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史圆圆 王玲 杨勇强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地理2”学习内容以实现人地协调发展作为主题,主要从人口、城市及产业活动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上一章所学人口内容相对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延续了“人口与环境”的内容,所以,城市这部分学习内容极为关键。不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城市的发展和区域本身的特点之间关联密切,学好城市与环境这一章内容又可以为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做铺垫。

    本章教材中的第一、第二节着重从静态视角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的空间结构等做分析。本节主要从时间这一角度对城市发展的过程进行剖析,和前面一节对应,说明城市化其实就是每一个城市内部结构形成及不断趋向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等级的提升。本节的组成部分共有三个,第一部分侧重于介绍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则介绍了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所呈现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重点阐述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所形成的主要影响。本节的难点为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时期所凸显的主要表现与特点,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学习掌握了关于人口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各功能区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均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生活经历:班级学生多生活在城市,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与亲身体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看法,但缺乏从地理学科视角进行深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也缺乏了解。

    学习能力:在学习了自然和人文地理部分内容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进行地理信息的有效提取,具备具体地理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通过对学生所生活地区城市发展的了解,把握城市化内涵、标志,在对家乡城市发展的关注中逐步实现学生区域认知素的发展。通过对锡林浩特和伦敦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城市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在对不同地区城市化阶段的差异比较中深刻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

    人地协调观:组织学习小组间的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逐步确定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家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已有材料,对解决城市化问题提出建议。

    2.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城市化进程的时空特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环境问题。

    难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情境导入】让学生交流祖辈的人口迁移调查结果。课前教师布置一份调查作业:对祖辈进行一次小访谈,了解他们来锡林浩特以前的居住地、来锡林浩特市的时间和原因。

    师生归纳:祖辈大多来自牧区,来城市的原因有:推力——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教育落后等,拉力——城市生活条件好、社会保障好、就业机会多、文化设施配套完整、交通便利等。

    设问:(1)打开Google地球显示历史图像功能对比2009年到2019年锡林浩特市地区范围及城市景观(图1),引导学生观察城市范围的变化情况。

    (2)展示锡林郭勒盟人口统计情况(图2),思考家乡人口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从动态图可以直观看到家乡的城市用地范围在扩大,锡盟人口总数在增加,城镇人口在增多,城镇化水平在提高。

    教师讲解:从刚刚所展示的材料可看出,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用地扩大、乡村地区演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也就是说,刚刚所提及的三个方面就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及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最关键指标。

    环节二:剖案取理,知识建构

    【活动设计1】依据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速度可将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每一阶段所具备的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阅读教材“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观察并分析锡林浩特市1978年和2017年城市遥感图,完成表1,表2为学生交流后的结论。

    [时间(年) 阶段 城市化特点 预测 ][表1 锡林浩特市不同时期城市化特点]

    [时间(年) 阶段 城市化特点 1978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较慢 2017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预测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表2 锡林浩特市不同时期城市化特点(结论)]

    【活动设计2】城市化作为全球的一种普遍現象。不同地区城市化分布又有什么不同?阅读课本33页 “英国城市化进程” 材料,并列表与家乡锡林浩特市城市化特点对比有何不同。

    师生归纳: 对比伦敦与锡林浩特城市化不同(表3)。

    教师展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均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应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路径(表4)。

    环节三:思辨热议,城市化影响

    【活动设计3】通过锡林浩特城市化案例,学习了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现。能不能结合具体生活谈谈城市化对生活的影响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自愿结组),每个组选出3~5个辩手,给五分钟时间各组辩手收集己方主要观点,辩论过程中其他学生有话要说可以给辩手递纸条,每个组选出两名学生记录整理双方观点。(这一辩论活动已经提前通过前置性学习布置任务给学生先行做探讨)

    辩论:正方观点——城市化对生活的影响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城市化对生活的影响弊大于利(表5)。

    环节四:学以致用,增强使命感

    【活动设计4】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为家乡锡林浩特城市化的发展献计献策,学生交流如下。

    学生 1:锡林浩特拥有众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其中有火山地质公园、辉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城市展览馆、柳兰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牧民传统那达慕大会,旅游资源类型较多,所以应该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旅游一动百业兴”。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能有效带动诸多相关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区域就业水平提升,实现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学生 2:“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为锡林浩特提供了机遇,锡林浩特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吸引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到锡林浩特落户,也可以依据区域经济结构,主动承接京津等地的产业转移。

    学生3:锡林郭勒盟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石油、锗等矿产资源,这一独特的资源禀赋为区域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构建了最佳的资源条件基础。

    学生4:加强环境保护,改善草原退化,建设生态城市。

    学生5:加大科技的投入和开发,打造智慧城市。

    ……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发现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直接体现了社会的日益进步,当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城市问题。需结合锡林浩特的地域特点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和城市化的科学进程,把握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的政策机遇,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唯有守住生态底线方能实现区域人地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