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体系博大,既有跨全球的地理维度,也有跨千年的历史维度,这决定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工作必然千头万绪。

    一是内宣与外宣的关系

    “一带一路”从提出那天起,就与以往的区域发展规划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截然不同。主权国家间的国际合作与国内区域间的合作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題。这就决定了“一带一路”在传播中的节奏、方式、手段都要区别对待,不过分强调“中国性”。国内报道常常做出的“消化过剩产能”的解读和“桥头堡”“排头兵”等带有军事色彩的表述,都容易引起沿线国家的警惕和抵触。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但却是世界各国共同打通的,要把“我的”转变为“我们的”,强调合作共赢是中国的初衷和意愿。

    二是沿线与非沿线的关系

    “一带一路”目前有64个国家参与,占世界近1/3的国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必须看到,另外2/3仍是世界的多数国家,而且欧美、拉美等很多国际社会的“主角”都还没有加入。尽管有沿线和非沿线的客观现实存在,但“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必须力避这种区分的强化,避免形成以沿线为门槛的“我们”与“他们”之别,导致新的意识阵营的出现,这是违背“一带一路”倡议初衷的。在非沿线国家,特别是英美发达国家中,已有舆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是针对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挑战,这就更需要在对外传播中,向这些非沿线国家加大传播、释放善意、消除误解。“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决不能自我束缚,要以更大的视野,最大化地实现“一带一路”的全球传播。

    三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绝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一带一路”更需要长期持续的传播跟进,需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长远考量。对外传播工作要做长远的思想准备,把“一带一路”作为未来牵引工作、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在未来的国际传播实践中,要将“一带一路”细化到每个阶段、每个国家、每个项目。“一带一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传播就是要真正去了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群体的期望和诉求,这需要我们着眼于常做常新来开展工作,将传播细化、分解下去,让“一带一路”传播始终处于进行时。

    (田玉红文,摘自《新闻战线》2017年第5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