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STEAM教育中语言艺术的融合路径

    田晶 崔嵘

    

    

    [摘? ?要]以美国steam课程的“交通运输”项目为例,分析如何通过项目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将语言艺术与STEM教育整合,实现融合价值取向,以期为我国STEAM教育中语言艺术的融合路径提供借鉴或参考,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关键词]STEAM;语言艺术;循环站点;教学模式

    STEAM教育是集科学(S)、技术(T)、工程(E)、人文艺术(A)、数学(M)等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其中的人文艺术涵盖了语言、形体、音乐、表演、美学和社会研究等概念[1]。人文艺术的融入拓展了STEM教育的多面性,也反映出各国试图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时代趋势。

    我国也已经开始注重STEAM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STEAM教育模式的落实[2]。在此,将以美国STEAM课程中的“交通运输”项目为例[3],从项目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分析美国教师如何将语言艺术与STEM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以期为我国STEAM教育提供借鉴和启发,重新审视语言艺术的定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一、美国小学STEAM“交通运输”项目概述

    1.项目设计

    该项目主要面向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总时长约5个小时,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其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教师依据印第安纳州的课程标准设计了项目总目标,并结合三个核心任务将总目标分解,呈现出表1所示的项目标准层级系统,层次清晰且指向明确。基于该标准层级系统,设置了举办“STEAM博览会”的情境,号召学生响应博览会“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倡议,利用可回收材料设计、制作未来的交通运输工具。教学内容涵盖垃圾分类及回收处理、运动和力、交通工具、工程设计等方面。

    2.教学实施

    在该项目中,教师主要通过循环站点教学模式(Station Rotation)来完成表中的三个核心任务(见图1)。教师以不同颜色创设了4个站点,其中绿色项目站点和蓝色STEM站点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橙色阅读站点和黄色写作站点由个体独立完成。学生按绿、蓝、橙、黄的顺序依次在四个站点完成对应任务,从而完成第一个核心任务,接着再开始下一轮四个站点任务的循环,以此类推,一共完成三轮12次站点活动。在每次站点活动中,教师都为学生提供具体而有支架的学习任务单(见表2)。学生经历三次站点轮转,共填写12项紧密联系而又各有侧重的任务单,分解完成三个核心任务,从而展现整个项目的成果。

    3.教学评价

    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两种评价形式。一是口头评价,以口头询问和鼓励为主。二是评价量规,涉及六个维度,包括与科学能力相关的设计图、运动效果、材料用量,与人文能力相关的小组分工合作、艺术性、语言表达,将工程设计与语言艺术有机结合。

    二、美国小学STEAM“交通运输”项目的特点

    1.基于课程标准并指向综合素质培养

    在我国,很多学校的STEAM项目的逻辑起点常常表现为主题的聚合,但是对项目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够,也不能很好地回答“为什么要学习”“通过这一项目,学生能得到怎样的发展”等关键问题。而本项目案例基于印第安纳州的课程标准,除了关注科学素养的提升外,还纳入了人文素养,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使项目的目标指向更清晰化、综合化。按照项目目标设计的三个核心任务与四个站点,使站点目标、核心任务目标、项目目标、印第安纳州课程标准逐层深入,以系统的目标序列为导向引导教学,使教师能够紧紧把握站点目标指向项目标准层级系统并逐层深入,避免了活动化教学“仅有热闹而不指向深入探究”的倾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

    该项目围绕真实的“STEAM博览会”情境,解决真实而有意义的“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借助循环站点模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通过制作交通工具有效整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既避开了学科生硬叠加的误区,也凸显了STEAM教育跨学科的属性。通过真实情境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

    3.以读写任务促进STEAM学习

    该项目的循环站点模式主次分明,并未给予五门学科同样的教学比重,避免了因项目内容过多造成对学生能力培养序列不清晰的问题。教师以工程、技术两门学科作为重点,以科学、数学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以语言艺术中的阅读、写作作为学习途径,呈现了以STEM为“一体”,以阅读、写作为“两翼”的结构,从而为教学重点服务。其中,阅读和写作所涉及的素材与项目主题(减少污染的未来交通运输工具)、项目所需的科学知识紧密相关,但并非项目追求的最终结果,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进行深度学习,在广泛的学科交融中促进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入探究。这就使学生超越了以单一学科为中心,通过读写任务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知识疆界,实现了从“学习读写”到“通过读写学习”的转变。

    4.完善项目评价以引导STEAM学习

    一是评价方式兼具多元性和持续性。该项目以非正式评价(口头评价)和正式评价(评价量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可以贯穿项目始终,有利于师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与学的活动。

    二是评价量规设计体现了综合性。该项目的评价量规不只是以作品效果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还全面涉及了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相关的方面。

    三是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该项目教师利用口头评价和评价量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持续的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而实现自我监控,提醒自己在站点活动、产品制作、展示交流过程中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项目完成的效果,充分发挥了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

    三、对我国STEAM教育的启示

    一是在课程开发上,综合多学科课程标准设计项目目标。跨学科学习已是必然趋势。STEAM课程目标不是某一门学科目标的呈现,也不是不同学科目标的简单叠加。教师要综合考虑多个学科课程目标,设计与学生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相符的项目目标;要以明确的目标培养为导向指引教学,充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目标指向的综合型人才培养。

    二是在教育理念上,进一步明确语言艺术的功能定位。教师应重视读写与STEM的融合,促进学生通过读写获得多学科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语言艺术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基础作用。为此,教师要基于全面的人文艺术观念,重新界定语言艺术的价值,将读写作为教学手段纳入教学,打破语言艺术边缘化的现状,凸显语言的跨学科性。

    三是在教学实施上,借鉴循环站点模式实现育人目标。循环站点模式意味著将总目标、总任务分解,可以降低任务难度,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就感,愿意挑战下一个任务。

    四是在教学评价上,要能够促进学生持续学习。有了清晰的培养目标,还要用评价体系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避免仅用口头评价或仅评价学生的作品,基于促进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学改进的评价目的,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对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表现进行持续反馈,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义茹,彭援援.STEAM课程的发展历程、价值取向与本土化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9):115-120.

    [2]崔忠伟,陈民,何杏香,等.STEAM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27-28.

    [3]管光海,周晓青.STEM学习与指导——项目与评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