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雷锡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的难题。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就需要教师把握情景教学法的特点,将其灵活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来。

    一.为学生的阅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总是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只要教师能抓住这一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的提升,因此阅读的教学质量也就提升了。比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在郊外采风、游玩的机会,来加深文章的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郊外的大树下进行该篇文章的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对《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进行理解体会。此情此景的创设,就是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不仅让学生更加关注课文的内容,也让学生在愉快的、真实的氛围中感受到这所小学环境的美好,体现民簇特色。由此产生对学校的热爱,也就提高了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兴趣,让学生和作者的思想走得更近,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设计吸引人的导语

    导语具有简洁地概括文章的核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语教学应当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语是提示作用,而多媒体的图片等内容是对导语的进一步解释,也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引导。教师在课前对这些内容进行创作,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播放这样的内容来辅助学生的学习。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只有将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的意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不是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以正确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饱含深情地朗读诗歌,将作者对故土和故人的思念表达出来。再让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最后让学生来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让学生选取朗读最好的学生,让他谈谈是怎么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是怎么表达出来的。这个过程教师先是示范,后来再指出步骤,让学生自己参与,这样的教学就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四.逐步地渗透的教学方式

    1.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主要的作用就是为点题,即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一步步的深入的引导,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也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思索中去打开阅读的思路,进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就问学生,小蝌蚪在找到自己妈妈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然后学生回答喜悦的心情,教师又问,当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的时候,小蝌蚪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回答,当然不开心,沮丧,这就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对通过层层理会,对中心思想进行把握。

    2.寓言類阅读内容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例如,在讲授统编教材《守株待兔》这篇寓言的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更有利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展开。当然,在问题的创设上,教师必须根据阅读阶段的情况,再结合学生学习思维和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比如,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像学生提问:“同学们,从哪儿来到兔子呢?”一些学生在电视等媒体上学到过相关知识,就能说出答案,但有的学生就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再对大家说:“同学们不知道也不要紧,课文中会告诉大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将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内容学习了。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学生有的能回答上来,有的不能。教师就更明确地指导学生,让大家找出这个种田人是怎么得到兔子的,这样就找出了答案。学生的思维跟着问题走,在问题中探索阅读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诉求,结合语文课程教材内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巧用多媒体、精心设计问题、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等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彰显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性,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北湾镇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