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为落实教育部“停課不停学”的要求,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也面临着如何展开有效的在线教学模式,保障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是当前在线教学的一大转折和挑战。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

    【作者简介】冉龙莉(1982.01-),女,贵州黔西人,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学方向。

    一、在线课程的教育既是转转也是挑战

    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大高校拉开了大规模的在线授课的帷幕。2020年2月2日,清华大学提出将开展线上授课和学习的方式;2月17日,网络课程开课倒计时,中国地质大学教师们化身“主播”,西安交通大学师生“见屏如面”,各大高校积极响应线上教学。地方院校也紧追其后,掀起了在线教学的浪潮。其实,不论线上或者线下,如果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图组织成是一个教学模式图,那么按照一般线下的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模式,可以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循环过程:

    从上图可知,线上教学模式也可以按照上述教学模式循环,根据教学评价的效果来检测是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如果在线教育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那么它也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教育模式。这就刺激在线教育的教师也要狠抓自身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在庞大的在线教育市场分一碗粥,没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就只能附庸苟活于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可以更加突出教师教学技能的信息技术化,现代教育已经不能使用单一性产品,如APP工具、在线平台、网络资源等,在庞大的在线资源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也需要逐步强化。如何提升教学技能?如何满足教学需求?如何促进教学效果?这三个问题就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如果在线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之后,其实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相应提升了。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电商的崛起依靠的是将商品经济价值链中,实体中间商实现重组为互联网电商中间商的模式,那么在线教育主攻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就要权衡考虑如何加速提升教育者在线的综合性教育技能。当前的在线教育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教育模式,依赖配套的专业物理硬件,师资门槛也在提高,教学过程和学习动机这些因素都在急剧作出相应调整。在线课程要求尊重时代赋予当代教师的任务,信息技术横亘交替与经济社会倍速发展,必然需求更加高水平更加高技能的教育者,提供更高信息量的人才培养标准,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进步了,生产关系就一定有显著变化,若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然要求教育系统进一步培育出更多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在线课程,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实实在在的挑战。作为一门课程,网上资源很多,有慕课、金课、多种多样的学习APP。但是作为特殊时期的在线教育者,不再是局限于三尺讲台口头传输这样的基本技能,如何打造自己的在线课程教学方式,这不单单取决于学习者的教学需求,从长远看,这门课程如果你讲得一塌糊涂,学生完全可以在线去听别人的老师授课,这就是一个教育转折的信号。在线教育的转折如同大浪淘沙,必定会淘掉跟不上教学趋势的教育者。所以,教师在线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正是因为有了教师个人教学的自身特色,所以教师的课程就能够形成目前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二、探讨《大学英语》线上线下课程的教学模式

    网课模式的教学门槛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线上教育内容的形式 ;二,是线上教育的内容。可以把这两点具体化成三点教学构想:(1)学习的最终目的以社会需求量为主; (2)内容提供中蕴含的知识体系构建 (3)尊重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性。下面就以《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在线课程来进行授课模式构建和实施。

    1.课前:教师准备线上资源。首先,教师自己务必要备课,尽量准备50分钟的讲稿,多使用自己制作的PPT展示。授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且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其次,这门课程作为任课教师,要了解多种在线授课途径。有的比较推崇腾讯会议或腾讯课堂,有的也推荐钉钉在线直播和QQ群,但是大多数都在推崇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教学流程构想如下:课前发送听说训练材料(帮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课前提前10分钟签到(监控学生的出勤率);上课开启直播模式(直观的教学情景化模式);课中语音互动(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在线布置任务(任务型教学模式巩固学生学习效果)。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已经让英语学习场景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英语学习者早已从单纯的应试走向多元化的运用。专业知识点与大学英语有相交点,这些知识点相互输入、输出、融合和贯通,大学英语的学习意义不言而喻,尽管教学模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纵横交错。但是,场景化教学一直以来都广受欢迎。通过已经全面普及的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学习场所从实实在在的课内延伸到非传统意义的课外,从实实在在的环境中延伸到虚拟网络情境设置中。

    在情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必要场景,引入或导入配备必要的感情材料、以课程内容为主体的动感模拟场景,允许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无论是真实的背景,还是虚拟的场景,都是辅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以情境化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创造力。一场完美的在线场景化教学模式构建并实施,相信一定可以丰富学生的趣味性学习体验和强化他们理性判断,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教学才会取得更显著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的在线授课,通过运用英语本身的听说读来教学,本身就是自然法或口语法。自然法是幼儿接收母语的自然学习过程,并学习这段语言模仿的过程,融合言语所传达的同类事物,建立词汇之间的对应联系,在课程教学中主张采用外语,尽量避免母语,试图借助各种情景达到直观学习的方式,同时更易于理解,易于应用。

    2.上课:师生互动。《大学英语》课程在师生互动这块有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类似QQ群等语音互动场所设置,这是英语课中,一个能利用全体参与的学习方法,一方面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都在线,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英语的学习,词汇量越丰富越有优势,基本上所有英语类考试类别的考纲都对词汇量有明确的划分,基于语言习得的特殊地位,往往需要严谨的词汇量量化练习,师生互动就是针对言语运用的逻辑性,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结构,提倡学生的直接口语表述,这既是学习效果构成的衡量标准,而且,这种直接的口吐莲花不失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直接体现。

    3. 课后:学生自主线上学习。这个采取任务型教学方式,即在在线平台上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形成自主完成任务的习惯,也可在必要时线上计时让学生按时完成。通常可以采用优秀的线上资源。比如,平台上在线教育平台和批改网布置作业,或者采用增加QQ群或者钉钉的每日作业布置。多平台的资源利用起来,间接监控学生的学习时间的投入。

    4. 课后: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在线教育,给全体教师带来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力?教师岂止是教书育人,在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运用一切道具登上教学的大舞台,扮演一位无所不能的超级武林高手!教学反思,能让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线教育现在都具备回放功能,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教学反思最佳的一种方式,因为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各种教学反馈都是促进教学的有利因素。现在,很多教师会从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在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三、《大学英语》课程线上线下课程特色

    任何一种教学新方式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处于当前的特殊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也是当前社会需要的反映。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如果说英语教学模式强调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在线英语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处在智能时代的今天,英语学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利用智能工具和软件来辅助学生运用英语,以期到达顺畅交流沟通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都有英语语言运用的影子,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英语的听说考试,都在体现面向线上发展模式,这预示着英语交际的普及时代已悄然来临。

    在线英语教学的环境可以实现第二语言的完全环境,而难以实现的,是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因为学生长时间暴露在频繁使用母语的客观环境下,以及主观母语思维模式的习惯性,加上难以实现的多语种课后交流或者多语种语言使用环境,从现实角度降低了在线英语学习效率。笔者现将社会需求的学习总目标(target)、课程要求的目标(sub-target)以及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min-target)以下图显示:

    如上图,在线教育设置总目标(target),显然这种形式的在线学习,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利用互联网电子载体以及其功能性傳达原有的纸质载体的结构,拓展了其信息延展(sub-target)、细分(min-target)功能,且还能插入更加人性化的元素来辅助进行强化教学。但这种在线学习工具作为信息载体,要面临丰富信息量的成本,信息爆炸的现状决定了这种在线学习工具的信息要求相当高,但如果能实现标准化的编辑模式与工具,可以利用大众信息与其创造力来解决教育技能成本的问题。

    四、结语

    在线学习教育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延伸,或许这样的时代已经开启了电子教育革命时代的模式。教师要面临丰富信息量的教育手段,在线诸多的信息爆炸现状,决定了教师在线教学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教师能做的,就是利用大众信息与互联网丰富的创造力来解决自身的教学模式。这是硬性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子同袍,共勉之!

    参考文献:

    [1]伊恩·古德费洛,赵申剑,黎彧君,符天凡,李凯. 深度学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78-95.

    [2].魏溪含,涂铭,张修鹏.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原理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9-18.

    [3]张若非.深度学习模型及应用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1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