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与空间构成探究

    周帆扬

    【摘 要】空间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空间为中心,探索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构成思路,需要把握空间的内涵,并围绕环境艺术设计目标,从空间与实体关系入手,来阐述空间构成在環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艺术;空间;空间构成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096-02

    环境艺术设计涵盖多个门类,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强,长期以来,受传统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在课程结构上缺乏针对性,制约了环境艺术造型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从学科发展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为人服务,通过艺术美感、艺术意境的物质空间,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空间是构成建筑环境的基本要素,无论是对于建筑内空间的组合与分隔,还是对建筑外部空间限定与绿化、小品、公共空间、设施要素的造型艺术,都属于环境艺术设计范畴。事实上,空间和实体是构成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通过阐释空间的内涵,分析空间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产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在环境艺术学科体系建设上,由于涵盖专业面广,对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特色,为综合分析空间及空间构成的关系提供了契机。在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对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都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显然,“空间”的内涵具有多样性。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并非等同于上述“空间艺术”。在绘画领域,“空间”表现为平面二维,尽管绘画也可以延伸三维、思维空间,但对人而言,绘画相对于视觉是静止的。在雕塑领域,“空间”被看作是三维占有性空间,即三维实体所占据的空间体量。在工艺美术中的“空间”,基本与绘画、雕塑所对应的“空间”相似。环境艺术设计多是有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其中,建筑的“空间”内涵相较而言更趋复杂多样。既有三维限定性空间,又有思维特性。在日本建筑师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他提出“外部环境空间是由地面和竖向界面构成,比建筑室内少一个顶面。”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提出:“掌握空间与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包含室内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前者结语建筑内部空间,从优化建筑环境要素关系上来搭建适宜的空间环境;后者是对外部环境进行设计。因此,在环艺设计中,对“空间”的理解,不能仅限于建筑,而是要立足建筑设计,升华到建筑艺术范畴,要关注“空间”意识的培养,加深对环境“空间”的全面认识。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与实体构成关系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与实体是基本造型形态。如山石、花草、树木等实体形态,以及由此围合而成的各类空间形态。对于人工建造的设施、小品、雕塑、建筑艺术等实体形态,以及由此限定围合的室内空间、室外街道、庭院等空间形态,共同构成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两者是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多门类造型艺术的集合体,也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远超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考虑到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中,“重实体、轻空间”现象,过于强调环境实体的表象应用,忽视环境空间功能与空间意境的挖掘,这种片面的设计思路,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健康发展。布鲁诺·赛维在探析建筑空间特征中提出:“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对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要区别于其他艺术,原因在于人在建筑环境中的空间特性,融合了建筑艺术与建筑环境的共同特性。从单个的室内、庭院、广场、道路等空间,到庞杂的城市群空间,人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参与者,而单凭建筑模式无法完整解读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与实体的关系。所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与实体构成关系是复杂多样的,表现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建立在建筑艺术空间基础上,综合其他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来形成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征。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构成的应用

    单体建筑是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的基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知建筑空间与设计原理的起点。很多时候,面对单体建筑艺术,可以从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特点,来分析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传承性、创造性。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建筑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对自然景观的理应,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审美创造等等,都可以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来化解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的矛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过,对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及空间的布局,如何体现各元素间的有机衔接?根据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多从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感出发,来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从知觉提炼中来设计空间形态构成。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语言和技巧,了解从平面草图到立体模型的设计思路。可以学习建筑大师在单体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创新精神,感悟不同建筑思潮与流派的演变与更迭。如柯布西耶提出的现代建筑五原则,并在萨伏伊别墅设计中建造出与以往石砌结构不同的建筑手法。同样,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图根德哈特及范斯沃斯住宅中,倡导“少即是多”的建筑理念。赖特的“有机建筑论”,在其“流水别墅”设计中更显深远影响,他提出:“努力使建筑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从这些不同代表人物的设计理念中,来探究建筑语言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为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更多新的指导思想。同样,在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的设计、奥运会场“鸟巢”的设计中,这些由名家设计的作品,也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典范,从环境艺术形式的感染力,对环境空间的深刻认识,来引领学生获得创意空间设计思维。当然,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初学环境艺术设计,对潮流、时尚更具敏锐的观察力,但缺失理性思维与深刻地求解环境设计空间意境的能力。诚然,独具潮流的环境艺术空间形式,具有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但这一概念性设计手法,要想实现灵活运用,需要从设计构思、立意,以及各个环节问题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把握好环境艺术设计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联性。可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把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具体设计活动中不断积累,需要拓展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视野,既要关注“空间”的功能性,还要关注“空间”的实用性,要把握环境艺术设计有意义的空间与形态,将功能有机贯穿起来,让“空间”兼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四、对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的教学建议

    认识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内涵,深刻理解空间构成,结合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让学生全面感知造型艺术的空间理论和实践。建议有三点:一是注重空间意识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概念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很多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倾向于实用性,未能真正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想象力,对空间感设计把握不足。因此,要重视学生空间理论的学习,打破过去造型艺术空间理念,以造型艺术为基础,适度拓深空间表现技巧,丰富学生的空间营造表现手法。二是加强学生空间审美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把握整体设计风格,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兼顾空间艺术的整体性特征,对地方特有的环境、人文文化关注不足,过于追求外来文化,忽视本土地域环境艺术文化特色的营造。因此,要从空间构成的整体性出发,让学生明白环境艺术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宜,要把握空间艺术创造的个性化与整体性关系。三是要加强空间创造思维的锻炼。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丰富的、多元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空间创造思维也不断涌现。要结合当代,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剖析、鉴赏,来发展学生的设计思维。

    参考文献:

    [1]余菁菁.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4):37-38.

    [2]俞婷婷.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美术馆建筑空间设计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6):4-6.

    [3]黄石拉.论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形态与空间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18(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