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节目的转型路径探析

    朱军军

    摘要:对于基层电视媒体来说,除了要采制刊播日常的新闻节目外,还要承担大量的专题节目的制作。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受众对专题节目的内容和形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电视专题节目的转型路径就成了基层电视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文成县融媒体中心的电视专题节目采编实践为研究样本,从栏目设置、节目采制、画面拍摄等方面展开探讨,从而探析电视专题节目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转型;时代性;新闻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常规的电视专题节目往往是以栏目化的形态进行呈现,栏目的设置也相对传统和规范,无外乎文化类专题栏目、法治类专题栏目等。但是,随着传播格局的变化,电视专题节目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在栏目设置上体现时代性,以此来不断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每年会根据宣传主题的变化来调整栏目设置,经过不断摸索,我们的专题栏目数量从原有的两个栏目增加到现在的十个栏目,节目内容涵盖量从原有的法治类栏目和对农题材栏目延伸到党建、乡村旅游、本土文化等多个宣传领域,很好地体现了栏目的时代性。

    同时,随着近年来党建类专题节目的兴起,我们也及时开办了党建栏目,探索推出首档以官方+地方、普通话+方言的党建栏目《红色星期一》,让党建宣传更加接地气。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乡镇党建动态版的《党建周刊》全方位报道基层党建。目前,我们的党建栏目已经连续2年获得温州全市党建外宣三等奖,并且荣膺2018年度“温州市名专栏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此外,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优化设置了《健康文成》专栏,及时刊播抗疫相关的专题节目,受到了很多受众的欢迎,文成县相关领导对专题作了批示,肯定我们的专栏办得及时,办得好。

    大多数受众认为电视专题节目并不需要讲求新闻性,只要将节目做深、做透即可。但是,在新形势下,很多媒体的电视专题节目都在不断强化新闻性并且逐渐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在专题节目的采编过程中讲求新闻性。

    何为新闻性?简单而言,就是我们的专题节目也要有新闻由头。为此,我们专门规范了采编流程,除了配合重大主题宣传而制作的专题节目外,其他常规的专题节目都必须要有新闻由头,并且要能见人见事。对于记者采制回来的专题节目进行严格的三审制度,对于缺少新闻性的稿件一律退回补拍。如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健康文成》栏目的记者采制了一期如何正确处置废弃口罩的专题节目,节目开篇就是文成县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废弃口罩的危害,然后开始列举如何处置废弃口罩的方法。筆者在审片时要求记者退回重新采访,并且与记者一道去现场进行采访。为了更好地体现新闻性,我们先是去城市社区和乡村进行暗访,拍摄到了很多乱扔废弃口罩的画面,然后对市民进行了海采。我们将这段内容补充到节目的开篇,一下子让整个节目的新闻性就凸显了出来,播放之后也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好评。

    在实践过程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和创新,让我们专题节目的新闻性不断得到强化。

    与常规的新闻节目相比,电视专题节目的节目时长相对更长,一般的专题节目短则十来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在这样的时段里,要让节目对受众有吸引力,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好电视的表现手法,从画面拍摄上下功夫,用富有艺术性的画面语言来体现专题节目的魅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我们有素材过硬的拍摄人才队伍,更要有相应的设备支撑。这两年来,我们不断争取政策支持,采购了单反相机、电影机、滑轨、小摇臂等一批精良的设备,同时邀请上级媒体的老师给本台的摄像进行培训,通过软硬件的同步提升来为画面拍摄水平提升夯实了基础。

    如我们开设的《小城大院》专题栏目里涵盖了《小城风景线》《乡村大晒场》《美丽乡村行》等版块,这些版块里的专题节目都是反映文成的山水风光和美丽乡村为主的,为此我们的摄像记者在拍摄时会多采用延时拍摄的方式来拍画面,而这些延时镜头运用到节目当中后,每期都会得到一片点赞声,不少观众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留下了“画面真美”“专题节目真好看”等溢美之词。此外,我们还会在节目大量运用一些航拍画面,也让我们的专题节目变得更加好看。

    综上所述,当下,我们要跟着时代变化来设置专题栏目,不断创新创作形式和创作手法,在遵循新闻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注重画面的美感,从而让我们的专题节目能够与时俱进,被更多的受众所喜爱。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