展开探析,试论片尾风光拉滚的质量提升路径。

    关键词:片尾拉滚;质量提升;路径;设备;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拍摄器材,才是拍摄者眼和手脚的延伸。器材落后,就像是被绑住了手脚、蒙住了眼睛。保证器材的不落后,是片尾风光拉滚内容质量的先决条件。

    当然,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有些台对设备方面重视不足,有些则在更新设备时需要克服不少困难,还有一些台则是凭着摄像的个人投入。当然,这些采买的高清摄影摄像机,除了拍摄片尾风光拉滚,还可以用来其他上送新闻的采制,一举多得。

    在片尾风光拉滚的拍摄中,单反摄影机已经成为主流,同时像C300、C100之类的专业摄像机以及飞行器、水下摄像机等设备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片尾风光拉滚拍摄器材的更新。此外,随着各地方台对设备投入的加大,连4k摄影机、电影头等设备,也初现端倪。不管是单反摄影机也好、专业摄像机也好,因为成像好、画质高、便携、可搭配各焦段镜头等优势,成为拍摄器材的主流,为片尾风光拉滚的拍摄提供了基础保障。

    片尾风光拉滚其实是风光类微纪录片的一种延伸,因此更要注重内容为王。以浙江卫视的《最美乡村》为例,每一个主题都有明确的要求,都需要内容来展示。镜头的好坏,要有技术上的指标,也要有内容上的指标。内容是否有表现力,有没有感染力,决定着一个作品的优劣。内容是否符合主题,能否突出主题,决定着一个作品的成败。

    内容如何符合主题,如何突出主题呢?要符合,首先就要会解读。作为拍摄者,我们要知道自己拍的是什么,有什么可以拍,了解拍摄的内容,才能针对性地下手。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学会分解各类镜头,也就是如何通过镜头来体现内容。拍什么很重要,怎么拍也很重要。拍出来的内容,经过创作出来的镜头语言,才是展示出来的內容,是最后观众能看到的部分。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主题,景固然不可或缺,但更生动的,则是在于人。有人的景,会更美。如以春日美景这个主题为例,我们首先要联想到的就是春日里万物生长、花儿烂漫的景象。花儿美,自不待言。但是只有花,一则容易重复,二则单调。花间有了人,整个场景才会更活跃起来。花可以相同,赏花的人,则各自缤纷。仿佛观众也可以透过画面中的这些人,想象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如清凉夏日这个主题,我们拍摄的镜头中只有哗哗流淌的瀑布、溪水,只有风儿划过树梢、枝叶轻轻摆动这样的景,不过是会动的照片而已。只有增添了人在清凉世界里的活动,增加了人与水的互动,清凉的感觉才那么贴近,那么真实。

    片尾风光拉滚既然属于风光片的范畴,在注重内容为王的同时,更要注重镜头语言。

    镜头拿什么设备拍,拍出来画质怎么样?怎么构图,什么是主体,哪些是陪衬?镜头怎么运动,是移动,还是推拉,还是飞越?镜头中的景包含了哪些内容,镜头中的人物在做些什么?这些镜头中呈现出来的镜头语言,是对主题和内容的最直观的展示。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以为构图首先很关键,它直接裁定了展现出来的内容是哪些。一个水平角度的固定镜头,就是最直白的叙述,简单而直接。而一个或是低角度的、或是横移的、或是飞升的镜头,将叙述的手法多样化了,增加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讲述的“故事”,当然更好看。

    其次,我们要注重通过镜头中的人展现我们的画面语言。镜头中有了人,固然好,但一定要留意镜头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要真实,要符合主题内容,不管是通过抓拍还是其他办法,都要体现到位。否则,镜头中的人不知所云或无所事事,这样的镜头就成了废镜头。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人物、至少是主要人物。如“丰收时节”这个主题的片尾风光拉滚拍摄,我们就要聚焦在劳作中的农民,用富有张力的特写镜头来体现他们在收获时的那种喜悦。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拍摄者来说,一定要用匠心来对待片尾光拉滚的拍摄,在不断加大设备投入的基础上,要认真解读每一次的拍摄选题,遴选契合主题的内容展开拍摄,并在拍摄过程中注重把握镜头语言,从而让我们的镜头更美更实,让我们的片尾风光拉滚更具有可看性。

    (作者单位:浙江卫视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