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展览:颜值应服务于内涵

    梁艳丽

    2017年4月25日、26日,我有幸参加单位组织的赴北京中央档案馆等地学习活动,并参观了中央档案馆举办的“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展、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珍品展、一史馆馆藏明清文书档案珍品展。三个展览主题各异、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一份手稿,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张照片,定格了特定时期最珍贵的社会记忆;一份电报,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一件朱谕,带你重温清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最简约的形式呈现,以最具分量的内容反映,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突出于主题,主题契合于时代,时代融入于历史。三个展览,让我们对档案与历史、馆藏与展览、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让我印象最深刻,同时也是三个展览的共同点在于:面积不大但主题突出、形式简约但内涵丰富,档案的时代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用选题匠心独运、选材精益求精、表现恰到好处来形容恰如其分。

    相形之下,现在很多档案展览都是大手笔制作、大场面铺排。展厅面积很大,徜徉其中如入迷宫;版面制作精美,观看展板如看海报,加上声、光、电等多重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古老的档案所反映的社会场景历历在目。但是,在观赏高颜值的展览,享受高技术的服务的同时,档案本身的历史性、独特性被冲淡了,人们感受不到档案带来的历史厚重感,游戏其中、游玩其中取代了感悟其中、思考其中,由此也消弭了档案“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特殊功能。

    形式与内容,颜值与内涵从来都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内容是事物的灵魂,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内容需要用形式来表现,形式脱离了内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档案展览来说,敲定了主题,选好了题材后,形式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好的形式对内容是一种烘托、一种映衬,如众星拱月;不合适的形式对内容则是一种损伤、一种弱化,如喧宾夺主。

    檔案与其他事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原始性,是直接形成的一种历史记录。脱离了原始性,弱化了原始性,或者将原始性进行不恰当的演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反之,突出原始性,强化原始性,恰当地表现出档案的原始性,是档案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切实做好的一项课题。

    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架起的一座档案与大众、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通过这座桥,人们得以追寻历史的足迹,寻找失落的记忆,得以总结历史经验服务社会发展。在如此重大的背景、如此重要的功能之下,展览的形式应服务于内容,颜值应服务于内涵。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档案局 来稿日期: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