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内训体系建设研究

    李远杰 温海岩

    [摘 要] 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而培训是盘活企业人才存量的最佳手段,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1世纪以来,我国施工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层出不穷,客观上对企业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建筑产品迥异,行业培训资源少,外请培训较难契合企业的实际。因而,构建企业内训体系尤为重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内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培训 内训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一、企业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学矛盾”突出

    由于建筑工程工期短、任务重、生产衔接紧等特点,施工企业员工“工学矛盾”较其他行业更为突出。越是骨干,越无法脱离岗位,培训“专业户”和“钉子户”现象屡禁不止。加之,施工企业普遍采取项目制管理,大多数员工分布在各个施工项目,而项目多与企业总部不在同一城市,甚至位于崇山峻岭的野外地区,周边环境、交通条件都制约着员工的培训情况。

    (二)培训组织不合理

    施工企业大多建立了“企业总部—分子公司—项目部”的多级员工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各有侧重且互为补充。但在实践中,基层项目部由于员工少、地理环境偏僻,项目培训形同虚设,“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分子公司由于人员基数较少,培训前期调研难以真正找到共性问题,培训普遍“上大课”,内容针对性不强。企业总部培训由于前两级培训效果不佳,不得已承担部分基础培训,分散了管理精力与重心[1]。

    (三)行业培训资源匮乏

    建筑施工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实践活动,易受周边环境、资源供给等因素影响,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较繁杂,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能力。加之,施工行业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培训师资一旦脱离工程实践将很快与现实脱节,而且我国施工企业整体已步入“大土木、大市场”阶段,企业可同时承接房建、市政、铁路、水电等多种业态工程,但由于技术规范、工艺要求不尽相同,进一步限制了社会资源供给。

    (四)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多采取外培与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外部讲师专业基础过硬,但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具体业务的结合度较差,培训不够深入、透彻,效果仅仅是“隔靴搔痒”。内部讲师授课内容很接地气,但多数未接受过专门的授课训练,课程内容比较随意,“想到哪,讲到哪”,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效果如同“茶壶煮汤圆,有货倒不出”。

    二、企业员工培训的提升路径

    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具有点多面广线长、人员分散的特点,人才培养面临学员组织难、实施难度大、培训成本高的困难。要想盘活企业人才存量,培养、造就强有力的人才队伍,重点应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平台建设上亮出新招。鉴于施工行业优秀的社会培训资源匮乏,首要的任务是打造具有企业特点的内训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搭建员工网络教育平台,畅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双轮驱动助推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2]。

    (一)发现一批好讲师

    内训师是企业知识传承的桥梁,是企业内训取得实效的前提。内训师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一定的授课技巧,即“干得好,讲得出,讲得好”。企业应将内训师队伍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内训师“选拔、培养、工作、激励、评价、成才”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业务骨干当讲师”,激励优秀员工成为企业知识、文化的传播者。

    (二)萃取一批好案例

    任正非曾说:“华为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过去常常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企业欠缺的是知识。现在,企业逐渐认识到真正稀缺的是不断总结、完善自我的能力。如何将经验挖掘出来、传播出去、传承下去?这才是企业内训的实质和关键。企业应重点萃取三类案例:一是企业成功的经验,分析成功背后的原因,用成功复制成功。二是企业失败的教训,失败是一种探索,总结失败的原因能有效避免同样的失误再次发生,用过往的失败保障未来的成功。三是企业经营中的新鲜事,包括新领域、新业务、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

    (三)打造一批好课程

    内训课程应突出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要求“提出问题一针见血,培训内容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是推行“系统人才系统培养,专业队伍专业打造”,由企业总部各职能部门牵头,建立涵盖绝大多数中基层岗位的标准化、实操类培训课程。二是发挥下属机构专业特长,分门别类、各有侧重地建立技术技能类培训课程。三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结合内训师专业特长和能力特点,做好优秀社会资源内化工作,重点打造管理提升类课程。

    (四)建立一个好平台

    将企业内训与网络平台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施工企业“工学矛盾”,实现员工培训方式和效果的转变。网络培训具有灵活、自主的特点,培训内容有企业要求的必修课,也有员工自主选学的选修课。培训时间可以组织网络定时直播,也可以由员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培训地点可以利用PC端、手机App,可以在全球任何有网络的区域进行。培训方法可以组织视频教学,也可以进行沟通、研讨、答疑。培训评价可以满足题库测试,还可以及时反馈对师资、课程的意见、建议[3]。

    三、企业内训体系建设方法

    (一)统一领导,形成合力

    企业内训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动力。因此,首先要企业各级领导、专业归口部门的高度重视、充分理解、持续关注和深度参与。其次,应按照“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与下属机构的职责,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最后,落实人员、资金等投入保障机制,为内训工作高效開展创造条件。

    (二)完善机制,动态管理

    以内训师管理和内训课程开发为主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内训管理体系,形成工作闭环。在规范内训管理机构、职责,规范内训师选拔条件、程序和内训课程开发、实施、奖励等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内训师的成长路径,既调动内训师的积极性,又吸引更多的员工投身内训工作。同时,辅以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内训师中形成合理竞争,加速其成长。优化培训考核机制,对员工学习采取积分制管理并纳入本人成长指标,对下属机构在岗员工的平均积分进行排序,引导形成学习型组织[4]。

    (三)创新形式,广泛参与

    企业内训大多属于兼职,需要不断激励,才能保持热情。一是组织企业内训师大赛,选拔优秀内训师参加行业比赛,通过以赛促培、以赛代评等方式,在选拔优秀内训人才的同时,让其获得认可与荣誉。二是给内训师“开小灶”,提供优质外派培训、创造与企业决策层交流机会、增加在企业的曝光率等,让内训师收获成就感,间接促进成长成才。三是组织企业微课开发比赛,让企业职能部门、下属机构“比一比,赛一赛”,充分发挥内训管理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多措并举,相辅相成

    内训是企业培训的主体,必须与其他形式的培训相结合,才能发挥聚合效应。一是坚持内训与外培相结合,内训着重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外培重点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培训,拓宽学员眼界。二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培训主要开展岗位基础培训、标准化技术培训,线下培訓应由学员带着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坚持请回来与送下去相结合,除了将员工召回企业总部开展集中培训外,还应针对项目比较集中的区域,组织对共性问题的针对性培训。四是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内训外培增长知识,通过传帮带提升技能。

    参考文献:

    [1]林国木,徐红宇.企业内训师体系构建之探究.现代企业教育,2013(12):65-66.

    [2]宋浩,朱进进.浅析企业人力资源内训师体系建设.商场现代化,2015(12):142.

    [3]陈艳.浅谈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现代商业,2019(20):75-76.

    [4]肖青青.企业内训课程的定位与内训师培养的生态体系.管理观察,2014(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