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研究

    关键词 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态智慧 绿色发展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项目名称:“三沙市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公共政策的中国生态智慧研究”(编号:16JD710010);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项目第201517号。

    作者简介:李林杰,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农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海洋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等。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47一、前言

    當代生态思想是以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为背景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也包含一定的生态思想。自然的发展和社会、人们的思想等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过去的思想进行总结和批判、对未来的思想进行预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功能。本文从生态思想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的融合过程,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参考。二、我国目前的生态问题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指人类活动或自然环境的原因使某些物质进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足够的时间,并且危害了人们身体健康或生活环境的一种现象。大气污染在我国气候问题中排名第一。工业生产当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各种烟尘、粉尘等是大气污染物的直接来源。在近几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雾霾”已经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雾霾”最早出现在京津冀地区,在京津冀地区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扩大到南方。PM2.5指数不断增高。而空气中的PM2.5对人们的呼吸系统有很严重的危害,因雾霾而导致患上疾病的人已不在少数。同时,二氧化硫等工业废气的排放直接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会腐蚀植物与土地,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由此可见,大气污染对于人体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活动。

    (二)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水中排放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影响水利用的价值、污染环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中不可缺少的资源。然而,水污染问题在我国已日益严重。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污染会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加剧水资源枯竭情况。据调查显示,在水污染问题上,中国已经为世界前列。近年来,中国的一些水系污染都非常严重。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农田污水排放等等。以我国的长江为例来看,长江两岸分布有近万家的化工企业,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这直接导致了水系被污染。被污染过的水,如果用于农田灌溉,会严重影响到作物的收成和质量。如果作为生活用水会危害人体健康。而一些经过污染的水很有可能通过土壤深入到地下,污染地下水。

    (三)垃圾处理

    垃圾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垃圾极具有污染性。如果能对垃圾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利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价值,变废为宝。但我国目前在垃圾处理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我国在进行垃圾处理时,很多情况下还会堆放垃圾、焚烧垃圾。垃圾堆放会对土壤和水资源进行污染。焚烧垃圾会排放空气污染物。并且,垃圾中很有可能存在细菌、病毒,不进行妥善处理会威胁到人类健康。垃圾的排出量巨大,在我国,每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有近1.4亿吨,但真正做到无害处理的还不能达到10%。除了无害化处理的一小部分垃圾之外,其他的垃圾都有可能对生态造成危害。当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一些城市进行垃圾分类试点,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三、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的基础

    (一)人与自然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可以体现出一定的生态思想。生态思想实际上是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思想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以这个意义为出发点,对发展与优化生态思想而做出的一些行动,都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的支撑和保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推动生态思想不断地进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力量。要推动生态思想的发展,就要依据它发展的动力,采取一些实际的行动。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上,与生态思想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是处于自然中的,和自然相连的。而当代生态思想的目标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十分一致的。

    (二)社会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生态思想除了强调自然的基础性,更有价值的是将自然与社会相连,对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的统一就是社会。社会与自然,虽然看上去是对立的,但其是有一定联系的。人与自然构成了社会,社会中既有自然存在物,也有由人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物品。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原因。通过劳动,使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劳动使自然结合经济,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态的关系,并且,劳动也在促进社会生态关系的发展与进步。在人类的世界中,自然与社会是分不开的。在生态思想中,也包括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因此,在这一点上,二者是有共同性的。

    四、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

    (一)主客体关系是融合的重点

    在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中,人与自然的主体和客体关系是融合过程中的核心与重点。在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情况下,以人与自然主客体的观点去看待生态问题,改进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人类中心主体观念和自然中心主体观念两个概念。马克思强调,人虽然在生态世界中的占主体地位,但客观生态环境情况会对人的主体地位有限制。这种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体的关系,表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人类实践的重要性。在马克思看来,对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是基于人类实践活动上的。如果没有了人类,那么就没有了研究生态环境的意义。因此,人的主体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一种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意义的描述。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的前提与重点就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二)辩证唯物主义是融合的角度

    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的角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精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对于很多生态问题已经进行过系统的辩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于生态问题的辩证思想是:在自然世界中所有的事物与发生的现象之间都是有普遍联系的,同时,他们都处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都在变化与运动。马克思认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以这样的观点去看待如今的生态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自然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而人类的保护是自然环境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也可以看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的一些行为活动会使自然发生改变,而自然在无形之间也改变着人类。这种生态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思想,它辩证地看待了人与自然,既强调人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融合的结果

    当代生态思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的结果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实现和谐的社会环境,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生态问题的造成,从表面来看是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所引起的。但实质上却是人类不顾辩证主义生态思想的行为所造成的。和谐的生态环境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谐在这里指的是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的事物处于统一和协调的状态。中国古代有思想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和能生物,同则不继。其意思是,不同的事物和谐相处才能够不断衍生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如果事物都是一样的,就没有办法继续发展下去。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一样的。人与自然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也是当代生态思想的目标。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的结果是人與自然和谐发展。人依存于自然,也要归宿到自然。因此人要以长远的、辩证的角度去看待自然环境,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短期存在的经济利益,导致自然和资源被污染、破坏,造成严重的后果,得不偿失。

    (四)融合的误区

    将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融合的研究,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些人认为马克思思想中缺乏自然性质与自然观念,他们自然而然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与当代生态思想对立的位置。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有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完全理解实证主义与理论处一之间的关系。实证主义与理论主义之间是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与保护自然生态相悖的内容,并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还对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等关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和谐统一的实践观。这些都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的融合是必要的,是有坚固的基础、想通的思想与共同的目标的。五、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当代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合的基础、融合的过程以及融合的误区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可以推断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作为当代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二者之间并没有对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当代生态思想提供了更多的实践观,能够推动当代生态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尚德艳.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J].消费导刊,2019(12):140.

    [2]杨艳霞.探析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J].才智,2019(9):225.

    [3]温彦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J].文学教育(上),2018(9):170-171.

    [4]刘永青.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J].才智,2018(23):202-203.

    [5]赵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