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非法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新思考

    魏立娟 康玉娟

    关键词 非法专业 法治教育 举措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GXSZGZYBKT21。

    作者简介:魏立娟,兰州工业学院,讲师;康玉娟,兰州工业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27一、 立足新时代,高校非法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思考

    韩非子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立足于新时代,展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法治的强大保障。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是法治强国建设的主要践行者。因此,这一群体的法治教育状况如何对法治强国的建设有重大影响。当前我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但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人数而言毕竟是少数。从非法专业学生和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相比:非法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不够;法治教育效果欠佳;正确的法治意识难以形成等问题现实存在。“大学生法治观塑造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现状对时代的热切呼唤与紧迫回应。”[1]因此,研究非法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就具有了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二、当前高校非法专业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作为非法专业大学生而言,普遍存在对法治教育的认识不清,意识不强,学习不深入的问题

    首先,没有认识到法治教育与己密切相关。有人认为依法治国作为国家层面的治理方略与个人无关。然而从国家的立法、执法、司法到守法,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民参与。当前有学生存在的这种认识不清问题,根本上是源于自身对于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从法治意识的角度来看,高校大学生频频出现的违法犯罪问题,就是对当前法治教育效果的现实拷问。从国家治理和自我管理的角度看,是丧失了法治的约束,没有树立起法治意识,法治教育的成效令人反思。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应当将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作为重心。”[2]最后,学习不深入的问题凸显。从大学生主体接受法治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来看,除极少部分学生因兴趣爱好能够深入学习以外,绝大部分非法专业学生对待学校的法治教育存在轻视的态度。究其原因,学生对于自身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认知不够。

    (二) 学校非法专业学生法治教育问题突出

    1.有课程,无实效。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主要及普遍性课程是在思政理论课中有涉及,此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这些课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信息量很大,课时却较少。因此,现有的法治教育课程对法治教育深层次的教育目标来说是根本不够的。从目前来看,学校的法治教育课程对非法专业学生来说似乎成为了一门边缘课程。

    2.重理论,轻实践。这是由于学校对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为学生拓展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平台较少,学生只能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接受法治教育。而法治教育不是空洞单纯的理论认知,它离不开学生对法治实践的深切感知,是需要通过实践体验强化理性情感接受的重要途径。

    3.有教师,无专业。当前在某些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随意排课成为普遍现象。当然,现实问题也不容回避,那就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专业背景要求较高,当前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又有法学专业双背景的专业教师确实很少,这也成为非法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现实困境。

    (三)法治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不能得到正确教育引导,影响非法专业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认同感

    在国家大力宣传法治的重要性和积极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有人认为依法治国可以有效并完全解决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可在现实中,当理想认识和现实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怀疑和动摇就产生了。例如对法治的不当理解影响法治教育的深入。有些学生对于法治的理解就是要求公民守法、守规矩,不要违法犯罪。只认识到法律规定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却忽视公民权利。对“党的领导”的错误认识影响法治教育的开展。法治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为这是权大于法。而冤假错案的频发,也影响大学生对法治建设的信心。不可否认法律的滞后性缺陷、法治的不健全问题,都是法治建设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是将法治的作用无限扩大化走向了极端。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正确认识法律,没有深刻理解法治,没有人认识到不仅要依法治国还有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些法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糾正和解答,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法治建设的信心和法治教育的效果。三、高校非法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提高非法专业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

    从时代定位和历史责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肩负重大使命。作为法治强国建设的践行者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不应成为法治建设的旁观者,而是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以法治意识指引行为实践,做法治建设最忠实最积极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守护者。从当前法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来看,要增强非法专业大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其一,要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参与法治国家建设,并以良好的法治教育助力法治强国的建设。没有法治教育的先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参与法治国家建设就无从谈起。其二,使得非法专业大学生在参与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提升法治教育实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活动永恒不变的真理。除了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内外的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外,还要让学生积极了解和参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大学生是具有新思维、能创新、勇探索的青年群体,这会为法治建设注入新的思想和新动力,同时也会增强学校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高校应当发挥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上下一致,将国家法治强国建设落实在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上,做到名实相副。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宏伟目标来看,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参与者主要集中于一些直接与法律相关的从业者,普通公民的参与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对于非法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单纯的应付考试的知识学习已经实际脱离了高校法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高校在法治教育阵线的实际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

    “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中重要的一环。”[3]高校要真正落实国家法治建设的宏观战略,就必须做好培养公民法治教育的排头兵。首先,要改变高校法治教育的责任意识。不能把法治教育的责任推给国家和社会。学校在为学生提供相对系统的法治教育,实用的法律知识,稳定的法治教育学习环境,覆盖群体的广泛性等方面,相比于国家的宏观指导和社会组织及机构对相关法治人才培養的专门化来说,高校对公民法治教育具有极大的相对优势。其次,对于非法专业大学生来说,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当前,高校非法专业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边缘化情况极为严重。深究原因就在于学校的法治教育体制机制存在重大弊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法治教育实效性就必须在教育教学的体制机制上做出根本性的改革,否则法治教育即为空谈。

    2. 内强自身,外纳专才,配备高素质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专业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是法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教师现实困境必须要打破制度局限,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和任用机制。首先,针对现状可以积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有法治专业背景的教师上法治教育的专门内容和课程,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的提升法治教育的教学水平。其次,储备专业人才。除了积极引进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以外,高校还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专业进修和法治培训,以提升法治教育水平。此外,广泛开展与其他高校,尤其是知名院校或政法类高校的法治教育学者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特聘他们为本校的专家学者开展法制教育。最后,邀请专业外援。校内参与法治教育的教师,除做兼职律师的以外,大多没有丰富的法治实践经验。通过邀请社会上的专业从业人员参与到法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来,二者即可相得益彰。例如,可以聘请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等为学生讲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亦或学生普遍关注的法律问题的讲座或系列课程等。这样学生的理论和现实就有了现实的结合,让法治走进了生活,也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3.内强课堂理论广度和深度,外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平台,打造网络法治教育的新阵地。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支撑。从理论层面来讲:其一,针对当前法治教育课时有限、内容有限的现实情况,在保证法治教育必修课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各高校应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法治选修课,以弥补法治教育课时和内容不足的问题。其二,为保证法治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法治教育课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应当根据教育目的,教育教学的运行规律,在各个学期合理适当的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其三,提升法治教育的理论性还必须要贴近生活、深入人心,要从学生的学科背景和职业、生活实际出发,开设针对性的法治课程。法治教育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大学阶段学生要实现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不现实,所以要从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如此才能“因材施教”。

    从实践层面来说,高校应当积极主动作为,在校内外搭建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基地和平台。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可以结合相关的理论课程,探索开发一些学生参与度高、感兴趣的活动,如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可以利用学校社团开展模拟法庭、法治题材戏剧、话剧、小品等艺术表演。“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理念,还应注重在法治实践过程中让大学生对法治有深刻地感受与信念的提升。”[4]在校外,获取更多的法治实践教育资源,如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等建立专门的实践教育基地。尤其是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可通过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现实案例解说;党对国家法治建设的领导;冤假错案产生的原因和纠错机制,德治和法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等让学生深入法治实践一线,感受法治运行和发展。同时,法治实践一线的从业者也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正本清源,成为法治实践教育中最好的释法析法教师。

    如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至深。高校应当深入挖掘网络法治教育资源和充分利用网络在法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日益突出,很多法治信息得以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这都源于其内容丰富,信息传输速度迅速,形式灵活多样,直观感受明显强烈等特点。高校应当通过建立自身的网络法治教育平台,向学生择取、筛选、传递正面的、积极的、实用的法治信息。同时和法治实践基地联合打造法治教育的网络实践活动,借助网络平台适时向学生传输当前法治运行中的具体现实,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龚兵.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的塑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 (274).

    [2]李全文.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中的大学生法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09).

    [3]李晓兰,刘金莹.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68).

    [4]赵东玉,徐国亮.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基于山东省8所大学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