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窑变”焐灰壶的创作

    应卫强

    摘 要:紫砂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深远,从来都备受文人雅士喜爱,而越是古典深厚的艺术,其中含有谜的成分也越多。窑变也是一门遗憾艺术,由于焐灰环节较多,工艺复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已初烧的成品在焐灰过程中失败或变残变次。而且目前市场上要见到上好的焐灰壶较为稀少。因此,要研究出上好的焐灰壶还需多下工夫。

    关键词:紫砂;窑变;焐灰

    1 前言

    紫砂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深远,从来都备受文人雅士喜爱,而越是古典深厚的艺术,其中含有谜的成分也越多。研究者沉潜并探寻其中,会不断被那诸多的谜所折磨所陶醉。探寻某种古典艺术一生,也会追寻某种谜底一生。

    早期的窑变是指釉子的变化反应,而且是氧化铜、氧化铁还原为典型代表。我国的一些陶瓷艺术极品都出自窑变。最早的窑变纯粹来自偶然,那时的窑炉结构、装窑方式、烧窑方法与能源的采用等因素均不具有稳定性。现在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装烧的方法也科学化了,有的甚至用电脑来控制。因此,可以达到一定的理想效果。而形、釉、火是窑变的三大要素,而火是艺术之核心,若要取得一件成功的窑变作品,除了功底的因素之外,还有“天工”的因素;即需要有必然的经验和偶然的巧合。另外,烧制温度和烧制气氛对窑变的影响也很大。

    烧制气氛就是窑中气体构成,是氧气居多还是一氧化碳居多,这决定了高温下是发生氧化作用还是还原发生作用。但窑变难在,氧化环境和还原环境,两个相反的环境要发生在同一个壶体之内。如果都是氧化环境,整合壶体会呈褐色、红色或紫色。如果都是还原环境,壶体就会呈灰、青、或蓝黑色。

    2 焐灰壶的创作

    所谓焐灰壶也是一种窑变,它是整件作品都变成另一种颜色,以往将那些原来烧的比较欠火候或者其他因素需要改色的茶壶,放入陶钵内;再用柴草灰焐好密闭起来,在低温缺氧的状态下烧制。如:紫泥、朱泥壶经过焐灰,二次烧成后效果奇特,有温润如墨玉、坚质似铁石的美誉等。

    焐灰并非今日才出现,早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这种技术了。陈寿珍有多件作品就采用焐灰手法,价格比原来也高出很多。紫砂泥的着色元素主要是铁,紫泥、朱泥经烧成后壶色为紫褐色或红色。焐灰的作用是将原有的紫红色变成黛色,这是因为其中的铁原色在不同状态呈色不同。第一次烧成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铁元素和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为紫、红色,而焐灰是在缺氧环境中烧成,铁元素与木炭粉,即C发生反应,C结合了氧化铁中的氧离子,变成二氧化碳逸出,氧化铁被还原成氧化亚铁,因为氧化亚铁呈黑色,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黛黑色,只要稍微懂一点化学知识的人都会很快明白其中的奥妙。

    以往一般采用谷糠做填充材料,现在通常用木炭粉,将第一次烧成后的茶壶放入陶钵内,用木炭粉等物填充,使壶与空气完全隔离,温度控制在1000℃以下即可完成。焐灰壶在二次烧成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的化工原料,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颜色变化,一定数量的铁元素对人体非但无害反而有益。这就好比,为什么炒菜要用铁锅,因为缺铁对人体健康是很不利的。

    3 总结

    比起一般的加色壶来,窑变的壶色泽丰富、质感平滑、颗粒感强,泡养以后可以达到墨玉一样的效果,因此也深受一部分藏友喜爱。有些人将青砖磨成粉末用来焐灰,在隔绝壶体的烧成过程中除了产生还原反应,青砖灰细腻,可以慢慢渗入紫砂的毛孔,使壶更有质感,且更好养,通常泡茶一两个月来,就可以非常光亮。

    窑变也是一门遗憾艺术,由于焐灰环节较多,工艺复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已初烧的成品在焐灰过程中失败或变残变次,目前市场上要见到上好的焐灰壶较为稀少。因此,因此,要研究出上好的焐灰壶还需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