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医改和政府会计改革双重视角的医院绩效审计模式重构研究

    赵梦溪 张艺璇 王安琪 李洁晨

    [摘 要] 2019年至2020年,医疗行业显然上演着“重头戏”。而在新医改和政府会计改革齐头并进之时,国家与社会对公立医院的绩效审计改革也愈发重视。由于新医改要求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产生了如今医药分开的情况和支付方式的变革。因此,原先奉行的传统审计模式远不能满足新形势和新要求,医院绩效审计模式的重构便由此提上日程。“统筹发展”以及“资源共享”是审计模式转变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新医改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医疗绩效审计模式重构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院校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1287063Y。

    作者简介:赵梦溪,女,生于1999年5月,江苏镇江人,汉族,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ACCA方向。 张艺璇,女,生于1999年6月,江苏淮安人,汉族,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ACCA方向。 王安琪,女,生于1999年9月,江苏泰州人,汉族,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CFA方向。 李洁晨,女,生于1999年4月,江苏扬州人,汉族,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CFA方向。

    一、研究背景

    (一)新医改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

    新医改政策形势下,国家与社会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改革的效率与效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首先,医院在高度重视其绩效审计的同时对医院日常经营的重心也进行了改进;其次,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也更加具有科学性,区分了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增强了其内部独立性;同时,医院的业务范围也相应地拓宽,医院的审计机构更具全面性。由于医院加强了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其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激发了医院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医药分开”的策略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医院也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政府会计改革对会计管理、成本核算、业绩考评、财务控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改革的条件下,医院制度更为明晰化,在促进医院宏观控制、微观调控、约束预算、核算成本、提高医院形象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也因此使得医院绩效审计制度能更为高效地运行[1]。

    (二)医院绩效审计概述

    医院除了该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应该关注民生,满足大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开展医疗绩效审计可以帮助医院对自己医疗服务质量拥有更加具象化的认知,还能激励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提高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确保其运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进一步提升普通民众在医疗行业的获得的幸福度。

    (三)医疗绩效审计的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疗绩效审计的地位愈发重要。医疗绩效审计的现状有以下特点:观念落伍,对绩效审计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定量审计的方式、方法落后,忽视3E(Economic,Effective,Efficiency)。因此,医疗绩效审计工作急需转变以下问题:绩效审计基础薄弱,數据失真严重;暂时没有统一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因此导致医疗绩效审计总是浅尝辄止。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一个国家的医疗状况与民生健康息息相关,而民生问题又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两者处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因而,作为人民群众良好生活保障之一的医疗机构,应知任重而道远,需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部体系。随着“互联网+”的信息化审计应用于医疗体系中,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逐渐失去容身之地,在国内外众多优秀参考文献的指引下,借鉴其他改革成功的案例,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考察,初探医疗机构的绩效审计的现状,并以信息化为辅佐,为医疗机构绩效审计的改革贡献微薄的力量[2]。

    (二)研究意义

    结合新医改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双重视角,调查研究我国现阶段医疗机构绩效审计体系,深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探索其尚且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然后,指出并披露其弊端,提出适当的建议和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绩效审计体系,提高信息化绩效审计广泛应用的可行度,增强了医疗机构发展信息化绩效审计的信心。

    三、研究内容及分析

    在“互联网+”背景下,医疗绩效审计也由传统模式逐步发展为信息化模式。医疗机构的人力、财务及其他资源的运用系统极其庞大,业绩效益也存在众多问题,需要良好的绩效审计适时检查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正。本项目将研究在信息化时代下,医疗机构的绩效审计的现状、优势、弊端和发展方向。我们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医改驱动医院审计工作发展的因素解析

    新医改作为影响医院所有工作的重要改革,对于医院审计工作必然也带来新的变化和趋势,通过解析其中的驱动因素,为后续的绩效审计模式重构奠定理论基础。

    1.绩效审计迅速发展

    据2019年新医改政策:2019年将建立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时,还将指导地方开展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确保医疗和数据的安全性。两项任务都大力提高了绩效审计的发展。

    2.社会效益重点关注

    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主要由患者满意度、各项收费等构成。新医改的重点任务包括医疗价格的同步推进、国家药品集采的继续推进以及优化收入机构。药品价格的降低,使得国家允许医院动态调整医疗服务费用,导致部分医院故意抬高医疗服务费用,因而需要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重点审计。同时,仍要重点审计医院的药品价格,监察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我们针对A、B两个医院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显示,B医院的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明显不满意,可见新医改环境下,仍有医院提高医疗费用价格以弥补药品费用收入,见表1。

    3.经济效益全面审计

    医院的经济效益尤其重要,经济效益决定了医院能否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投入产出比、经费自给率、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各项资金使用是否得到最大效益等等。2019新医改提出,要推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得经济效益这一项得到内部审计部门和各审计单位的重视。同时,以省为单位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也促使审计部门全面审查经济效益的有关方面。据本组调查显示:A、B两所医院资金使用效率都同比大幅度提高,但是药品收入仍然占据重要比重,审计部门需要对此方面重点审计。同时,B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较低,严重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经济效益审计刻不容缓,见表2。

    (二)政府会计改革影响医院绩效审计的作用机制分析

    我国以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稳步启动了政府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持续的医改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对医院的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1.预算要素推動经济效益审计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方面增加预算功能,尤其是资产负债类。此内容与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即资产负债率。在资产方面增加了受托代理资产等,在负债方面增加了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这将使医院的相关数据更加全面。绩效审计在关注经济效益方面时,也对资产负债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从而推动该方面的审计更加准确发展。

    2.透明公开提高社会效益审计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还包括医院会计报告信息的公开透明。此前,社会对医院会计报告信息了解甚少,很难得到社会和群众真实的感受,而此番改革,将有助于绩效审计在关注社会效益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满意度和其他社会反映[3]。

    (三)现有的审计模式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案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主要从新医改以及政府会计改革这两大角度去审视医疗机构现有的绩效审计模式,虽然已逐步朝着信息化模式发展,但仍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独立性较低。审计人员在被过多约束的条件下进行绩效审计,缺乏独立性,医院内部子机构审计互相影响。应加强绩效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起到监督医院子部门的作用[4]。

    (2)成员组成不合理。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成员构成过于单一,分工也未明细化;审计人员多来自财务部、纪检部门,缺乏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性。应强化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组织员工积极学习。同时,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管理机制和运作程序,才能有助于对内部管理者进行审计监督。

    (3)绩效审计指标不完善。医院绩效审计的过程中仍存在以财务指标为标准度量工作的情况。应设计出更多适用于绩效审计平价系统中的指标,更好地反映医院运行效率,如“预算执行率”和“财务专项拨款执行率”。

    (4)服务范围狭窄。涉及环境绩效审计、服务绩效审计的服务很少,对于设备绩效审计也只是略有提及。基于无法进行全面的绩效审计,往往不能事先起到作用,只能起到事后监督职责。应在考虑到实际条件和因素,如人口密集程度、主要病种等的情况下,扩大并完善服务范围。

    (5)信息化程度不够。现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手工抽样等传统方式采集信息,周期长,成本高,审计效率无法得到完全的保证。同时,抽样调查存在的极大偶然性,对审计结果的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可建立医院共用的信息库存放病例信息。

    四、医疗绩效审计模式重构要点

    (一)基于双重制度变迁的医院绩效审计模式重构

    基于新医改和政府会计的改革,医院绩效审计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适应新的政策。

    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医院应该更加重视绩效审计,调整优化医院日常的工作经营重心,重构一个符合新医改要求的绩效审计系统。新医改的核心是医药分开,医院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新的支付方式、收费标准等,利用医院已有的信息系统,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确保医院医疗检查、治疗费用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更好地适应发展趋势。同时,应该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审计部门的审计效率;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和病种情况等实际因素,业务范围也应相应拓宽,使其更具全面性,争取做到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监管。

    政府会计改革、持续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也因此改变,医院原有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也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医院应引入区别与财务衡量标准的衡量指标,使原本界限模糊的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事后通过收集数据,评价资金使用效果,使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合规地转化为绩效, 提高资金创造的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内部审计水平[5]。

    (二)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医院绩效审计质量的应用策略

    首先,改善医院绩效审计制度的建设。利用互联网及时登记反馈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归类管理不同级别层次的资金运营活动;严格监督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成本的项目;建立详细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以便审计绩效工作时使用。此外,也要注重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内部责任制,明确规定审计项目的质量要求以及部门的具体职责,尽可能使审计部门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当然,医院也可以给予审计部门相关执行工作一定的补贴、建立福利制度等,为审计部门提供良好稳定的工作环境。

    其次,明确医院绩效审计的各项具体职能。医院需要对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能进行明确规定,让不同的岗位之间形成一种彼此监督的相互管理模式。重中之重的是,医院需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监督管理职能,扩大内部审计的监管范围,强化职能的执行力度。对于重要的经济项目,必须赋予审计部门全程监管的权利,并及时对项目各阶段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另外,要与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决策基础和依据,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最后,加强医院的风险监管。根据新医改政策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医院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严谨、规范的绩效审计制度。此外,医院应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部门,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营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对人民群众服务并负责[6]。

    五、结语

    新医改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公立医院已经越来越重视医疗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医院应当以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为目标,引进先进的绩效管理方案,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审计结构,重构“互联网+”审计模式,形成系统化管理,使得管理者能够对医院工作进行宏观控制、微观调控,实现“统筹发展”“资源共享”,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由此推动医疗行业的协调发展,满足民生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琼莉.A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案例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

    [2]王一茹.A人民医院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3]李蕾.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分析[J].商讯,2020(06):44,46.

    [4]李文瑾.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思路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

    [5]张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探析[J].审计广角,2015:160.

    [6]陈萍.浅析医院绩效审计现状与对策[J].财经纵横,2015(14):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