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洪玉艳

    摘要: 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优秀数学思维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总结出具体可行的举措,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06

    中国重视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新时期赋予小学数学教学新的意义。广大教师应敢于创新、重视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属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是一门工具类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超市购物买东西算账,都要有明确数目。只有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将数学与生活相互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能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相关问题。所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孩子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我们童年时期都喜爱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其中有一个故事情节让我记忆犹新,有一只啄木鸟聪明地运用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在脑海里默默生成了一个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决定切割木杆的准确角度,然后正好就把冲过来要吃掉老鼠的猫给狠狠砸晕了。虽然只是个动漫短片,但是它的内容却直观反映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严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例如,学习好的凤毛麟角,学习差的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导致数学成绩一路下滑;甚至有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放弃数学学科,开始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小学阶段学习的题目内容相当丰富,题目多样,难易结合,包容性极强。许多教师在数学课解决问题教学中还依靠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套公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无形中形成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习惯,导致考试中正确率较为低下。

    教师一定要注重活学活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及时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可积极组织学生构建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参与教学话题讨论,从被动变主动,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开发思维、讲解知识都离不开小学的数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需要教师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针对性地对他们查漏补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对策

    遵循新课改的教育改革,小学校园现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资源,方便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为提高学习效率创造环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融入工程中创设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要注重因材施教,毕竟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其他地区教材有一定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提倡学生动手实践,多发掘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便解决问题具有多样性,最好一题多解。

    在学完课堂教材内容后,可拓展一些课外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也可结合信息媒体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学到单位换算时,依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借助短片,让学生集中专注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表达见解,从多角度自主思考,思维多种解题方法。如千米的学习计算,可让学生在纸上写上甲乙丙丁等标记,然后分别在之间画上不等长度的线,随便定个数字。让学生通过学习课件掌握的内容去自主思考、换算,运用假设、方程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又如,学到分数比时,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正确计算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上课之前准备好一张白纸,反复对折,跟随課件的步骤有序操作。通过借助工具操作示范,让学生一目了然,对分数知识有效掌握,教师再出一些分数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其解决问题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认真做好归纳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之所以要做好这项教学活动,是因为很多实际的数学问题在解答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全面做好对题目内容的分析,只有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归纳出题目中的要点,从而结合要点来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解答,避免出现解题失误。 例如让学生从 1 到 30 中抽取任意两个自然数展开加法运算,让学生求解计算结果中奇数与偶数的个数。 对于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很多学生会使用传统的方法逐个计算,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分析来找出计算规律,借助对题目中 1+1=2、2+2= 4 一直到 30+30= 60,由于一共存在 30 个这样的偶数计算公式,所以奇数比偶数要少 30 个,简单的计算出奇数和偶数的数量。

    其实,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延伸,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积极引导学生寻找交流方法,掌握解题策略,积累经验,从而达到锻炼脑力、开拓思维、独立思考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语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想要具备这一能力,需要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解决数学问题创造条件。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认真做好对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效率,只要能够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就能使这项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0(25):65-66.

    [2]刘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4):206+208.

    [3]韩海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