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保护修复的研究

    李红梅 卫新宏 陈水湖

    

    

    摘 要:本文以中国船舶集团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修复难点分析,按照档案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结合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特性和特点,提出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技术路径,围绕去污、字迹加固、纸张去酸、纸张加固等环节展开一系列修复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硫酸纸底图档案;档案保护;去酸;加固;档案修复

    中国船舶集团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工业萌芽与发展的见证。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多是船舶总体设计底图,最早的距今已有115年,时间跨度为1905—1949年,由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等绘制,这批珍贵底图档案中有清末海军大臣载洵的座舰“联鲸”号,第一艘出口美国的万吨级远洋货船“官府”号,民国第一舰“平海”号,还有“永绩”“永健”

    “咸宁”“民权”“逸仙”等一批抗击日军侵略的舰艇图纸,是我国造船工业发展与反抗外敌入侵民族精神的历史见证。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保护修复既是历史诉求,更是现实需求。

    1 館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损害现状

    依据国家档案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 第一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DA/T 64.1-017),[1]对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进行了摸底排查。经测定、分析,302张底图破损程度为中等破损级别以上,情况如下:(1)特残破损13张,占比4%,主要表现在纸张机械强度严重降低,翻动时出现掉渣、裂口、破碎现象,个别纸张残缺面积>40%;(2)严重破损221张,占比73%,主要表现在纸张酸化严重,4.0<ph≤5.0;纸张老化比较严重,出现发黄、发脆、絮化等现象,机械性能明显降低;20%<残缺面积≤40%,字迹洇化扩散或磨损,褪色或酸蚀,勉强可以识读;(3)中度破损68张,占比23%,主要表现在纸张酸化,5.0<ph≤5.5,纸张机械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或少量的氧化斑。

    可以看出,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损害情况非常严重,77%档案出现了严重破损,纸张pH值和机械性能严重下降,部分档案甚至“一碰即碎”,严重威胁到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实体安全。

    2 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的难点

    2.1 档案材质特殊不易修复。使用XWY-析,得出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由棉纤维与针叶木纤维混合组成或由针叶木纤维单一构成,其制作工艺特殊,纤维密实,孔隙小,溶液不易渗透。目前尚无直接可供参考的范例,只能通过自主摸索试验,研究适用于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修复技术和修复路径。

    2.2 档案字迹复杂多样增加修复难度。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字迹种类多样,包含有铅笔、彩铅、印刷油墨、碳素墨水、红墨水以及其他染料墨水等字迹,且存在同一份档案包含有多种字迹的情况,如同一幅底图档案中线条和数字看起来颜色相似、相近,却使用了不同材质的墨水。部分字迹由于自身组成为有机物,不耐酸碱,稳定性差,还有部分字迹与纸张的结合方式差,容易洇化、扩散和褪色脱落。

    2.3 档案集合多个破损类型增加修复难度。底图档案存在多个破损类型集中在同一份档案的情况,如卷曲、断裂、破碎、掉渣、酸化、污染、多种字迹、折痕等问题集中出现在同一张硫酸纸底图档案中,这对修复技术的运用、修复次序的确定、修复材料的使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复工作的开展将更加艰难。

    3 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的技术路径

    3.1 档案修复目标。以“保护珍贵历史档案、延续船舶珍贵记忆”为总体目标,结合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损害情况特点,确定了“摸排研究,一图一策,分类修复,改进提升”的总体修复思路,并按照档案行业标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修复方案,持续改进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保护技术及方法。表1针对10类常见破损问题,确定了基本的修复目标,为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3.2 档案修复的流程。根据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破损情况,制定了修复流程,详见图1。

    3.3 基本完整和轻微破损发脆的档案修复方法。主要采用环氧乙烷气相去酸技术和纯棉丝网加固技术,并根据字迹情况进行字迹加固修复。

    3 . 3 . 1 修复材料。材料:纯棉丝网(网格大小1.5 mm× 1 . 5 m m , 棉网直径为8 0 ~ 9 0 μ m ) 、聚乙烯醇2 1 7(PVA-217)、拱形展台、软磁条、漆布、小型仓又式喷雾器、毛巾、字迹加固剂、镊子、脱脂棉。设备:EO-Ar(环氧乙烷)去酸与加固设备。

    3.3.2 编号。待修复的档案应先进行按页编号,用铅笔标记在表面不明显处,待修复后放回原位后再擦去。

    3.3.3 拍照记录。修复前的拍照记录包括对底图进行全景、局部拍照,尺寸测量,观察现状并记录;对底图的外观、残损程度、质地、损害分布情况(水渍、污渍、动物损害、折痕、残缺等)根据需要绘制损害图。

    3.3.4 去污。借助毛刷、脱脂棉轻轻擦拭纸张表面。对断裂部分使用过胶水、胶带等处不当托裱加固的部分采取热毛巾升温溶解胶粘剂进行揭取。选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香蕉水等有机溶剂混合液体有效去除胶印痕迹、油斑、蜡斑等不溶于水的污斑。

    3.3.5 字迹加固(预加固)。对于彩色铅笔字迹,用P1、P2、IB-E试剂进行加固;对于铅笔字迹,用IB-E试剂进行加固;对于红墨水字迹,用LC1、LC2、壳聚糖试剂进行加固;对于蓝墨水字迹,用LC1、LC2试剂进行加固;对于红蓝圆珠笔字迹,用P1、P2试剂进行加固。[2]

    3.3.6 EO-Ar(环氧乙烷)气相去酸。将底图档案以卷形态整体放入EO-Ar和氩气的去酸设备中,采用高蒸气压气体对底图档案进行去酸处理,去酸后测其pH值并做好记录。</ph≤5.0;纸张老化比较严重,出现发黄、发脆、絮化等现象,机械性能明显降低;20%<残缺面积≤40%,字迹洇化扩散或磨损,褪色或酸蚀,勉强可以识读;(3)中度破损68张,占比23%,主要表现在纸张酸化,5.0

    3.3.7 纯棉丝网加固。操作流程为在拱形展台上铺一层漆布,将待加固的脆弱纸张平铺在漆布上,背面朝上,喷洒超纯水润湿、排实展平;而后,将纯棉网平铺于待修复脆弱纸张上,将棉网排实擀平在纸张上,使棉网与纸张充分接触,机器热压、软磁条固定在纸张四周3厘米处,常温晾干;最后,裁剪掉纸张边缘多余的棉网。[3]

    3.4 严重破损发脆底图档案修复方法。严重破损发脆的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主要采用环氧乙烷气相去酸技术和修裱技术,并根据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字迹情况进行字迹加固修复。

    3.4.1 修复材料。材料:镊子、棕刷、生宣纸、裱台、漆布、小型仓又式喷雾器、毛巾、浆糊、字迹加固剂。设备:字画装裱机、EO-Ar(环氧乙烷)去酸与加固设备。

    3.4.2 编号。(1)待修复的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应先进行按页编号,用铅笔标记在表面不明显处,待修复后放回原位后再擦去;(2)质地脆弱、破损严重或极为珍贵的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不宜编号,可通过拍照等方法记录顺序。

    3.4.3 拍照记录。修复保护之前,通過文字和图像的方式对待修复硫酸纸底图档案进行记录。包括对底图进行全景、局部拍照,尺寸测量,观察现状并记录;对底图的外观、残损程度、质地、损害分布情况(水渍、污渍、动物损害、折痕、残缺等)根据需要绘制损害图。

    3.4.4 去污。(1)档案表面有灰尘时,借助毛刷、脱脂棉轻轻擦拭纸张表面;(2)对断裂部分使用过胶水、胶带等处不当托裱加固的硫酸纸底图档案采取热毛巾升温溶解胶粘剂进行揭取,同时要注意高温和水对字迹的影响;(3)选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香蕉水等有机溶剂混合液体有效去除硫酸纸底图档案胶印痕迹、油斑、蜡斑等不溶于水的污斑。

    3.4.5 字迹加固(预加固)。(1)彩色铅笔字迹加固:用P1、P2、IB-E试剂进行加固。首先在字迹处刷涂P1试剂并烘干;然后刷涂P2试剂,烘干,反复三次;最后蘸取IB-E试剂于字迹处烘干。(2)铅笔字迹加固:用IB-E试剂进行加固。蘸取少量IB-E试剂于字迹处烘干。(3)红墨水字迹加固:用LC1、LC2、壳聚糖试剂进行加固。首先在字迹处刷涂LC1试剂并烘干;然后刷涂LC2试剂,烘干,反复三次;最后,局部涂抹壳聚糖,迅速烘干。(4)蓝墨水字迹加固:用LC1、LC2试剂进行加固。首先在字迹处刷涂LC1试剂并烘干;然后刷涂LC2试剂,烘干,反复三次。(5)红蓝圆珠笔字迹加固:用P1、P2试剂进行加固。首先在字迹处刷涂P1试剂并烘干;然后刷涂P2试剂,烘干,反复三次。

    3.4.6 EO-Ar(环氧乙烷)气相去酸。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以卷形态整体放入EO-Ar和氩气的去酸设备中,采用高蒸气压气体对底图档案进行去酸加固,去酸后测其pH值并做好记录。

    3.4.7 揭裱。在裱台上铺展底图档案,把硫酸纸底图档案有图一侧向下,用热毛巾捂在被修裱的底图档案背后,利用高温使胶粘剂溶解,揭取托裱物。然后用超纯水清洗残余胶粘剂。

    3.4.8 湿拼。对硫酸纸底图档案进行初步拼接,保证碎片对应位置准确,整体轮廓清晰,折叠部位翻起消除。

    3.4.9 微拼。对断裂处进行精细拼接,字迹对接完整、缝隙平整。

    3.4.10 染纸。选择一张薄而透的生宣纸,用颜料对其进行染色,使其与硫酸纸底图档案颜色接近。

    3.4.11 小托。用棕刷在硫酸纸底图档案背面涂抹浆糊,铺上染色的宣纸,用棕刷排实。过程中保持棕刷与纸面垂直,用力不能过大,以保证纸张不破损。

    3.4.12 补洞。补洞时,视洞之大小及疏密,采取一洞一补或多洞一补法,补纸片大,应用棕刷排平,片小用手掌压平即可。

    3.4.13 压平。用装裱机压6min,使底图档案平整。

    3.4.14 注意事项。(1)修复过程不能中断,不可在中途停工;(2)在热敷过程中不可用热水直接与硫酸纸底图档案接触;(3)浆糊应浓度适中、黏性适中,不能过稀,否则会导致黏接力不足发生起翘、空鼓等现象。同时也不能太稠,否则会导致档案卷曲。

    4 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保护修复效果

    4.1 档案字迹得到有效加固。通过使用“壳聚糖加固剂”等字迹加固材料,对不稳定的字迹进行了有效加固保护,整个修复过程没有对字迹造成脱落和洇化,保留了档案内容信息的完整。[4]

    4.2 档案酸化情况明显改善。通过环氧乙烷气相去酸,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酸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去酸效果对照表详见表2。

    如表2所示,通过采用环氧乙烷气相去酸技术,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pH值均在7以上,由酸性变为中性或弱碱性,符合档案纸张长期保存的要求。整体来看,通过去酸工作有效缓解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老化情况。

    4.3 档案物理性能恢复良好。根据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破损程度,分类选用纯棉丝网加固技术和修裱加固技术,并辅以字迹加固,有效解决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破碎、孔洞、裂缝以及字迹模糊等问题,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耐折度、撕裂度、抗张强度均有显著提升。

    通过对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进行加固修复,修复率达到100%,底图档案完整性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可读性和可用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