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产业助农脱贫奔康

    嘉陵江,蜿蜒穿越四川南充,所经之处,气候温和、湿润,千百年来盛产柑橘,成就了南充千年“果州”之名。

    走进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安、青居、阙家、石圭、溪头5个乡镇,集中连片10万亩柑橘基地,果实成熟季节,目之所及,绿红相间,直至云边雾际,蔚为壮观……

    “今年,高坪区要全面完成21个贫困村退出、10662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区整体‘摘帽”。高坪区扶贫移民局局长陈伟告诉《当代县域经济》记者。

    指揮部建在村里面

    “各位同志,我们现在开一个指挥部短会,总结上午各班工作,部署今天下午及明天上午要完成的任务”,3月17日,中午13时10分,在利光村党支部书记家,建在溪头乡利光村的“溪头乡脱贫攻坚指挥部”里,32名区、乡、村干部简单工作餐后,又聚精会神地召开每天必开的“例行短会”。

    这感人的一幕,是溪头乡创新举措,将脱贫攻坚指挥部建在村里面,发扬“开局就是决战,起点就是冲刺”的“拼命三郎”精神的一个感人场面。

    机声轰鸣,人流如织。记者在利光村看到,16台挖掘机、装载机,在利光村田间地头穿梭运行,100多名干部群众搞规划、定方案、量里程、栽果树、挖水塘、抬石条、运水泥、平整土地……山乡里,呈现在眼里的是一派战天斗地、决战脱贫攻坚的动人景象。“这里,将建一个观景台,到时站在这里,可以放眼整个村子”, 该村第一书记的罗尹秀对记者说。

    溪头乡党委、政府在利光村设立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的同时,又在指挥部里设立专门的伙食团和干部夜间加班和值守的床铺。指挥部成立第一天,乡党委书记郑程、区审计局下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的罗尹秀等干部就将被子等生活用具搬到村民家中,夜以继日实地指挥脱贫攻坚。与此同时,该乡还将脱贫攻坚工作细化为16个小项,成立16个工作组,党委班子成员每人担任1—4个工作小组组长,16个小组每天都有干部在项目现场督导。党委书记郑程每天到现场督查项目进度,指挥部每天召开坝坝会,搜集各组问题和建议、总结当天工作成果、掌握工作进度。

    “决战脱贫攻坚,永远不可能做样子,扯把子”,郑程说,从年前开始就注重对贫困户的教育和培训,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加强贫困户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知恩感恩的教育。加强贫困户好习惯、好风气的养成培训,从身边事做起,搞好家庭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基本的卫生常识,维护邻里团结。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高坪区抓住南充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在发展壮大柑橘传统产业的同时,将连片开发与脱贫攻坚战略紧密结合,吸纳了3000余户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溪头乡火星、红光、鲜江、玛瑙、利光五村,过去虽有零星柑橘园,但规模小、品种差,当地农民没能从中挖掘到财富,故而这五个村去年仍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村。

    沿着产业环线进入溪头乡火星村,走在村里,公路穿村而过,水渠依园而建,以前废弃的荒山、荒坡、“鸡窝地”“巴掌田”全部栽上了柑橘苗。

    溪头乡共建成柑橘产业基地3万余亩,实现了12个行政村全覆盖,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14户,其中260多户人家的土地全部种上了柑橘,预计3年后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可达3000元以上,能够成功实现脱贫。

    “柑橘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全靠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领导,以及老百姓、业主心血和汗水的浇灌。”站在一片柑橘产业园里,四川本味农业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勇深有感慨。邓勇是高坪区溪头乡人,2012年了解到高坪大力发展柑橘产业这一信息后回乡创业。如今,邓勇已投入6000余万元,建成6000亩优质柑橘园和年可出栏生猪3万头的养殖场。引来大业主,村里老百姓也因此受益:每亩土地年租金742.5元,在园区务工,每天人均工资50至60元。

    柑橘重振“果城”

    柑橘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高坪重振“果城”旗号的坚定信心。高坪区扶贫移民局局长陈伟说,高坪柑橘产业得以壮大发展始自新中国建国后大集体时代,柑橘“上山下滩”,由房前屋后延伸到山野河滩,成规模地形成了一大特色产业。

    但随着外出务工热的兴起,以家庭为单位的柑橘种植模式渐受冲击,从80年代中期起10余年间,南充柑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外界也不再称南充为“果城”。

    “果城”这块“金牌”不能丢。高坪下定决心重振“果城”旗号,10年前将柑橘产业列为重点产业。

    四川吉言农业成为高坪区恢复柑橘产业辉煌的第一批淘金者,经政府招引于2007年落户青居镇烟山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柑橘,投资2000余万元。而今回报可观,每年柑橘纯收入上百万元。

    如今,南充“果城”昔日辉煌在高坪重现:通过新建基地与改造老基地相结合,成功打造108公里柑橘产业带,成片打造25万亩,年产柑橘18万吨,总产值超9亿元。永安、青居、阙家、石圭、溪头5个乡镇集中种植柑橘10万亩,剩余15万亩则集中在江陵、擦耳、佛门等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