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生态作业 培育鲜活个性

    李清

    

    著名教师于漪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初中起始阶段正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起点,也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保持良性发展的基点。这个阶段是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关键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关键期,虽然其理性思维有限,知识经验和心理品质还带有小学的幼稚,但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快速发展,思维能力大为提高。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阶段,从学生的角度:能否尽快适应新的语文学科,能否对新的语文作业产生浓厚兴趣,能否有求知欲主动探究语文疑难,要取决于对初中语文作业保持新鲜感的时长。从教师的角度:语文作业是否具有思维训练价值,是否有利于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则取决于教师能否抓住初中起始阶段这个关键期,能否因材施教设计和实施语文个性化作业。

    进行语文个性化作业的应用,当以“心灵体验、人文关注”为中心,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个性发展为目的,以初中起始阶段为关键期,抓住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并对母语的感觉有自己独特思考的个体特点,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搭建多元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母语学习机会,以富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的个性化作业,唤起不同层次学生体验语文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作业习惯,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使个性获得最优发展。

    那么个性化作业在初中起始阶段语文学习中如何科学地应用呢?

    一、课文知识巩固型作业,变同一任务为自主选择

    当前这类作业多为课后布置,在内容、形式、数量及难度上多由教师决定,同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教育部门规定:初中生作业量一般在1.5小时左右。如果作业量增大,作业要求增多,学生的新鲜感很快容易被“课业负担”所取代。因此,教师变同一任务为自主选择势在必行。具体应用如下:

    1.配置课文同步“菜篮子”,学生按需取用自助餐

    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围绕课文知识点,如字词读写、拼音正音、词语辨析、标点选用、名句默写、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等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为主的基础练,灵活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同步作业,以“菜篮子”的形式配置出来,让学生从每个篮子里自主选择几种配成自助餐完成。这样做深得学生喜欢,不仅调动了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更从多角度夯实了课堂知识。

    2.搭建梯度有致的“台台子”,学生跳台摘果子

    马克思说过:每个人的个性应得到自由地发展。教师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品質、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设置出相应的作业梯度,以“台台子”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从“台台”上自主选定一层,摘到这层作业的果子。比如由资料查筛到理解性默写,由成语选用、病句辨析到句式仿写,再由口语应用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这种以知识运用和文本理解为主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拓展练,或偏重于文本的深理解和再创造的创新练,采取跳台子策略,既让较低层次的学生能跳一跳摘到自己的“苹果”,又可确保学有余力的较高层次学生能“更上一层楼”摘到自己的“桃子”。

    二、课堂拓展实践型作业,变知识巩固为实践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并积极营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开放时空环境,既给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又给学生拓展视野的平台,这样才可以让作业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如在七年级秋季学期,可以利用传统时令文化设计的“沙中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这个秋冬有你”为主题的全学期双休日节假日的系列实践型作业(见下表)。

    三、校园文化编演型作业,变个体观望为主体参与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搭建了放飞生命的宽广舞台。

    编演型作业就是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整理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文化,通过编演、说唱、吟诵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工整理图文资料、创编表演课本剧、导演拍摄微电影、报道活动消息、编辑专题手抄报、采集制作图文美篇等多渠道感受语文学以致用的作业。

    学生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从踏上初中开始他们就在寻找、扮演自己心仪的角色,并从纷繁庞杂的影视、书刊中汲取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文字语言中体验心灵的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律动,传达喜悦,幻想远方。用学校形式多样的校本课、雅言诵读课,学生策划活动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借校园读书节、艺术节,学生编导节目,创作主持词;用学校的特色晨读和每单元的朗读录音,学生设计朗读方法;借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诗词吟唱等书香活动,学生创作脚本、创编故事及表演吟诵。开“校园诗词大会”促全员吟诗背诵,展评书法和作文,促全员参与交流成果,对校园活动跟踪报导和制作美篇等,这些创编型作业都是在真、善、美的校园环境中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个性,展示自我。

    又如学习《白杨礼赞》,学生通过“微电影”拍摄的情节创编,调动想象将文本“可视化”,从拍摄白杨树到拍摄守卫家乡的哨兵,从拍摄北方军民到拍摄贵族化楠木,最后再到拍摄茅盾先生,体会白杨树蕴含的正直、团结、朴实等优秀品格,理解象征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再通过电影语言的改编,体会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特色,这就是学生学以致用随时创编的活素材。

    四、社会活动综合型作业,变独立分析为合作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立足于当今学习的新内涵,随着慕课、翻转课堂、大数据、在家上学等学习方式和学习时空的大变化,语文作业不再只是知识的巩固,也不仅限定在课堂。相应的教师要立足课程大视野,统领整合课程资源,设计好综合性学习,架设起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学会在社会中发现,在生活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社会活动综合型作业,就是将语文学习的视野延伸到社会,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探索自然与人文的奥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社会活动综合型作业就是要“接地气”,走进学生熟悉的生活舞台,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创造性地开展多种社会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富有生活情趣。

    抓住每年特殊日的节点,如3月5日“学雷锋日”,让学生策划活动方案,设计雷锋精神研学路线,设置雷锋精神实践活动。3月12日的“植树节”,带领学生进行义务植树,并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的“护树行动”。3月22日“世界节水日”,让学生做志愿者,到社区进行节水宣传。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组织学生参加“营造书香社会从我做起”的活动,举行全校“祭孔”仪式及书香诵读展示活动;6月5日“环境保护日”,组织学生针对群众,面向社会,举行“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的知识讲座。这些社会活动综合性学习都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再积累、再提升的过程,更是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一种实战和历练。

    踐行新课程强调的:“学生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学校电视台,组织学生竞选播音员,小记者征集优秀新闻稿件进行播报,并对学生们参加的社会活动加以宣传。

    我国传统节日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古老的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此,围绕“弘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主题,利用春节、元宵节、、社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等,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风俗习惯、诗词、对联、民谚,创作节日文化的书法美术作品,整理有关的传说和典故。又如利用“写规范字讲普通话”推广周活动,围绕“写最美中国字”的主题,开展“啄木鸟行动”综合性学习,学生走上街头,小组合作调查招牌广告、店名路标上的谐音字、错别字、不规范字的状况,同时记录下优秀的广告语、宣传语、匾额题词等,然后做出一份对当地规范用字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些都是指向锻炼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前深化作业改革,在初中起始阶段就要抓住课堂和课外相联系、家校与社会相补充、知识与生活相关联、个性与共性相匹配及个体与群体相合作的契合点,将语文个性化作业巧妙应用成多元复合型作业,为多元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做铺垫。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个性化作业在初中起始阶段语文学习中的应用探究》(课题批准号:GS[2019]GHB0943)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张掖市甘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