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

    李敏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一)提升校园整体人文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从师生素质和学校管理的角度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在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师生注重个人品性与德行的修养锤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为所有师生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二)强大的育人功能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而真正的育人是走进内心,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里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意义,我们呼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回归校园,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它强大的育人功能。

    (三)美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助内容新颖的展板,配有诗词装饰的瓷砖,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现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徜徉在十七中校园,我们看到的是展牌上博学善思的警示古训,走在教学楼和图书馆中,我们看到的是诸子百家和唐宋诗词大家的名篇佳作,古色古香典雅大气的传统文化装饰内容既美化了校园环境,也让我们领略了古代传统文化之美。

    (四)丰富校园生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发展个性的舞台和机会。学生能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享受展示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够直观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求知者。而课本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教师要以课堂为契机,以教材为抓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基。

    (二)多样阅读延伸浸润

    名著经典、诗词歌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体味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领悟其中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浸润功能。就我校而言,“三人行朗诵社”通过沙龙交流、朗诵比赛,教师通过课堂授课中齐读、分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

    (三)缤纷活动彰显传统文化

    丰富的校园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青春昂扬的精神风貌。如我校“三人行戏剧社”举办的课本剧表演,学生自己编剧、导演、制作道具、排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提高了文学创作能力,深化了对于课文内容的认识,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提供了途径。

    (四)特色课程体现传统文化

    研发同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融入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我校开设的茶艺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赏茶品茗间感悟千百年来茶道的魅力。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补充与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也離不开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背景,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掘、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