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丹毒病的诊治报告

    郝红霞等

    摘要:对一例猪丹毒病的发病情况及诊治进行了报道,供参考。

    关键词:猪丹毒病;诊治;报告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7-0025-01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猪丹毒病是一个相对古老的疾病,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已很少见,养殖户也不太重视对该病的预防,致使该病在局部饲养条件较差的猪场又有抬头的趋势。现将一例该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信阳市浉河区某猪场饲养生猪167头,体重90~105 kg,其中有11头猪突然出现不食、体温达42 ℃左右。畜主用头孢噻呋进行肌肉注射,第2天患猪有所好转、采食量有所增加。但是其他圈又出现5头同样症状的猪且死亡2头。于是畜主请检疫站进行逐头检疫,发现17头猪有丹毒病,并就地无害化处理。并将病料送信阳农林学院化验复诊,确诊依然为猪丹毒。

    2 主要症状

    患猪体温高达42 ℃左右,全身发抖、卧地不起、眼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其中4头患猪的背部、腹侧以及股内侧皮肤上出现了一些大小不一、形状似菱形或正方形的红色疹块,用手触摸皮肤疹块凸起明显,大约高出皮肤2~3 mm,有热感,指压色退、放开手指后又迅速恢复红斑。个别有慢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腕、跗关节较膝、髋关节更为常见)的炎性肿胀,病腿僵硬、疼痛,呈现一肢或两肢的破行或卧地不起。

    3 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死亡的猪,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肺充血,胸腹腔积液增多,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关节肿大,变形。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取患猪的肝、脾、淋巴结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在细胞间有少量小杆菌,结合症状和病变,诊断为猪丹毒感染。

    5 治疗

    猪丹毒病其实并不可怕,积极治疗有较高的治愈率。将发病猪隔离,同群猪用药拌料。在发病后24~36 h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头孢类(头孢噻呋钠)。对该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①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U静注或每头猪肌肉注射阿莫西林1.5 g、地塞米松3 mL,每天1 次,连用2 d。②氨苄青霉素静注或洁霉素或头孢噻呋等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加强定期消毒。

    6 小结与讨论

    猪丹毒病的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禽类以及某些野生动物也能携带该菌,在富含有机物的碱性环境中可长期生存和繁殖。所以该病在散养户以及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小型养猪场中时有发生,而在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的养猪场中不易见到。

    该病在预防方面要做好卫生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 d,对圈、用具定期消毒。一般来说,现代养猪场抗生素用得较多,该病很少发生。对发病较多的猪场进行预防免疫,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三联苗免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