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构建社会历史记忆的实践探究

    张丽+秦垒

    摘 要:文章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国内外“记忆工程”的实践情况,针对我国“城市记忆工程”存在的资源类型不够丰富,建设主体相对单一,缺乏专门的在线宣传平台等问题,借鉴缅因记忆网在资源建设、跨机构合作、资源检索、公众参与和教育功能拓展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从丰富档案资源、多机构合作建设、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构建专门网站四个方面完善我国目前的“城市记忆工程”建设。

    关键词:缅因记忆网;档案记忆;城市记忆工程

    Abstract: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practice of “Memory Proje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viewpoint of archival memory, aims at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Urban Memory Project”, suchu as the types of resource are not enough, the construction bodies are relatively unitary, the lack of spacialized online platform and so on. And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aine Memory Network in resource construction, cross-agency cooperation, resource retrieval,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expansion,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Memory Project” in our country from four aspects: enriching archival resources, multi-agency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building special websites.

    Keywords:Maine Memory Network; Archival Memory; Urban Memory Projec

    正如美国地理学家肯尼斯·福特所说:“档案可以与口头表达、传统仪式等手段帮助人类维持社会记忆。”[1]诚然,档案作为社会历史记忆的载体之一,在构建集体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以提高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文献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在此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利用本国已有的文献资料推出了相关的“记忆工程”项目,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也卷入到构建“记忆工程”的时代浪潮中,包括青岛、广州、武汉等在内的城市都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工程”。

    1 国内外“记忆工程”的实施现状

    “记忆工程”是从构建“记忆”的视角,对“记忆”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其针对的范围可分为国家、州、市、县等级别。[2]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外“记忆工程”更多地以国家层面的记忆工程构建为主,而我国的“记忆工程”则以城市级记忆工程为主。

    1.1国外现状。国外“记忆工程”实施得较早,开展得也更加深入。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记忆工程的国家之一。199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同时推出“美国记忆项目(American Memory Project)”作为该计划的旗舰产品。“美国记忆”包含超过900多万条和美国历史、文化相关的数字藏品,被认为是关于美国历史和文化的较为全面的数字化记录。[3]2000年,荷兰启动了“荷兰记忆(Memory of the Netherlands)”,该项目由荷兰国家图书馆组织协调,其藏品主要来源于荷兰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涵盖了通讯与媒体、艺术与文化、历史与社会、地理与环境四大主题的799407件藏品共构成132个特色主题库。[4]“加拿大记忆”是一个以演讲者为核心、对战争给予关注和记录的专题性记忆项目,该项目对应的档案馆拥有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维和特派团退伍军人的超过2800份证词和1000多张图片。[5]2010年,海地实施“海地记忆项目(Haiti Memory Project)”,该项目最初由纽约大学博士生克莱尔·安东尼·佩顿创建,之后他和肯尼亚大学图书馆路易·奈恩口述史中心合作,以访谈的形式记录海地地震发生后人们的生活,这些音频记录成为记录海地记忆的重要史料。[6]2011年,新加坡启动“新加坡记忆项目(Singapore Memory Project)”该项目采用全民共建模式,旨在撷取、记录和保存与新加坡相关的珍贵记忆瞬间,这些记忆不仅仅单指新加坡个人的记忆,而且还包括各类组织、协会、公司和团体的集体记忆。[7]

    总体而言,国外“记忆工程”发展相对成熟,以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突出民族特色的各类资源为主要内容;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组织机构间展开广泛合作,注重公民参与;建设资金以政府为主,并积极吸纳其他社会机构提供的资金;各“记忆工程”的网站基本功能齐全,且不断开发其他延展性功能,如提供教育资源、人性化设置等;同时还致力于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推广项目成果,扩大本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1.2国内现状。相比于国外,我国“记忆工程”的开展以城市级记忆工程为主。2002年,青岛市档案馆率先实施“城市记忆工程”,通过拍照、摄影等手段,全面记录当时青岛的城市面貌,形成了规模化的城市面貌档案库;2003年,武汉市档案部门启动“城市记忆工程”,获取到大量旧城改造、城市原貌、古建筑和街区保护、修复方面的有价值的重要档案资料;2004年,广州市城建档案馆实施“广州城市记忆”,通过照片、展览、电视专题片、画册等多种形式记录广州城市面貌的变化;2005年上海市启动“城市记忆工程”,收集和上海城市发展相关的各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力求完整地记录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同年,长沙市实施“长沙城市记忆工程”,构建起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可以全面反映长沙城市面貌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2006年,大连市实施“城市记忆工程”,以口述、文字和照片等多种形式全面留存城市歷史记忆。[8]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02个地级以上城市参与实施城市记忆项目。[9]

    目前,我国的“城市记忆工程”仍旧处于发展阶段,其内容大多是记录城市面貌、反映城市变迁等,仅有部分民俗和市民生活融入其中,资源类型不够丰富,并且建设机构相对单一,以档案馆为主,缺乏组织机构间合作,忽视公众群体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少专门的在线网站作为利用和宣传平台,各个“城市记忆工程”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2 缅因记忆网建设经验

    缅因记忆网(Maine Memory Network)是由缅因州历史学会创建和管理的一个免费的州立数字博物馆。1998年,缅因州文化事务委员会提出建立州一级的在线资源平台的构想。2001年,缅因州历史学会联合缅因州艺术委员会、人文理事会、历史保护委员会、州立博物馆、州立图书馆和州立档案馆创建了原型网站。后来,该项目得到更多的对保存和传承缅因州文化感兴趣的组织机构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有270多个组织机构参与其中,每年接待50万独立访客,该项目取得了众多令人欣慰的成果同时,发展态势愈来愈好。笔者通过对缅因记忆网的深入探究,将其成功的建设经验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2.1丰富的档案资源。自2001年推出以来,缅因记忆网的数字资源数量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目前,网站共拥有包括缅因州历史学会、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在内的270多个组织机构提供的45000多项历史藏品,包括信件、期刊、手稿和其他手写材料;照片、绘画、地图、广告牌、建筑和机械图纸等图像资料;服装、工具、家居用品、考古文物等博物馆物品;音频和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10]并且为便于访问者查找和使用,每一件在线藏品都配有相应的注释信息,如图像标题、日期、贡献者等。同时,网站根据主题将其资源进行了分类,包括艺术和娱乐、经济、教育、军事与战争、自然与地理等15个大的类目,且每个类目下又根据不同的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子类目。用户可以在网站欣赏200多个关于缅因州历史文化的在线展览,浏览被称为“缅因州历史虚拟教科书”的缅因州历史在线。

    2.2跨机构合作。缅因记忆网是多方协同建设的产物。在资金支持方面,緬因州社区于1999年提供了启动资金,进一步的财政支持则来自缅因州议会。网站建立后,包括缅因州社区基金会、共同利益风险投资公司、简氏信托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等在内的组织又提供了后续的资金支持。在网站建设方面,缅因州历史学会于2001年在联合缅因州艺术委员会、缅因州人文理事会、缅因州历史保护委员会、缅因州立博物馆、缅因州立图书馆和缅因州立档案馆的基础上创建了原型网站,此后,自2008年至2010年间,共有16个组织和团队参与到网站的后期建设之中,团队成员对150多项历史藏品进行了数字化,还研究撰写了当地历史,并在缅因记忆网内建立了在线展览和社区网站。多方协同建设不仅为缅因记忆网项目提供了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支持,还使得网站的在线资源越来越丰富,网站功能越来越健全。

    2.3公众参与。为提高公众参与度,缅因记忆网开创了一些特色栏目。“我的缅因故事”是一个参与式的故事论坛,提供一个在线空间分享大家对缅因州的回忆,故事的内容可以是公众在缅因州的经历,对家人、祖先的回忆,也可以讲述缅因州发生的事情对自身的影响;而在“告诉我的故事”中,用户可以输入自己和缅因州相关的故事并添加照片或者相关视频和音频,工作人员对其审核后发布到网上;“神秘角”则是邀请用户成为其在线社区的一员,希望通过用户的知识和回忆来解决网站上照片中提出的问题,并在该项目页面底部添加注释,生成更加完整的信息。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免费的缅因记忆网账户,创建自己的相册集,添加自己的文本内容,甚至还可以和同事合作,创建一个在线展览。这种将公众纳入到网站建设的做法不仅能够丰富网站的在线资源类型,也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2.4多渠道检索。缅因记忆网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帮助访问者检索需要的资源。

    ①贡献者、城镇检索:缅因记忆网中一半以上的藏品是由缅因州历史协会以外的组织机构捐助的,按贡献者进行检索可以访问所有贡献合作伙伴的在线项目。按城镇检索页面则以字母的顺序列出了缅因记忆网中所有相关项目的城镇。

    ②按主题分类浏览:网站建设者根据等级式分类目录,把所有的数字资源分为艺术和娱乐;经济;教育;政府、政策和法律;家庭;海事;军事与战争;自然与地理;人民;公众活动与庆典;娱乐休闲;宗教与哲学;科学与技术;社会运动与服务;运输等15个大类,大类下面又设有二级目录进行更加详细的检索。

    ③关键字检索:关键字搜索框出现在搜索页面的顶部,使用关键字检索可以访问缅因记忆网中的项目和展品(手稿除外)。输入关键字、短语或者文件编号(缅因记忆网编号),并指定是按照确切的单词进行检索还是按照类似单词进行搜索。当搜索结果太具体或者太宽泛时,也可以使用布尔运算符来修改检索的关键字。

    ④高级检索:高级检索适用于检索结果太多的情况,使用高级检索可以按照城镇、文件类型、具体的日期或者某一时间段对检索结果进行限制。

    2.5教育功能。缅因记忆网设有教育专栏,旨在为老师将其丰富的各类资源应用于课堂提供帮助。内容包括“在课堂”“在社区”“教育资源”“项目示例”“寻找卡塔丹( Finding Katahdin)”“课程图书馆”“咨询委员会”七部分,每一部分都和教学紧密相连。“在课堂”允许老师使用当前缅因记忆网上的内容、课程计划等给学生传授缅因州历史方面的知识;“在社区”则是学校与当地历史学会或其他组织展开合作,通过将其历史藏品数字化,创建在线展览和社区历史网站,在缅因记忆网上增添新内容;“教育资源”是为老师和学生专门设计和编写的课程计划指南,如教育专家指南、学生扫描指南、学生资料处理指南,等等;“项目示例”展示了学校与历史学会、博物馆、档案馆等合作创办的展览及个别数字化作品;“寻找卡塔丹”是缅因州历史学会和缅因州大学通力合作的成果,是一个关于缅因州过去的在线探索,可用于指导缅因州历史方面的研究;“课程图书馆”提供的是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的不同主题的课程计划,同时支持和鼓励用户分享自己创建的课程计划;“咨询委员会”则对在课堂和社区中使用缅因记忆网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做了简单的介绍,列举了他们的主要成果,同时提供了电子邮箱方便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