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草原蝗虫防治措施

    胡崇勇

    摘要:从对蝗虫的监测调查到绘制危害分布图等方面介绍了冕宁县境内草原蝗虫防治的具体工作。以期为山地地区草原上的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草原;蝗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Q969.2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58-02

    草原蝗虫灾害是威胁草原生态,影响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冕宁县地处四川西南山地地区,是半农半牧县,草原情况复杂,其受到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影响,蝗虫的防治措施也有所差异。总体来说工作更加复杂,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草原蝗虫发生和危害情况,是科学开展草原蝗虫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为达防治目的,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调查

    通过路线调查,及时掌握草原蝗虫发生的情况。对危害区和严重危害区进行校核、修改,形成相应的危害分布图。

    1.1 调查内容

    (1)草原蝗虫新增、消减区调查:调查蝗虫新增、消减区域的蝗虫种类、密度和范围。

    (2)危害程度变化区调查:调查蝗虫的密度变化。

    1.2 调查路线设置

    (1)新增、消减区:调查路线沿着新增、消减区域边界拐点,记录经纬度信息。危害程度采用等距布点或随机布点等方法进行密度测定。

    (2)危害程度变化区:调查线路穿越危害程度变化区域,危害程度采用等距布点或随机布点等方法进行密度测定。

    2 数据收集

    通过固定监测,定期采集草原主要蝗虫种类的基础数据,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变化规律。

    2.1 样地和样方设置

    根据冕宁县草原的实际,设定了冶勒乡、拖乌乡、大桥镇、彝海镇几个草原蝗虫固定监测点。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定期进行调查,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在草原蝗虫典型生境上设置草原蝗虫固定监测样地,草原虫害固定监测点样地面积不小于100 hm2,样地距永久性居民点距离不小于500 m。样地设置后不得随意变更,记录拐点经纬度信息并上图。当样地内蝗虫密度不能反映出害虫动态趋势时方可转移,并按规范要求编号。蝗虫调查样方为方形笼罩,大小为1 m×1 m×0.5 m。

    2.2 蝗虫监测

    (1)卵期。①越冬蝗卵死亡率:春季从土壤解冻时开始,在前一年秋季观察到的成虫产卵区域或笼罩观测圃,每间隔5 d挖取表土寻找卵块,共查3次,每次至少挖取5个卵块,将卵块剖成卵粒,逐粒观察,检查蝗卵发育状况,挑出死卵,分析死亡原因并计算越冬死亡率。②越冬蝗卵发育进度:在调查越冬蝗卵死亡率的同时,将得到的卵粒放于底部可漏水容器中,覆上细土,埋在样地土层中,深度参照产卵深度,一般5~10 cm。每2天从中随机取15粒卵,用10%漂白粉溶液浸泡2~3 min,待卵壳溶薄后取出,清水洗净,用光源透视检查胚胎发育情况,根据蝗卵胚胎发育进度分期标准表,分出各发育期的卵粒。

    (2)蝗蝻期。①出土期:在调查胚胎发育进度的基础上,推算蝗蝻出土期,提前3~5 d到蝗虫产卵集中的避风向阳坡地,每天调查一次,查到第一头蝗蝻出土时,为蝗虫出土始期。②龄期:自蝗蝻出土始期3 d后,进行系统调查。至少抽取5个代表性样点,每点扫网调查100网或用样框调查,总捕获数不应少于100头;每3天调查一次直至羽化盛期结束。根据蝗蝻各龄期主要特征,调查统计各龄期数量和所占百分比。

    (3)成虫。自蝗蝻羽化盛期后5 d随机网捕成虫100头,检查统计雌雄比及产卵率随机调查9次,调查成虫雌雄比、产卵率。

    (4)天敌调查。在蝗卵、蝗蝻和成虫调查同时,调查记载样点内的天敌种类、数量及蝗虫密度。每块样地随机选5个样点。卵捕食类和卵寄生类天敌或微生物调查,结合查卵,饲养观察。虫体寄生类天敌结合成虫密度调查时进行解剖检查;捕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采用样方调查法,每点查1 m2。两栖类、爬行类采用目测法调查,每点查10 m2。鸟类采用目测法调查,每点查1 hm2。

    (5)气象数据获取。利用土壤温度自动记录仪和空气温湿度自动记录仪,连续记录全年土壤温度和空气温湿度。

    3 撰写分析报告

    根据近年调查数据、宜生指数和历史资料,完善主要草原蝗虫种类的宜生区、常发区、严重危害区分布图。

    (1)宜生区:适宜于某种草原蝗虫生长发育的区域,可以作为判定草原蝗虫危害趋势的预警区域。相同宜生指数的区域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态环境,该种蝗虫能形成一定种群数量,可能形成为害。

    (2)常发区:指草原蝗虫密度在10年内有3年以上(含3年)达到防治指标,防治后3~5年密度仍能达到防治指标的区域。在地形图上,结合近年草原蝗虫危害分布图,对草原蝗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以上的区域进行校核勾绘,并数字化,完善草原蝗虫常发区图。

    (3)严重危害区:指草原蝗虫种群密度达到防治指标2倍(含2倍)以上的区域。在地形图上,在草原蝗虫害常发区范围内,结合近年地面调查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严重危害区域进行勾绘,并数字化,制作草原蝗虫严重危害区图。

    在草原蝗虫常发区图上,对蝗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2倍及2倍以上的区域进行校核,经数字化上图得到草原蝗虫严重危害区图。

    (4)防治区图:每年实施草原蝗虫防治工作时,记录防治区域的拐点坐标,将其标注在地形图上,勾绘区域,标注防治地点、防治的蝗虫种类和面积,形成防治区域图。

    根据分布与危害图,对境内蝗虫情况进行区划,以便于针对各区不同情形展开相应的蝗虫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