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

    曹海英 杜威

    关键词 新时代 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曹海英、杜威,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基础部。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29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是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依然属于精神范畴,但由于不同的学科倾向、不同的解释视角,对工匠精神的解释不尽相同。本文认为,对工匠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把工匠精神纳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理解。新时代的工匠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工匠身份,相应的,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也必然具有新時代特点。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范畴,需要将工匠精神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理解,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理解。二是对工匠精神要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讲,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从广义上讲,工匠精神则是涵盖所有职业的一种态度、品质和要求。因此,本文认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涵盖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理想等内容,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总体来讲,工匠精神的内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匠心”——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的第一层内涵是“匠心”,即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意义等的赞同或认可,关系着个体生产劳动观念的确立和从事职业的忠诚度。只有高度认同自身的职业和工作,才能认识到工作不仅仅是挣钱养家的途径,而且是一种可以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的事业,是安身立命之本。在高度职业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敬业是指坚信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具有不平凡的价值,是对自身职业和工作的一种敬畏之心,甚至是一种使命感和神圣感。乐业则是以职业和工作为快乐的源泉,不以工作为苦为累,而是从平凡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二)“匠德”——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基于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匠心”,工匠精神的第二层内涵是“匠德”,即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而且要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不仅是对工作岗位而言,更是对社会而言的。奉献精神是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的境界,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匠德”使各行各业的工匠们能够始终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论他们的岗位普通或者复杂、安全或者危险,他们都能兢兢业业、不慕虚荣、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三)“匠能”——高度专业、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

    在“匠心”和“匠德”的基础上,工匠精神的第三层内涵是“匠能”。工匠精神不仅要求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还要求有高度专业、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是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能作为新大会时代榜样的大国工匠,都是高度专业、敢于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所要求的高度专业,绝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或者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而是强调在已有技能基础上不断钻研、创新,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技术技能的创新。

    (四)“匠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

    所谓“匠志”,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工匠精神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流的精品,努力把产品品质从99%提升到99.99%。对于真正的工匠而言,工作不单单是赚钱的工具,更是一种打造一流精品的坚持和信仰。工匠们相信自己制作出来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依靠自己的职业理想刻苦钻研、甚至十年如一日地做同一件事,并享受每一个过程,这就是他们精益求精的、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和现状

    (一)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发展过程

    高职即指高等职业教育。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来说,存在高等性和职业性的两个根本特征。就“高等性”来讲,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初等或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就“职业性”来讲,是指相对于以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代表的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自发展之初就强调教育的技术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途径和方法等诸多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亦对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从1999年开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为“适应生产、 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高职教育要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2020年)》中强调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性人才”。之后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基本上延续了“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提法。2019年2月,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再次强调“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由上可知,我国在不同时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表述,基本上经历了从“专门人才”到“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再从“高技能人才”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转换过程。但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表述都包含了人才层次的高等性和人才类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

    (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模越来越大,高职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数量已占高等院校总数的一半以上。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应该看到的是,高职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的价值取向。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该是“高素质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忽略“高素质”的首要要求,而把“技术技能”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这种“重技能轻素养”价值取向下培养出来的高职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必然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鉴于新时代我国培育工匠精神的要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相契合,因此把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足点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高职教育来讲,要从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出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明确“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本文认为,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是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足点。其所强调的“匠心”——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匠德”——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匠能”——高度专业、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匠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就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只有这样去理解和培育工匠精神,才能将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又使高职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和选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中“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

    工匠精神一词之所以一经提出就备受高职教育领域人员的关注,就是因为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高度契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指的就是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綜合素质;“高技术技能”体现的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最高层次代表就是“大国工匠”,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是“工匠型人才”。工匠专注的职业态度、勇于担责的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正是高素质的最好诠释,工匠精湛的职业能力则是技术技能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显著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高职院校急功近利,忽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一味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就业稳定性差、企业转型升级面临新瓶颈的问题。因此,应把工匠精神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让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扎根。

    (三)高职教育肩负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任

    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以及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工匠型人才的需求将空前上涨。而我国高技能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人员结构层次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高职教育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担负着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任。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明确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等重要论述。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效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高职教育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型人才”,担负起高职教育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