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席艳乐 王开玉

    摘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中国各高校的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等问题使得教学改革具有其内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针对改革现存问题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案及建议,旨在为后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0引言

    21世纪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形式的逐渐多样化以及贸易公司经营业务的需求增加,现今中国社会和企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培养的实践型和复合型人才。这无疑对中国各高校的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大多数高校培养模式已初具雏形并形成其独有的特色,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际效果的反馈及适时的调整和改革,使得其教学模式浮于形式,同时改革过程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本文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及意义,试图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度剖析,概述总结目前国内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问题与不足,最终得以形成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性认知,并为实践教学体系提出针对性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案及建议,为后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提供可行思路。

    1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1.1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善实践教学质量

    现今大多数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体系都存在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并根据其与理论教学的融合程度,所占比重和主要形式有很大不同,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进行课内实践。即开设相关实践性课程,通过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模拟软件的操作,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堂训练,以此锻炼学生们的实践技能。第二,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学校要求学生在课余或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并提高相应的社会实践报告;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结束后,学校会安排学生们到实际企业实习,在实习结束后也会有撰写实习报告,有助于学生对其专业知识的更深入了解。第三,组织或参加实践比赛。这种比赛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外贸实践能力,在达到一定训练目的的同时,通过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现实中经费有限、软硬件环境较差、实习单位条件不足等原因,这几种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际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水平不够达标。因此,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有利于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

    1.2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理论与实践总是相通的,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离不开实践中的反复练习,同样,实践技能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加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型外贸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结合及高度融合,是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体系所需要注重的目标之一。现今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模式中都有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课堂训练的结合;例如,国际贸易结算课程中会让学生们利用模拟软件进行练习,通过不断变换在外贸交易中的角色,了解外贸流程的每一环节,关注其中细节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所需注意的事项,仅仅单据部分就存在很多不同环境的不同要求,这都需要学生们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真正了解和学习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也会让学生们对现实中出现过的实际问题和案例进行讨论,锻炼学生们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实际练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其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有效掌握。但实际教学中,课时分配的不合理、考核方式的单一性以及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们反复练习的熟练程度得不到保障,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得不到有效监督和评估,很难评价其实际效果。因此,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有效保障。

    1.3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以往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输知识但得不到学生反馈的僵局,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得不到实际练习,也就无法通过课堂训练及其他实践练习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因此,这种单方面传输方法始终无法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可以有效通过模拟软件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对外贸易业务中的不同环节,还可以通过变换角色来对贸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同时在模拟练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其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增强,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但在现实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监督体系和反馈体系制定不够严谨,考核方式还是偏向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因此在功利性的引导下,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在实际中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提升其学习主动性。

    2现今实践教学模式的问题及不足

    人才的需求往往基于市场的需要,由于国际贸易发展起步较早,国外大学对其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模式更为成熟,并且随着其贸易形式的变化,其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与现今的国际贸易形势和要求紧密切合。因此,本文对现今中国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度剖析,并同国外较为先进模式进行对比后发现,虽然经过多次教学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导致高校培养外经贸人才与市场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2.1课程体系设计科学性问题,培养目标显模糊

    虽然国内大部分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都将其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应用型或复合型外经贸人才的培养,并根据此目标对实践及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但受到传统教学限制和实践硬件设备的限制,各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出现了一定的科学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类课程的设计逻辑感不足,实践类课程建设重点稍弱,实践类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削减或调整部分理论课程来为实践类课程腾出位置,但改革的稍显仓促导致理论课程调整重点不能显现,留下的课程不能兼顾传统体系的重点又存在部分内容重复的现象,理论课程的深度和延伸性不能很好地表现,其教学形式也多采用传统的单向教学,部分案例教学辅助也因案例单一或年代久远而略显与当代贸易环境脱节。同时,本应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的实践类课程则由于教学团队、实验设施的限制而显出支撑力不足、重点不明显的现象,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贴合,而且现存的大部分实践类课程都已经开设了几十年,更新速度非常缓慢,不能及时开发能够反映时代发展和当代国贸环境的新型的实践类课程。

    2.2课程体系设置连续性问题,缺乏系统完整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跨度较大的专业,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单证、外贸函电等实践技能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需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和相辅相成,还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实践课程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一般都是单独开设,相隔时间较长,不能有效结合;理论课程中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出现了相互脱节的现象,没有相对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理解片面,知识积累独立却不连续。同时,实践课程的设置不足、流于形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不足,不能反映实际岗位需求;而大多数实践课程的设置都将重点放在国际商务相关方向,不太涉及作为理论课程重点的国际经济方向,导致整体专业知识结构有所偏颇;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缺乏一定的规范标准,没有相对系统规范的实训计划和考核体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3实践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教学队伍建设力度欠缺

    实践教学一般存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形式,需要有大量先进的校内实验室及校外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作为支撑。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改革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建设校内实验室,并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但由于生源大规模扩张和经费限制等原因,出现了实验设备不够齐全、设备和软件更新滞后等现象;企业所提供给的实习岗位有限,学生的实习时间和所能够接触到的经营业务也受到了限制,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实践教学改革对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新进教师都属于从学校直接到学校的应届生,具有良好的学历背景,但却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高校在招聘时更注重其科研经历和水平,反而对其实践经历没有过多的要求;部分高校将教师外派进行实践培训,但同样由于锻炼时间的限制,不能形成系统且全面的业务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这就导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缺乏。

    3改革思路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以中国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不断变换的社会人才需求调整并创新其教学模式。

    3.1制定以实践为主、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当代外贸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双管齐下,两者兼顾并突出重点,根据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制定,做到完整、系统、重点在于实践。首先是认识到实践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兼顾,即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将理论基础与现实经济环境有机结合,同时开展实践性教学,合理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利用案例、模拟等实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合理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分时间占比,做到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完美渗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其次,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保证各教学环节、各实践课程、各辅助教学案例的相互衔接,根据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来制定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过程中,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2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纯粹的技能职业教育和理论研究教育有明显的区别,更确切的说是要培养出介于两者之间的高级人才,即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熟练各项相关技能以及实务应对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技能培训等,因此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需要。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不应该是简单地用一些实践类课程替代某些非核心理论课程,而是需要根据实际的就业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以提升就业素质为基础,重新优化课程体系,课程的整体框架、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建设、授课内容与辅助材料都应以其与就业岗位的对应关系挂钩;同时,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需要形成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改变现今教学模式中向基本技能培训一边倒的模式,开拓发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业务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以及系统规范的能力考核模式。

    3.3加强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改革投入

    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学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包括增加和完善校内实训实验室和场地的设备、开拓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和协调双方合作时间以及强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针对实验场地不足和软件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各高校应积极加大资金投入,正确认识到软件模拟、仿真情景训练等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完善各项软硬件设施,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对于校外实习出现的问题,高校应积极寻求与校外企业或单位的双赢合作,协调沟通学生的实习安排及后续的考核机制,在保证学生业务能力得到训练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提升,也可以在向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为顺利解决教学团队中学历与实践经验的矛盾问题,高校应积极实现同时具有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外派实训不应停留在挂职锻炼,需要制定完整规范的考核机制以真正实现企业深入和经验积累,同时还可以引进优秀外贸企业人员分享实践经验,运用外贸实践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处理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