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朱秋莹

    〔摘要〕为改进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探索适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分析了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对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优势、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反思及改进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生涯;体验式教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5-0017-05.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市场宠儿,工匠精神的提出大力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一直以来,中职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然而在中职高就业率的背景下,技能水平低,缺乏职业竞争力,就业稳定性差,就业质量不理想,一直是中职生就业的突出问题。除了受中职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影响外,就业难还与大部分中职生欠缺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有关。为顺应人才培养需要,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长远发展,2009年,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正式纳入中职德育课程体系中。笔者在多年实践中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亟须解决,探索适合的教学方式是改进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常见问题

    (一)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集理论和应用于一体的课程。教学大纲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及总体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1]。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应用的情况,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仅停留在浅显的理论认识层面,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缺乏实际的实践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理论型教学不能适应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近十年来,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为90后、00后的学生,他们年龄主要介于14至16岁之间。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小,缺乏职业体验;文化基础差,理论学习能力弱;自制力不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出现厌学情绪。传统的理论型教学对这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自主性、自我控制能力皆是挑战,易滋生学生的挫败、厌倦、反抗等心理,不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重方法轻实质的教学使生涯规划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实践初期,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指导和培训,缺乏系统的生涯理论的学习,缺乏对生涯规划的理解,教师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教学任务及总体目标一知半解,容易走入重方法轻实质的教学怪圈中。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以教授规划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以完成个人生涯规划书为学习目标的情况。这种教学严重脱离课程设置的原本意图,生涯设计的方法喧宾夺主,课程目标本末倒置,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后认为没啥收获,或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门以写作为主的课程,所谓的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皆成套話。

    (四)程序化教学忽略了个体的独特性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照着模板依样画葫芦。对个人职业价值观、性格、兴趣、能力、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学校培养方式、所处区域环境以及变化着的职业环境及社会趋势的分析,都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个人认知风格的不同,决定了其对这些因素的感知和分析也各不相同,因此规划设计的呈现也相应不同。为了便于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程序化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在教学中容易形成套路,误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学生在生涯设计过程中,因不能充分认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不利于其个性化发展。

    (五)评价方式主观单一,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大多数以学生最终提交的生涯规划设计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与作文评价标准有些类似。尽管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内容评价的参考标准,但对规划的评价主观性较强,往往由科任老师个人决定。此外,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生涯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价也基本终止,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对学生缺乏阶段性评估及引导,使规划失去原有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更符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特性、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及生涯规划特点的教学方式,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跟踪发现:笔者所在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认为,采用体验式教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寓教于乐,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有意思,更能带来触动和思考,学生学有所获。因此,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值得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推广应用。

    二、体验式教学及应用优势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即亲身经历,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

    体验式教学源于体验式学习。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最先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1]。他指出,学习中个体与环境之间不断交互作用,不断产生冲突,个体在体验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形成新的能力。

    国内外的学者因关注点不同,对体验式教学的阐述也有所不同。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体验式教学的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并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2-3]。

    (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职业规划的意识,培养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体现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生成等理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亲历过程中的生成,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与课程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辛继湘[4]在《体验教学研究》一书中指出:“教学本应是关注人、为了人的。教学本应该关注人的生命状态,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验式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提倡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为依据设计教学,学生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情感、观念等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发展。体验式教学理念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及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思考,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

    2.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传统教学往往采用的是传授模式,教师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此不同,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统领全局,推动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教学节奏的把握以及教学生成的推进等,皆需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主线一直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观察者、引导者、协助者。在教师的角色定位中,其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亦得到充分保障,避免了教学流于形式。

    3.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体验式教学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一切合理有效的实践活动皆可采用。这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讲授型课堂,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游戏、表演、模拟、访谈之类,都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常用的形式。多变的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更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4.促成课堂生成的活跃性

    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中職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成了丰富多变的课堂生成。学生成长背景、思维方式的丰富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经验、人生阅历、思维方式、思考角度的差异性,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独特性,这些因素交互影响碰撞,激发出无限可能,课堂生成活跃多变,往往出乎意料,充满智慧火花。

    5.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曾在其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指出:传统方式的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效果远不如团队学习(小组讨论)、主动学习(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和参与式学习(教别人或马上应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反馈充分证明,其学习效果较以往更为有效。

    三、体验式教学如何应用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体验式教学的突出特点成就了它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优势。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其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意义,它不仅仅加强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幸福指数,使课堂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

    目前,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使用范围较广,笔者认为,要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是关键几步。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内容整合

    课程教材历来是教学的参考依据,然而教学初期“生搬硬套”的情况总是难以避免。学生认为课程无趣无价值,不爱学,笔者也不停追问自己:“究竟在教什么?目的何在?”处境尴尬、毫无成就感的状态迫使笔者思变,认识到内容整合是起点。

    在综合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历、学习表现、心智成熟度等因素后,在科组的支持下,笔者和同事尝试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确立了以学生自主的职业目标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弱化规划设计的技术性,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厘清个人特点,引导学生强化职业理想意识、职业目标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发展初步的职业能力。

    内容整合后的课程结构包括:1.确立我的职业目标;2.实现我的职业目标的一般路径;3.在职业发展各阶段的我;4.我如何行动?5.调整规划。具体内容及意图如下:

    课程开始:以“中职,我的选择”引入,帮助学生理清过去,确立自我负责的意识,开启职中生活。

    第一部分:确立我的职业目标。分三步走:1.学生晒理想,感受理想的美好;2.理想照进现实,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实际,为确立职业目标寻找依据;3.综合分析后,确立我的职业目标,并签名确认,以仪式感强化学生自主负责的意识。最后分组。

    第二部分:实现我的职业目标的一般路径。小组讨论:1.实现我的职业目标应经历的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应达到的阶段总目标;3.达到目标需具备的具体条件。得出整体方案后,个人根据实际,再做针对性调整和细化。整个过程通过小组协作降低学习难度,并兼顾规划个体差异性,突破规划难点。

    第三部分:在职业发展各阶段的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现在的我;其次,找出现在的我与近期目标的差距,为下一步制定实施计划提供依据。

    第四部分:我如何行动?1.制定对应各发展阶段的实施措施;2.重点分析中职在校和第一个就业阶段的实施措施。沿用小组模式,先集体讨论,再结合实际落实个人实施规划,实现差异性规划。

    第五部分:调整规划。了解调整的时间节点,选择调整渠道,确立备选方案。

    (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形式

    教学内容整合为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改变打下基础,体验式教学形式的融入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这两者如同良兵配利器,相得益彰。实践证明,对课堂较为实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有:

    1.游戏法

    游戏法是课程中广泛使用的教学形式。游戏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游戏或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体验并促成认知的改变。游戏法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爱。这种方式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撕思人生”中画线、撕纸让学生感悟到时间的紧迫和规划的重要性;“性格自画像”“背后的留言”“赞美接力棒”中多角度评价,帮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个人性格特点;“六岛环游”中临危抉择,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职业兴趣;“价值拍卖会”中竞价购买,幫助学生厘清职业价值观;“能工巧匠”中技能练习,使学生体悟到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生涯幻游”中借助意象带领学生畅想和描绘职业蓝图等。

    2.访谈法

    访谈法指学生借助电话、网络或面对面等方式,向目标对象调查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职业生涯规划中最常见的运用形式是“生涯人物访谈”,学生寻找适合的访谈对象,直接向其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岗位要求、工作内容、薪酬、工作环境、发展路径等,获取相关的职业信息、社会和职业发展状况,明确差距以便个人制定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3.主题分享法

    主题分享法指学生根据教学活动中确立的主题,自主探究后将思考及体悟反馈给小组或全班的方法。一般多采用讲演形式。这种方法既可独立使用,也可和其他方法并用。

    例如:“中职,我的选择”——学生讲述入学心态及规划;“晒晒我的职业理想”——学生谈理想,感受理想的美好;“专业万花筒”——学生搜集并分享专业相关信息;“我展我风采”——学生尝试自荐,找不足。“生涯人物访谈”之后,也可采用主题分享形式进行。

    4.测评法

    测评法是指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科学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为确立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这种类型的测评主要集中在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常采用的有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职业能力倾向量表和舒伯的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等。

    5.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又称角色扮演,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类似的体验情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代入体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体验中习得知识与能力,形成体悟的方法。

    例如:就业创业部分,“模拟招聘会”帮助学生了解了面试基本流程及个人求职能力;“创业加油站”让学生体会到创业不易,了解到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6.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是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异质小组,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这种方法往往并不单独使用,而是跟游戏法、访谈法、主题分享法、情景模拟法等结合使用。

    例如:“六岛环游”中岛民上岛理由的分享,“生涯人物访谈”中访谈的分工和资料的搜集,“专业万花筒”中专业情况的整合,“实现职业目标的路径”“我如何行动——措施的制定”中发展路径和实施措施,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协作完成。

    除以上几种主要的教学形式以外,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竞争比拼法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在教学中使用。

    (三)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为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采用体验式教学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再局限于以期末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作为主要评价手段,而需将体验性反馈和理论性学习结果相结合进行评价。及时对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性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多角度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此外,还需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

    (四)反思与改进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验式教学旨在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体悟的目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障。体验式教学的课堂生成活跃,教师需要把控好课堂的节奏和方向,及时做出反馈,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及扎实的知识储备。基于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丰富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熟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应对能力,加强体验式教学的引导,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

    2.合理使用教学形式

    体验式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使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如虎添翼。然而实践表明,体验式教学并非适用于课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章节,如规划的评估与调整、就业形势与政策等。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盲目采用,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合理选择,避免体验流于形式,热闹过后学生一无所获。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方法适用就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

    3.加强过程性评价

    长期以来,课程中的教学评价多为单一性、结果性评价,笔者在实践中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然而,过于依赖结果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不仅容易打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失去了公平。因此,加强过程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适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采取多元评价手段,给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对学生成长和改进教学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来生机,弥补了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形式,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学生在体悟中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对课程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事物总非十全十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课堂教学需要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以来,教学中笔者经历过迷茫、困顿和厌倦,到如今颇有幸福感,不仅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更重要在于学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直同行,共同保持着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心态,坚持教学尝试和改进,通过共同的努力,不断地让德育课课堂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四耕.体验教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魏愉忻.论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D]. 锦州:渤海大学,2016.

    [4]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州,51028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