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顾博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其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例,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主要途径,总结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3-0041-02

    自 2006 年以来,我国对于“两课”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也日益成为各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领域。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本文写作之前,以哈尔滨学院2012、2013级部分学生为调查主体,针对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态度及对课堂教学的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97份。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认识。有 56.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问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时,有81.2%的学生认为其是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

    2.在教学方法方面,34.5%的同学认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提问,且提问缺乏吸引力;而且34.5%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或中立。

    3.在教学评价方面,73.6%的学生赞成过程考核代替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78.2%的学生赞同将平时上课的表现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

    调查表明,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期望和要求与课程本身的现实状况有一定的差距。在课堂教学环节,大多数教师采用比较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缺乏针对性及多样性,教学评价环节设置不合理、不系统,影响了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只有13.2%的同学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时候,不会主动去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而另外45.2%的同学表示会根据老师的讲课情况而定是否主动去听课。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被学生“边缘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主要原因除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功能被工具化外,还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传统课堂一味强调讲授的教学方法差强人意,不能满足大学生群体的要求。

    首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倾向于严格按照教材体系设定,认可教材的内容安排,由此,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就会出现缺乏针对性设计,内容呈现较为单调等现象。对于部分理论知识学生只是实用性记忆,但并不理解,很难做到融会贯通。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相比传统意义上知识传输式的灌输,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内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讲授法仍然是主要手段。在教学环境中过多的使用讲授法,容易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33.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再次,在考评方式上,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评价方式为:总分 100 分,平时成绩(期中包括出勤情况以及课堂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 60%。这样的考核方式直接导致了以下问题:首先,考试的内容受到教材范围的限制,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对于学生来说,面对期末考核不仅要记住大量的知识点,还要在此基础上准备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考试中相关的材料分析,压力很大。而对于老师来讲,要从众多知识点中确定合适进行考核的考点,并且设计合适的题型,精力和实践花费相对较大。考核方式多以书面答题的方式进行,缺乏践行道德和法律认识的有效考核,难以反映道德和法律知识在学生身体力行中的内化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道德和法律的真实水平,显然达不到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成效评价的目的。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目标全面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在制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目标通常以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为重要的依据。但同时,教材往往也束缚了教师的思维,由于指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知识点众多,完成教材上规定内容的讲授已经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很难在此基础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其他延伸目标。合理整合教学目标,使之更适应学生实际需要。通过将理论知识整合,制定合理实践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达到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目标,也可以实际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性和理性目标。

    (二)系统整合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内容专项化

    受传统课程资源观的影响,人们认为教科书是课程资源来源的主要途径。这种传统意义上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使课程资源处于一种封闭、单一的状态,极大地妨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学生在对这类文化资料的学习和认识过程中,既可以深入挖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又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应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载体、平台、手段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解决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将实践教学内容专项化,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化,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经过实际尝试,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的实际应用性有所增强,能确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59.4%的同学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科学、生动、丰富,确实是一门成人成材的必修课。

    (三)合理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除了要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方面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科学引导思想、完成信仰塑造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能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实践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在实践中加深理论以及理论知识的内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让课堂教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到进一步深入和内化,将书本知识和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详尽的实践活动计划以及实践活动成绩评定方式,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把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表现综合起来进行测评。高等学校的思政课不仅要给予学生新知识,更要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实践内化,既要注意基本理论传授,又要不断陶冶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此为目标,我部门实行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共同作为修业内容的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课时中,设立课程特色小组活动、读书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参加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等内容。在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突出的发展了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扬个性、展现自我、完善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实现教学活动与教育目标的动态结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推动和导向作用。

    (四)逐步完善教学指标体系,实践教学评价多元化

    每位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由传统考核方式改变为多样化考核方式。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有100%过程考核、60%实践成绩加上40%平时表现成绩等多种考核方式。在以过程考核方式考量学生平时表现时,日常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和实践活动手册三个部分构成学生的综合成绩。这三个部分的评分比例为各占百分的20、20、60。这三项就是综合考核平时学习情况,加大了对平时学生表现的测评,缩小了期末考核的比分。取消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其中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思修课考核的首项内容。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考核,体现了对学生知识、情感、行为的道德要求。平时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以书面形式上交。每学期按照实际情况至少安排两次。如:给自己的一封信、大学期间规划、实践调查报告等。以个人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成绩是以该小组的综合表现为依据进行评价。以实践手册为依托和体现成绩的主要载体,在课堂展示的活动如:小组研究课题的汇报展示、道德建设手抄报、读书交流会等,由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合作程度和研究成果等多方面进行合计评分。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 ,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而设置的教学环节。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形成了有规划、有实施、有评价、有反馈的实践教学特色。经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形成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制作了实践教学手册。做到了实践教学有成果,留痕迹。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同时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余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7,(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