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语文思维连贯性缺失

    王语轩

    古人提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以思为贵”,可见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课堂思维连贯性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如何?思维连贯性品质怎样?存在什么问题?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我校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的调查情况如下:

    三一六年级每班有40人参加了调查,调查的测试题是默写、口语交际、阅读理解、作文。其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测试,规定时间内参加测试的学生基本能完成测试内容,但质量却存在极大差异。参加测试的学生默写题正确率较高得益于平时的背诵积累。口语交际完成的情况差异较大,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表达,但是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差异较大。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体现出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种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阅读理解题出错集中在几个题型上,一是审题不准确,例如:题中让画出段中两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再自己写出两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而近半数的学生是画出四字词语,将四字词语抄写了一遍。而是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同学能表达出一个两个句子,但能不能把故事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章的主旨表达清楚,思维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作文更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查,而良好的表达能力要以理解能力为前提。才能把自己的观点,结合具体事例,条理清晰的表达清楚完整,让人肯定赞许。

    对调查结论以及以后教学的启示

    从三一六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中,可以看出现阶段小学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明显,尤其是思维连贯性品质的缺失更为突出。从错题的整理和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学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便加强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品质。

    要加强阅读积累,培养思维连贯性。阅读是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要求学生多阅读,理解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书中人物的性格,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理解人物形象。通过事件的发生了解来龙去脉,体会书中的内涵和深意。在这样一个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连贯性也得到了培养。

    要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对所题目,一眼扫过,就匆匆做题。致使回答中“走弯路”。所以做阅读题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懂的文章内容,二要看清阅读要求,三要斟酌答案。

    要加强错题的分析和比较。重视学生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加强易错题的比较性练习,提高其解题的正确性。在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测查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构建自己的思维,或者是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思维,太平时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机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争取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树立学生的自信。说话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人家的发言。养成能倾听,会倾听,会提出不同意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要加强语文课堂思维能力的训练。“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思维的连贯性是检验思维水平的突出方面。今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多运用深入分析,恰当比较,合理归纳,全面概括等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对语言文字之美的认知。小学生思维连贯性品质的加强,能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语文的结构美、层次美和韵律美。

    让思维连贯性训练来提升课堂的效率,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和逻辑严密的思维路径,探寻教学的魅力,教师要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逻辑思维问题、以事例向学生引入思维教学法,用思维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否具有思维连贯性。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连贯性训练。使学生能条分缕析地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

    在小学教学的实践当中,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连贯性训练。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思维训练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析。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将具体、概括结合,感知认知与理性分析,綜合结合;将课堂内容与推理、判断结合;感知认知与思维逻辑结合,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