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班级环境 提升中学生学习动机

    张健 熊建文 曾鸿

    

    [摘? ?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探究班级环境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正向预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教师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竞争环境和减轻中学生学习负担三方面来优化班级环境,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环境;学习动机

    一、引言

    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强化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学习动机是个体为了满足学习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内部心理活动,可以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着某一确定的学习目标发展[1]。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个体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产生的内部动机(如求知兴趣、能力追求);二是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外部动机(如声誉获取、利他取向)。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促成其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推动力,而学习动机越强,其越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收获[2]。

    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着重强调了中学生应在健康积极的教育环境中端正学习动机。社会认知动机理论也指出,环境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机水平。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班级是其受教育和学习的最重要场所之一。班级的主体包括学科教师和全体学生,班级环境正是存在于这些班级主体中的一种社会心理环境,具体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组织秩序纪律和学习负担三方面[3]。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学校人际关系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动机具有积极影响作用,过于紧张的师生关系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4];而同伴的陪伴鼓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上述研究表明,班级环境可能对学习动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班级环境是中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过程中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深入探讨班级环境与中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选取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班级环境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教育工作者创设宽松良好的班级环境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选取了两所普通高中,然后再随机选取高一(男64名,女60名)、高二(男58名,女62名)、高三(男60名,女56)共3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问卷,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以下两个量表进行探究:一是《班级环境量表》,改编自江光荣开发的《我的班级量表》,包含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互相竞争、学习负担和班级秩序五个维度[6];二是《学习动机量表》,改编自田澜开发的《学习动机量表》,包含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四個维度[7]。改编后的量表信度良好(班级环境:Cronbachs α=0.761;学习动机:Cronbachs α=0.837),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良好(班级环境:χ2/df=2.033,RESEA=0.054,CFI=0.956,TLI=0.945;学习动机:χ2/df=2.632,RESEA=0.067,CFI=0.956,TLI=0.940)。

    3.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中学生所处班级环境与其学习动机的关系,所有的分析用R语言中的lavaan程序包进行。

    三、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显示,数据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χ2/df=2.007,RESEA=0.053,CFI=0.919,TLI=0.907,最终模型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互相竞争和学习负担这三个维度均显著地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方面,而且其中大部分关系为正向。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对班级环境进行优化,有可能激发并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班级环境对学习动机四个维度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1.求知兴趣动机。求知兴趣动机是个体为满足自身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内部学习动机,它同时受到班级环境中来自互相竞争的正向影响和来自学习负担的负向影响。这意味着,一个具有相互竞争性的情境可能会唤起学生征服挑战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求知兴趣动机得到增强。但同时当学生遭受难以承受的学习负担时,学生可能会丧失求知兴趣,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2.能力追求动机。能力追求动机是个体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产生的一种内部学习动机,它受到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和学习负担的双重正向影响。原因大致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自身的进步来争取获得教师的认可,从而激发自己的能力追求动机;二是在学习负担较大时,学生可能倾向于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超负荷的学习任务,因此能力追求动机得到进一步增强。

    3.声誉获取动机。声誉获取动机通常是个体为了赢得赞赏和声誉而产生的一种外部学习动机,它受到班级环境中互相竞争的正向影响。这反映了在互相竞争的氛围中,学生可能试图通过努力学习来取得优势,并将此视为获得赞赏和声誉的捷径。

    4.利他取向动机。利他取向动机是个体为了满足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同时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形成的一种外部学习动机,它受到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的正向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指出,当教师向学生表达对他们的积极期望时,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向学生表达积极期望的行为正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学生的利他取向动机。

    四、教学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适应性发展,建议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创设有利于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班级环境。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以及促进外部学习动机内化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谐的师生关系方向正在发生转变,即逐渐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向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关系转变[8]。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二者地位平等,提倡互相尊重和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多亲密,少冲突,少回避”。教师还应多与学生主动交流,在交流中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只有从关心和爱的角度与学生交流,才能更好地向学生靠近,从而实现有效的交流[9]。

    二是营造积极的班级竞争环境。积极的竞争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求胜欲和学习动机处于较高水平,具体反映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及有意识地学习和思考上,是帮助学生发挥个人潜力的重要条件。同时,竞争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减少对竞争的恐惧,对学生的适应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0]。而消极的竞争学习可能会造成学生在难以适应的压力下倍感焦虑,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能力定位,在不知不觉中减弱学习动机。考虑到竞争的两面性,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创设竞争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来调整具体竞争情境,个别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确保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作用。

    三是提升教师的素质促成真正“减负”。“减负”是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减负”真正实施的关键因素[11]。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包含了教师的事业责任感,关系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钻研程度和精力投入程度,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往往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上得到印证。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势必会增加其课后的学习负担。因此,为真正“减负”,教师需要不断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伯黍,周冠生.少年儿童道德行为动机特征的心理分析[J].心理学报,1964(1):25-32.

    [2]刘加霞,辛涛,黄高庆,等.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54-58.

    [3]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5-10.

    [4]王佳权.大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及其关系研究[J].黑龙江生態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84-85,158.

    [5]张洁.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6]江光荣.中小学班级环境:结构与测量[J].心理科学,2004(4):839-843.

    [7]田澜,潘伟刚.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06(6):42-46.

    [8]韩璐.初中生同学关系与焦虑情绪的追踪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夏芳丽.当代青少年榜样教育有效性新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何基生.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兼论有效课堂学习小组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3):20-22.

    [11]徐洁.“减负”的理论透析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9):12-14.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