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追问,让你的论证更深刻

    石秀琼

    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学会追问,学会原因分析,层层深入,可以让你的论证更深刻。那么,怎么追问呢?

    一、挖掘材料,追问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从文题材料入手,追问矛盾所在,思辨才有对象,分析才能切入,论点也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演深化。相反,如果不能深入挖掘材料,抛开矛盾,那么观点很有可能缺失逻辑链条,导致行文角度单一。只停留于浅层议论,必然难见深刻。比如高考作文题:“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如果把这句话当作格言、真理进行论证,那么观点很难有进一步深入空间。倘若能以辩证思维审视材料,追问材料中“矛盾是什么”,则能进一步挖掘出至少两组矛盾:一为“站”与“跪”的矛盾,一为“自己”与“他人”的矛盾。同样是“站立起来”,是“自己站起来”,还是“别人扶起来”?不同的主体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这样一追问,议论文的层次便显现出来了。

    二、追问因果,深入事件

    找到矛盾之后,议论文已显现出一个层次,但这还不够,需要针对矛盾进行质疑追问,探究隐藏在矛盾背后的原因,如此才能进一步深化论点,得出新的有价值的结论。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感染,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激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追问因果,深入事件多层次追问:事情的原因是什么?观众被演出感染,猛拍猛录。再追问,深层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是一种自私行为或是肤浅行为。主体部分可以对爱乐乐团做法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观众做法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对工作人员做法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关联相似,追问现实

    南京师大教授何永康指出:“有些考生用大量的古詩句或大量的名人逸事来证明‘水灵‘山稳,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作为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体,倘若连议论文都没有现实意识,那么如何能彰显逻辑的缜密与思维的深度呢?因而在挖掘矛盾、探究原因之后,如果能再往下追问这些现象和现实的关联性,既能显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也将议论的层次推进了一步。就拿上面的观看演奏会的材料来说,可以追问:这类现象蕴含着怎样普适的事理?我们应该尊重艺术,而尊重的本质是什么?目的何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欣赏的目的何在?

    四、探究本质,追问作为

    “深刻”是指不停留在事物和生活表象的罗列和描述上,能反映事物和生活的本质,对读者有所启发。追问矛盾、探究原因也好,关联现实、体现热度也罢,最终都是指向事物的本质,以对事物本质的观照实现对人“作为”的启迪,如是,行文才不至于空发议论,也才能以多个层次的探讨实现议论的深刻性。

    总之,文题材料的意旨是多元的,通过追问较为准确地审题立意,展开探讨,可以实现论证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